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效果 脑卒中后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是瘫痪肢体恢复过程的一个阶段,但高痉挛状态是妨碍肢体功能进一步好转的最大障碍.有的患者甚至停留在高痉挛状态.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的方法日益被国内外的神经康复医师重视,其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也已经被大家认可.我院在过去3年时间内,对7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优势亦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36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59.3±4.8)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58.5±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出现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上肢屈肌痉挛,前臂及手腕改良Ash-L生理盐水稀释后,抽取至1mL注射器中,待无泡沫形成时,垂直于肌肉进针,每点注射约12-16个单位(注:注射时交替深浅,每次注射前回抽注射器,勿将药液直接注入血管内
3、;注射时配备肾上腺素及吸氧装置以备应对过敏反应发生的抢救治疗).注射后勿按压注射处,保持患者静置.每次肉毒素注射总剂量≤200U,如有必要可在1周内补充注射.注射后1周内,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奎宁类药物,以防肌张力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对照组按传统手法按摩给予治疗,待患者上肢屈肌张力降低后,由康复治疗师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手法及功能性活动训练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同样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奎宁类药物. 1.3观察指标:采用Ashitiesfunctiontest,UEFT),于治疗前及治
4、疗后2、4、8周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无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显着(P<0.05),见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时期实验组患者UEFT评分较对照组
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978年提出脑卒中后,因失去高级中枢调控,牵张反射处于亢奋状态,拮抗肌痉挛诱发患者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一旦痉挛解除,肌无力现象通常会缓解,故可通过治疗肌痉挛抑制患者异常运动模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肌肉痉挛的方法在以前仅仅局限为手法按摩及患者自主和被动的功能锻炼,其效果不理想,当A型肉毒毒素应用于临床其他领域后,临床医师开始发现,A型肉毒毒素可明显抑制肌肉痉挛,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应该有良好作用.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茵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索,属于一种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索,临床最为常用的是A
6、型肉毒毒素的神经肌肉作用,即使肌肉松弛.其作用特点是具有选择性,其靶目标位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其神经毒素部分为一种Zn2+依赖的肽键内切酶,神经末梢突触膜突触小泡的内膜蛋白Synaptobrevin22是该毒素的作用底物,神经毒素主要负责运输神经介质,通过内切酶(即毒素)将肽链切断,从而不能识别神经介质,导致运输神经介质的能力丧失,其最终表现并非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储存,而是抑制乙酰胆碱的刺激性及自发性量子式释放,神经传导无法作用于肌肉接头处,从而达到肌肉松弛的作用.神经毒素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过程[5]: ①结合神经细胞上受体位点;②生物大分子进入细
7、胞过程,即内化过程,需要依赖能量;③阻碍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临床研究发现,肉毒毒素注射后发挥肌肉松弛作用的高峰为治疗后第二周,随着时间的延长,轴突末端开始芽生,突触前膜蛋白逆转,从而逐渐恢复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乙酰胆碱的传递,恢复至治疗前肌肉张力水平. 临床应用A型肉毒毒素的领域较多,如治疗痉挛性斜视、面肌、睑肌、颈肌痉挛,效果显着;整形美容科治疗咬肌肥大,改善面部皱纹结果良好.其治疗肌肉痉挛和废用性肌肉萎缩的功能得到充分认可.对于治疗脑卒中后导致的肌肉痉挛也不乏报道[6].本次试验中,实验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后,2、4、8周其MAS,UEFT评分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