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

ID:967359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_第1页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_第2页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_第3页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中国近现代新闻翻译史综述  近年来,新闻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勤[1]收集了近27年(19792006)来我国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总结了我国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新闻翻译研究的论文按照主题可以分为: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原则、新闻翻译批评、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和书刊评介。黄文同时指出:新闻翻译研究在增强学科独立意识的同时,更应加强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史、新闻翻译批评和新闻翻译实践四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我国学者在新闻翻译理论、新闻翻译批评、新闻翻译实践

2、上都有涉足[2],但是新闻翻译史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收集整理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翻译历史,探讨近现代新闻翻译的发展踪迹及其特点。  中国近代新闻翻译史(18401919)  18271828年间,有一份中译文对照的报刊《依泾咋说》在当时为葡萄牙所占据的澳门出版。1833年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L.文报刊将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onthlyMagazine)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每期必定有一定

3、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多数为广州、澳门的地方新闻。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英文报刊在广州大批创刊,如《广州杂志》、《广州周报》等。林则徐(17851850)在禁烟运动期间,为了探访夷情以制定控制之方,他派人到澳门搜集外国人出版的报纸,并在府中组织了翻译班子,将其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论翻译成中文,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其内容大多译自《广州周报》和《广州纪事报》。林则徐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梁启超、严复等人也曾广译五洲近事[3]81-82。  鸦片

4、战争后香港商业性报纸崛起。香港最早出现的中文商业报纸,大都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育而生的。1857年11月3日,由孖刺报馆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实为英文《孖刺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1874年《万国公报》(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条约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商品大量向中国倾销,上海作为中外贸易的集散地,迫切需要中文报纸为外商做广告,于是,由外商主办的中文商业性报纸应运而生。《上海新报

5、》所刊的新闻,大多译自沪、港等地出版的外文报纸,如香港的《香港近事编录》、《香港中外新报》,上海的《中国教会新报》等。1872年,英美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中西闻见录》,以各国科技新闻为主,其中艾约瑟翻译的《泰西河防》一文,对防治河患很有参考价值。外国人在华办报虽然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这一时期,国人自办的报纸如《述报》、《岭南日报》也都刊登有西方书报的译稿。1894年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和

6、康有为等意欲通过变法维新的改良主义道路,来抵御外敌,发展资本主义。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北京创立《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而后梁启超主持《时务报》笔政,《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因而举国趋之,如饮狂泉[3]90。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尤其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不惜重金聘请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译人员,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

7、外报的消息和评论,而最杰出的翻译人员就是严复本人。  这一时期的翻译是中国新闻翻译史上的一个高潮,国人的新闻翻译更多的是以救亡图存,师夷之长技,富强救国为己任,尤其是严复、梁启超、康有为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他们所办的报纸,陆续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同封建意识作斗争。  民国初年,邵飘萍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内容有本社采写的消息和翻译的外电两部分,每日总有一二特殊稿件,颇得各报好评[3]167。  中国现代新闻翻译史(19191948)

8、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从第4卷起大量译介世界近现代文学名著。中俄通讯社于1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它一方面根据俄国和共产主义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新青年》、上海的《民国日报》等都采用了中俄社的稿件。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更多是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著作的。胡适用白话翻译小说,《共产党》译介了列宁《国家与革命》的部分章节,成了传播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