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66219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 [摘要]早期儒家之道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这使得道有别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范畴。儒家强调道不.L.远人,道不可能脱离人的历史和人的实践而存在。因而儒家重视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中探求道,强调道在历史之统中的活的生命;并且善于运用历史的道说与书写来彰显道。道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体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道与德的统一。这使得儒家之道与强调辩证的观点和坚持实践立场的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找到共同的契合点。 [关键词]儒家哲学;道;历史;实践 [作者简介]徐克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B222[而上学意义上的精神实体(entity),看成是一种超越和独立于人类社会的存在。按照荀子的观点,道毋宁是天与人、人与物、古与今、自我与他人之间复杂关系的一个均衡。荀子说: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何谓衡?日:道!(《荀子解蔽》)同时荀子认为,人要想知道,必须用心,因为心也者,道之工宰也(《荀子正名》)。当然荀子说心为道之工宰,并不是说心可以主观独断,也不是像思孟学派那样,认为道就在我心里。因为荀子认为心要知道,首先得排除各种蔽障,虚
3、壹而静(《荀子解蔽》)。但是另一方面,荀子的虚壹而静又不同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并不是要完全排除主体.L.意识本身,而只是要排除主体已有的成见(蔽),以开放、虚心、平静的心胸接纳客体与其他的主体,并与之进行主客之间,以及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与建构。这种交往与建构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兼陈万物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均衡的过程。所谓道也就是在此衡的过程中解蔽并呈现的。离开了人这个主体,离开了主客体间以及主体间的虚心的交往与建构,也就没有道。 总之,儒家哲学讲天人合一、合内外之道。天人、内外的合其实就合于道。这使得儒家哲学之道不同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绝对真理,它不是脱离人的实践生活世界而存在的先验形式
4、。这样一种对道的理解,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章学诚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固谆谆然命之乎?日:天地之前,则吾不得而知也。天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三人居室,而道形矣,犹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别班分,而道著矣。可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只是一个虚设的前提而已。在未有人和人类社会之前,这个道究竟如何其实是不可思议、不可道说的。道其实只是在人类社会中,在人的历史和实践活动中才形而著之的。 道的实践属性还具体表现为道不离器,道体现于平常日用与事功。在儒家话语中道与实践的关系,往往具体表述为道与器、与用、与事功的关系。器、用、事功等等,不外乎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及其成
5、果。道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有用的。《论语》中就经常讲到要用道来使民、事君、相师、事人,用道来处理和对待贫富、贵贱、进退等人生问题。总的来说,儒家讲的道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概念,道不脱离器用实践,道就体现在器用实践之中。章学诚曾说:六经皆器也夫子述六经以训后世,亦谓先圣先王之道不可见,六经即其器之可见者也。儒家既反对溺于器而不知道,也反对舍器而言道。强调道的价值当体现于事功,脱离了事功而空谈所谓道就失去了意义。 二、历史之统显现着道的活的生命 儒家之道历史属性突出表现为儒家倾向于在历史中来探求道,以先人的实践即历史作为道的论证依据,强调道在历史之统中的活的生命。先秦儒家之道以祖述尧舜
6、,宪章文武作为自己成立的依据。也就是说,儒家之道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孔子独自发现的,而是以此前的尧舜之道、文武之道、周道等等为依据的。以史事来论证道的合法性在先秦诸子哲学中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出中国先秦哲学的某种共同特点。余英时指出: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是以王官之学为其背景,而且突破的方式又复极为温和,因此诸家论道都强调其历史性,即与以往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墨家判断道之是非,首先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先秦时期各家学派,大多假托古者圣王之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和论道的依据。如儒家祖述尧舜,墨家推崇夏禹,农家托言神农,道家尊奉黄帝,等等。这都是试图以先王的历史来进行各家之道的合法
7、性论证。 后代许多哲学家也坚持道的这种历史属性,强调道与历史的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如扬雄《法言问道》:或问道。日: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日:可以适它与?日: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道具有无所不通的普遍性,但同时又是与作为历史存在的尧、舜、文王之道不可分离的。离开了尧、舜、文王的历史,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无所不通的道也就无所依托了。龚自珍在《尊史》一文中也说:出乎史,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