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36866
大小:6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代兵制研究概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代兵制研究概观 唐代的兵制始终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府兵制”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并不多见;府兵制破坏后出现了藩镇,藩镇林立及藩镇跋扈又最终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这次分裂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中原一统王朝的分裂。因此,唐代兵制及其演变被认为是影响这一时期政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唐代兵制较为复杂。从兵制演变的角度看,存在着一个从府兵制向节度使兵制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是以士兵的职业化为中心,以士兵身份(或集兵方式)和统领系统为线索展开的。我们将前者称为府兵制时代
2、,后者称为节度使兵制时代。 在府兵制时代,存在着多种兵员。从军队作用上看,有禁军、有到京师番上的府兵,有驻屯防戍的防人和镇军,还有专事征讨的行军;前两种是常备军,后一种属临时组建,而不上番和不从征行的在家府兵,则属预备军。从士兵的身份上看,既有府兵,又有募兵;前者是征点,后者是召募,因此这也是集兵方式的不同,但二者都有强制性。在行军和镇军中,既有府兵也有募兵,还有以力役的形式承担军事任务的民众,如防丁等。从军队的统领系统来看,府兵平时统于十六卫,行军则临时设行军总管,防人统于都督府,而镇军则成为由府兵制时代向节度使兵制时代演
3、进的中介。从军队的编制上看,府兵平时的编制和行军的编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府兵是身份性的终身兵,但不是职业兵。当他服役时,需要自备一些军资,但当他不服役时,却不必向政府承担其它义务;同时,他们服役也有时间限度。逾期服役的府兵,虽然身份仍是府兵,但政府会对其超役时间予以补偿,这就使他们与募兵一样得到了政府的酬劳,使“府兵募兵化”了。“府兵的募兵化”是政府放弃府兵制的方式。于是,禁军也直接全部改成了召募。 随着国家军事形势的变化,驻屯于边地的军队日渐增强。承担这部分任务的军队,起初是由都督府统领的镇戍防人;此后在征服边地部族后
4、,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对他们进行监管,这些都护府或都督府所统领的驻兵,我们称之为镇军或边军。再后,随着这些被征服部族的复兴,他们对唐朝边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唐廷不得不增加镇军的数量和驻屯的地点(这些军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行军结束后留下的屯防军队,另一种是面对边地形势的恶化,专门在某地设立的屯驻军队),这些军队突破了原来都护府或都督府的统领范围,出现了单独的编制,这就是军、镇、守捉、城等。为了加强彼此的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唐廷以划分防区的形式,确立了这些驻屯军队之间的统属关系,形成了安史之乱以前的八个(后分为十个)边地节度使
5、及其下属的军、镇、守捉、城,于是新的防御体系(各节度使之间的配合)和军队统领体系(节度使所统领的军、镇、守捉、城)最终得以确立。 无论是府兵制时代,还是节度使兵制时代,从军队的性质来看,都有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之别;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节度使兵制下本属中央的军队逐渐地方化。从士兵的种族来看,又有汉兵与蕃兵之异。 下面,我们就根据唐代兵制的构成和变化情况,对近五十年来大陆地区的唐代兵制研究作一回顾。因已出版多种相关论着目录,[1]我们对成果不再一一罗列,仅就自己的理解所及,谈些认识;囿于见闻和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教正。一府兵制
6、时代的兵制研究(一)关于府兵制 府兵,既是泛称也是专称。我们所讲的府兵制是专称,是指起源于西魏、北周,经隋代的变化而入唐的一种军事制度。它既表明这一制度下的士兵具有身份性,也表示这种兵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军队组织体系;同时,其内涵前后又有变化。在唐朝的府兵制时代,府兵制当然是兵制的主体,但还有其它相关制度与之配合,为其补充。府兵制渊源于西魏、北周,但唐代的府兵制纔是本文的重点,对其渊源的研究,祇在必要时作些回溯而不予展开。 关于府兵制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相关史料的补充和订正。《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各
7、地折冲府的设置,《新唐书·兵志》又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府兵制的各个方面,而《唐六典》、《通典》、《旧唐书·职官志》、《唐会要》、《新唐书·百官志》等记载典章制度的史籍中,也从官制的角度,谈到了府兵制的组织、设官、禄秩等。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对唐代兵制记载最为集中和系统的《新唐书·兵志》进行了全面梳理,考辨异同,定其是非,为进一步研究兵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学基础;其中卷一是对府兵制的笺正。[2] 折冲府的设置和分布,是最早引起学者注意的一个方面。劳格、罗振玉、谷霁光、岑仲勉等都曾利用金石、敦煌文书、时人文集等史料,对折冲府的府名、
8、分布、数目进行了考订,证实了折冲府设立最多的地区是关内道,表现了李唐王室居重驭轻的政治意图。[3]其中,对折冲府的总数和河北道的设府与否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4] 另一方面,是对府兵制的渊源、流变、运作等情况所进行的研究;当然,这一研究的基础仍然是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和辨析。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