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

ID:9871124

大小:3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3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_第1页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_第2页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_第3页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_第4页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论文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一)简介:本文为作者的君臣关系系列研究之3,之1的《“圣相”李沆》已刊于《文史》第52辑,之2的《“平世之良相”王旦》已刊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编《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研讨会论文集》。包括本文在内,以上文章的日文版,均收录于《宋代的皇帝权力与士大夫政治》(东京汲古书院2001年版)。另外,本文亦为2004年“澶渊之盟1千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又收录于《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引言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说,改变1个人的性格,甚至比改朝换代还难。这种与生俱

2、来,又被后天所塑造的性格,有时候,可以左右1个人1生的命运。寇准的1生,有过富贵荣华,权势鼎盛,位极人臣,有过贬黜流放,落至谷底,匹夫弗如。跌宕坎坷,大起大落。这1切,绝大部分原因,是由其性格所致。作为士大夫,寇准留下的文字并不多。比较集中的,是《寇忠愍公诗集》3卷。读其诗,观其行,我觉得他本是1个诗人,实在应当加入魏晋时代“竹林7贤”的行列,或者是应当与李白、杜甫为伍。不幸的是,他生活在科举盛行的宋代,昔日那放浪山水,高隐林泉已渐成微音绝响。士大夫们奔竞于仕途,读书做官,成为读书人的必由之路。寇准为潮流所裹携,其身由己也好,不由己也好,总之是别无选

3、择。然而,其生也幸,遭逢的是1个政治全面开放的时代,士大夫势力全面崛起的时代。由穷而达,这个时代,已使士大夫们不满足于“独善其身”式的“修身齐家”,而是把视野投向“兼济天下”,欲舒展压抑已久的“治国平天下”之志。而时代也给予了宋代士大夫得以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欣逢其时,使寇准顺利地登上了政治金字塔的顶端,在君臣之间,展开了1番诗人以外的作为。  寇准其人,尽管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屡经波折,但在党争剧烈的宋代,却非议不多。基本上是作为正面形象厕身于宋代士大夫之列,也厕身于当世与后世的史册中。  寇准的政治活动,横跨太宗、真宗两朝。太宗作为亚开国皇帝,真宗

4、作为第1个正常继统的君主,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而寇准的政治地位与政治活动,在新旧交替时期,对皇帝权力的走向以及中央政治的定型,都有1定的影响。并且,寇准个人的屡贬屡起,终不见弃的政治生涯,也反映了饶有意味的君臣关系。虑及从这个角度切入,研究寇准的还不多,因此,本文在考察寇准的性格对其政治行为影响的同时,主要意在考察其政治行为在君臣关系规范方面的意义。1  “109中高第,弱冠司国章。”太平兴国5年(980),寇准登进士第,是年109岁。这个年龄在有宋1代进士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3]尽管宋太宗取士,习惯于“临轩顾问”,[4]但这时的寇准似乎并未引

5、起太宗的特别重视。而《5朝名臣言行录》卷4记载的“太宗幸魏也,公年106,以父陷蕃,上书行在,辞色激昂,举止无畏。上壮之,命有司记姓名。后2年,进士及第,浸以贵显”[5],似亦近乎不实之传闻。寇准进士及第后,就被授官大理评事,派往遥远的归州巴东县任知县。在知县任上,1干就是5年,才被调任大名府成安知县。[6]在两处知县任内,寇准颇有治绩。“其治1以恩信。每期会赋役,未尝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而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7]此后,“3迁殿中丞,调兵食于西夏。还,差通判郓州。得召见,称旨。遂给札试禁中,授右正言[8],分直东观。中谢日,赐绯袍银鱼。

6、罢汶上之命,充3司度支推官,俄转盐铁蠲司判官公事。会诏百官陈边事,准极疏利病,天子器之。擢署尚书虞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赐金紫,判吏部东铨。”[9]此时,才真正是太宗与寇准君臣际会的开始。  但在此之前,君臣之间似乎已有接触。有1条较为隐密的史料,为各种史籍所不载,仅见于《长编》卷33淳化3年(992)101月丙辰条的注中。在这条注中,李焘引用北宋张商英撰写的《寇准传》云:“寇准通判郓州,得旨召见。太宗谓曰:知卿有深谋远虑,试与朕决1事,令中外不惊动。此事已与大臣议之矣。准请示其事。太宗曰:东宫所为不法事,他日必有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自有兵甲

7、,恐因而招乱。准曰: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卫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器,俟还而示之,隔下左右,勿令入,而废之,1黄门力尔。太宗以为然。”李焘有些怀疑这条史料的真实性,故仅录于注中。但李焘的《长编》注文,还有另1种情况。即出于某种考虑,不便记入正文的史实,有时也以注的形式写出。比如,堪称千古之谜的“烛影斧声”事件。李焘把这条他认为“诬谤特甚”的有关寇准的史料放在注中,大概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而我则有几分相信这条史料的真实性。因为比较符合太宗其人的性格特征。在太宗后期,立储问题是1个敏感的问题。后党、阉党及朝中各种势力之间颇有明争暗

8、斗。原拟立为太子的太宗长子元佐就被太宗废掉。而这条史料涉及的次子元僖,原来也是作为继承人培养的,但到后来,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