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

ID:20196971

大小:6.98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08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_第1页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_第2页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_第3页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_第4页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课件微生物生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本章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类群间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第一节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代谢营养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

2、布广泛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物源。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4)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其次位放线菌和霉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特点(二)水

3、体中的微生物1)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2)垂直分带分布3)多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4)多能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例如柄细菌);5)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很多对健康不利的细菌,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6)水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1、江河水2、海水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长的。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菌。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G-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5)更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透光区、无光区

4、、深海区、超深渊海区)德国科学家H.N.Schulz等1999年在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硫磺细菌(sulfurbacterium),其大小可达0.75mm,Thiomargaritanamibiensis,------“纳米比亚硫磺珍珠”(三)空气中的微生物1)无原生的微生物区系,主要以气溶胶形式存在2)来源于土壤、水体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3)种类主要为真菌和细菌,一般与其所在环境的微生物种类有关;4)数量取决于尘埃数量;5)停留时间和尘埃大小、空气流速、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关;6)与人类的关系:传播动、植物疾病;造成食品及

5、发酵生产中的污染、(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1.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大量工业制品都是用用动植物产品作原料来制造的纤维制品、木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油漆、卷烟、化妆品等。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不利影响: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不能再食用或使用;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传染性疾病;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肉毒毒素、

6、黄曲霉素等可采用多种方法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等的破坏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米酒、腌酸菜等;有利影响:(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1、嗜热微生物嗜热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如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耐热菌超嗜热菌嗜热菌的类型:隐蔽热网菌(Pyrodictiumoccultum)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acidocaldarius)水生嗜热杆菌(Thermusaquaticus)2、嗜冷微生物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低于15℃耐冷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4

7、0℃主要分布于极地、深海、高山、冰窖和冷藏库3、嗜酸微生物只能上生活在低pH(<4)的条件下耐酸微生物:也可在中性环境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低于15℃4、嗜碱微生物专性生活在pH10-11的碱性条件下5、嗜盐微生物在高盐浓度下才能生长6、嗜压微生物在高静水压环境中生长7、抗辐射微生物研究意义:(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六)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1、人体的正

8、常菌群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的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