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

ID:15974822

大小:8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6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_第1页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_第2页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_第3页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_第4页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作者:陈勇【内容提要】本文以唐代长江下游宣歙茶区和浙西茶区为考察重点,对该地区茶叶生产的两种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作了具体的个案分析,浙西湖、常二州代表了唐代贡茶州茶叶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宣歙山区的祁门、婺源茶区则是唐代茶叶专门化生产的典型,标志着唐代长江下游地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关键词】唐代长江下游;茶农;茶园;茶叶生产;茶叶贸易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名茶品种的增多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产茶区。汉魏六朝时,长江下游地区的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义兴、乌程

2、、剡县、永嘉等地。入唐后,特别是开元、天宝以来,伴随着饮茶之风在全国的普及,本区的茶叶产地遍及全境。据陆羽《茶经》卷下《八之出》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洲、黄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洲下。[1]从陆羽的记载着来,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皆盛产茶叶,而且多为名茶产地。不过《茶经》所载本区茶叶产地,以及陆羽对本区名茶的品评,仅仅反映了唐代中期的情况,而且还遗漏了一些重要的茶叶产地和优质名茶。这里我们根据《茶经》的记载,辅以唐代诗文

3、及宋以后的方志材料,对本区的茶产地和名茶品种作一些具体介绍。1.浙西产区浙西是本区最重要的茶产地,也是唐代贡茶州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据文献记载,浙西六州皆出茶叶,其中湖、常、睦、苏四州皆贡茶。湖州境内产茶地甚多,据《茶经》记载,“湖州生长城县顾诸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在湖州茶叶中,以顾渚紫笋茶最为有名。在顾渚紫笋茶中,明月峡茶尤为上品。《嘉泰吴兴志》卷4载:“明月峡,在长兴县

4、顾渚侧,二山相对,壁立峻峭,大涧中流,巨石飞走。断崖乱石之间,茶茗业生,最为绝品。”会昌年间任过湖州刺史的张文规把明月峡茶誉为“吴兴三绝”之一,作诗赞道:“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全唐诗》卷366)。在唐代贡茶中,顾渚紫笋茶尤为名品,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有唐一代,湖州顾渚茶与雅州蒙顶茶并称,号为天下第一。在唐代,常州义兴阳羡茶也是誉满天下的名茶。《茶经》称阳羡茶生常州义兴县“君山悬脚岭北峰下,与荆州义阳郡同。生圈岭善权寺石亭山,与舒

5、州同。”中唐诗人李嘉佑《送陆士伦宰义兴》诗云:“阳羡兰陵近,高城带水间。浅流通野寺,绿茗盖春山。”可以想见,义兴的植茶面积不小。白居易因朋友寄来阳羡茶而兴奋不已,吟出了“渴饮毗陵新到茶”的诗句,可见阳羡茶在当时享有盛名。另外,无锡慧山也是常州重要的产茶地,陆羽曾到慧山一带采茶,释若冰在《题惠山泉》中也吟出了“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的诗句。[2]睦州是浙西又一个重要的名茶产地。《茶经》称睦州茶“生桐庐县山谷”,《新唐书•地理志》载睦州贡细茶,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叙诸茶品目》中,把睦州所产的鸠坑茶列为全国14类名茶之

6、列。杨晔《膳夫经手录》也称:“睦州鸠坑茶,味溥,研膏绝胜霍山者”,认为鸠坑茶超过了寿州名茶霍山黄芽。陆龟蒙《茶鼎》诗云:“曾过赬石下,又住青溪口。且共荐皋卢(茶名),何劳倾斗酒。”[3]自注:“赬石、清溪,皆江南出茶处”,说明睦州青溪县一带也产茶叶。苏州洞庭山一带产茶,《茶经》把洞庭山茶列为下品,不过该茶在唐后期也有较大发展。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载,“洞庭山出美茶,旧时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生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味同’”,说明唐后期苏州洞庭山茶已为贡茶。茶叶一般在春季采摘,故《茶经》卷上《三之造》称:“

7、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而苏州的贡茶却在冬季采制。《旧唐书•文宗纪》载:“吴、蜀贡新茶,皆于冬中作法为之。”直到大和七年(833年),文宗才下诏“罢吴、蜀冬贡茶”。不过并没有取消苏州贡茶,只是“所贡新茶,宜于立春后造。”据同治重修《苏州府志》卷12《物产》载:苏州贡茶“出吴县西山,以谷雨前为贵,唐皮(日休)、陆(龟蒙)有茶坞诗”,也表明苏州洞庭山贡茶在二月谷雨前采摘。苏州洞庭山茶到北宋时又发展成为一种名叫“水月茶”的新品种,“颇为吴人所贵”。到明代时,苏州的虎丘茶、吴县洞庭西山的云雾茶、剔日茶,名满天下,以至形

8、成“苏州茶饮遍天下”的局面。位于临安和於潜两县交界的天目山,是唐代杭州最主要的茶产地,所产的天目茶在唐时也颇为有名。《茶经》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即指此茶。中唐时精于茶道的诗僧皎然在《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一诗中对天目山茶推崇备致:“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