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90176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鲁迅小说《社戏》中的理想社会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鲁迅小说《社戏》中的理想社会模式浅谈鲁迅小说《社戏》中的理想社会模式《社戏》是鲁迅先生取材于农村现实生活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深刻地揭露了20世纪初,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的社会风貌。《社戏》在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混乱不堪的同时,艺术地描绘了鲁迅向往憧憬的美好社会模式。重温鲁迅小说《社戏》,联系本科阶段的现代文学的学习,反思这几年对初中课文《社戏》的教学,对小说《社戏》中表现出的鲁迅心目中美好社会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与鲁迅同时期作品比较看《社戏》 《社戏》除延续了鲁迅的批判特征外,还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美好社会模式,这在同时期的
2、作品中是没有的。我们不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同时期的作品来做一些分析探讨,品味《社戏》中的言外之意。 《社戏》写于1922年,这时正是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在1918年至1922年间,鲁迅创作了十四篇小说,小说多以少年生活场景如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乡村等地为重要素材来源,后收入《呐喊》中。这些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
3、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鲁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如《狂人日记》。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阿Q正传》。小说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农民的苦难,揭露了社会与人性的丑恶,抨击了当时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等。《药》。小说通过
4、华老栓、夏瑜形象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充分暴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狰狞嘴脸,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彻底,唤醒人们觉悟起来,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斗争。《孔乙己》、《明天》、《故乡》等莫不如此。 但《社戏》有所不同,除揭露了社会混乱与人性的丑恶外,后大部分是描绘平桥、赵庄一带的优美迷人的景色,描写农民善良、淳朴、豪爽、真诚的美好性格一面的。小说充分表现了乡村人善良、美好的心灵。为什么这样写呢?这就有必要进行一些分析。在1918年至1922年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
5、化,新文化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开展,在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下,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大量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进行揭露和抵制,新文化运动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这时,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在积极思索和探讨中国向何处去及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社会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是农耕社会。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站在时代的前列,除了用笔作武器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猛烈开火外,同时他也在思考中国的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模式的问题。他的这一思考我们从小说《社戏》中可以看
6、出,他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在小说《社戏》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和美图景,这就是他思考中的理想的社会模式,这也是《社戏》与《呐喊》中其他农村题材作品不同的原因所在。 二、《社戏》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模式 从《社戏》整个篇幅来看,写了在两个地方看戏的所见所闻所思,以看戏为线索贯穿全篇。《社戏》虽然写的是看戏,但意在戏外,醉翁之意不在酒。 为了充分表达意在戏外,《社戏》的布局谋篇十分考究,前部分用了约四分之一的篇幅写两回在北京看戏。写在北京看戏的目的:一是揭露社会混乱不堪不适于生存,二是与看社戏形成鲜明对比,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第一回看戏虽然兴致勃勃,
7、但戏园里满是许多头,嘈杂且混乱;没有人情味,我在找座位时有人冰冷的说有人,不行;再看侧面的座位,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看戏后: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第二回看戏尽管重价购来宝票,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同样是受到鄙视,我问胖绅士时,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只好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看戏后: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鲁迅两次在北京看戏,两次都发出了不适于生存了的悲叹呢?叶世祥在《都市
8、人的乡愁》中对此评论说:拥挤中的孤独、热闹中的凄凉,在两次看京戏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