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会课发言稿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

ID:9905702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4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_第1页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_第2页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_第3页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_第4页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架式会课发言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下的支架式会课高校课堂俨然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学的新式概念,支架式会课也成为了各学校、各学科争相进行的探究活动。作为教育战线的排头兵,我将以《高二统考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为范例,阐释我如何理解、体现和落实本校低小多快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面我就从考纲、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这堂课。一、说考纲在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中,要求考查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诗歌鉴赏在

2、大纲中处于D级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要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有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主要考查两类能力,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难度较大。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透过作者的情感世界的窗口调整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和一定的表现手法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从教语文学科的人士都深切的清楚语

3、文学科考试有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就是命题以高考试题的样式为模本,在难易程度上进行调节,但在试题中考查的考点都是相同的。所以,我在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时,是以考纲为指导,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在明确考点的前提下设计了本课教学。二、说教材(说学案)由于本节课是一堂复习课,所以我的教材便是我的学案。虽然我的学案只是一张纸,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我在体会本校低小多快的高校课堂的教学理念后,按照自己的设想,参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我组其他老师的意见整理加工而成的。在整理这个学案的时候,我注重了

4、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对学习能力的锻炼。一是让学生了解高考考纲中基本的理论要求,二是降低难度,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自己总结出思路、技巧和方法,不仅锻炼了应试的能力,更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这个题目会了,这个类型的题目也就会了。所以,我选用的是课本内的诗歌和经典的例题。同时注意了这几首诗歌之间的搭配。比如导学案中的第一题第三小题和第二题,第一题的第三小题是学生熟悉喜欢的课本诗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第二题的四首诗歌分别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赠别》、王翰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闺怨》。这四首诗歌,四个不

5、同的人物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诗歌这个形式内部包含的广阔的内容,为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设下伏笔。这些试题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筛选出来的,难度低,学生熟悉并喜欢,能够降低学生在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练习和听讲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进来,达到多参与、多表达、多学习的目的。同时,我对所选择的题目有所调整。“迁移训练”所选择的诗歌分别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金昌绪的《春怨》和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三首诗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在题目解答时会有梯度和层次的体现,达到满足并锻炼能力不同学生的目的。三、说学生

6、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解读,(由于其抽

7、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达到低小多快的教学目的。尤其是我从教的班级,理科班级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动笔能力不强,表述能力稍微欠缺一些,文科班级的学生感性思维较强,表述能力好,文字功底也稍好一些。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两个班级学生的引导上重点要有所区别。四、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

8、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又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诗歌阅读感到困难,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对整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重点讲解人物形象。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然后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利用这个切入点,提高学生在试卷上诗歌人物形象类试题的解答能力。借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