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

ID:9652849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_第1页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_第2页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_第3页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_第4页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系统战略思考  摘要:生态城市圈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修复生态环境系统、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和导入生态社会系统,武汉城市圈才有望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城市圈,迈入“两型社会”。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生态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系统战略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  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武汉城市圈”由武汉市及其100公里半径内的黄

2、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8个中小城市组成,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9市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潜江、仙桃、孝感、天门和武汉共享汉水,武汉与咸宁、鄂州、黄冈和黄石同饮长江水。生态城市圈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所以,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城市圈,必须实施系统战略。    一、修复生态环境系统,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从2007年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状

3、况看,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平均为61.66,生态环境状况良,但内湖水质堪忧,武汉、黄石、鄂州3个城市内湖和纳污河渠的水质全部为劣Ⅴ类,局部地区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严重。要修复武汉城市圈的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创新机制。  (一)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创新城市圈生态环境修复的协调机制  在政策和规章设计上,以财税刺激为基础,以利益诱导为方向,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行政调节为辅,设计开发以法律手段为依据的经济手段,在目标上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制度上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激励机制统一起来,措施上把过程扶持与结果激励统一起来,方法上把制度创新与微观剖

4、析结合起来。重点形成生态补偿政策与补偿制度机制、生态投融资政策、生态经营管理和产业化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税费政策、利益分配和保障政策、生态移民政策等。充分运用生态建设政策和规章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信息导向功能、伦理教化功能、保障支持功能,通过优化政策手段组合,构建协调和谐的生态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生态建设进程。在制定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政策和规章后,还需要从成本-效果分析、心理分析、历史沿革、文化、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多因子的关性分析,最后得出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最重要的是要在运行协调

5、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领导协调机制上取得突破。统一制定城市圈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现圈内共保,上下游共治。建立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系统。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创新城市圈生态环境修复的管理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完善生态立法、规范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使生态建设有序迈进。建立和完善排污权的交易制度,解决企业排污的成本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切实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武汉城市圈环保督察中心”,同时建设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保一体化管

6、理;推行企业违法排污公开道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并建立环境奖励基金,鼓励群众举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建设武汉城市圈“污染物排放交易市场”,并创新排污权征收使用管理模式。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重污染企业必须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三)建立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创新城市圈生态环境修复的规划机制  城市圈的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

7、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在总量上增加多少绿地(例如每年新增200平方米),还要有系统地营造大、中、小尺度的绿化景观。  (四)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体系,创新城市圈生态环境修复的社会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知情权、议政权、索赔权。公众参与应体现在环境决策参与、环境监督参与、环境投资参与和个人环境行为等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民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广泛性。制度首先要明确民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法律地位,保证其行为的代表性、合法性;其

8、次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防止少数人说了算,保证民众代表的否决权;建立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有官员、专家、各界代表参加的城市规划建设决策委员会,保证决策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和过程节点控制。    二、建立生态经济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