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0492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教务处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务处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教务处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教务处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教务处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 一、电子备课实施的时间及范围 自2013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学科使用电子备课。凡教龄三年以上教师均可采用电子备课,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手抄式备课为主,承担教研组分配的电子备课。 二、实施目的 三、电子备课的指导原则 四、备课要求 (一)集体研讨 1、学校成立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电子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 2、每学期各学科由教研组长组织实施,学期初由备课组长制定学科教学计
2、划,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进行备课分工,把本学期全册内容以单元(或课时)为单位,均衡地分给组内任课教师,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以电子稿上报到教导处。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或反思,分析教材和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4、个人自备。各任课教师接到备课任务即为该部分教材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要在体现集体备课精神和共识的前提下,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须提前两周备好电子教案。教双科教师选择一科进行备课。如语文学科教参后有光盘,光盘是现成的
3、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上面的课件和教案,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修改,要灵活地运用。 (二)二次备课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位教师针对个人及本班学生实际,对电子教案文本进行修改,添加自己对电子教案的个性化处理,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用插入批注的方式直接修改在电子文档上,否则视为未备课。 教案必须注明出处,否者视为无效教案;凡在备课时态度不认真、完全抄袭网络教案的,视为无教案。凡电子备课无修改、无教学后记的,同样视为无教案。 2、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
4、,每位教师至少要在上课的前1-2天再次熟悉电子教案和课件,要将每节课重难点、必要的教学环节、指导方法策略等做好案头备课。 (三)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要言之有物,及时记录。用红色字体写在教案末尾,可记录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总结所得;可记录困惑之处,寻求策略;也可记录遗憾之处,分析问题所在。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 五、管理办法 1、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备课分工计划,经教研组长审核后用电子文档上报教导处。(包括学期授课计划、复习计划和复习备课) 2、主备教师
5、的教学设计至少提前一周传给本年级老师,以便其他教师及时修订。每周一上午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处更新本册备课。 3、每篇教案应包括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等等,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或无主体完善的网上下载则视作无教案。 4、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和手抄式备课的学科进行随时检查,如发现电子备课的不及时或不规范,将终止其备课组电子备课,重新进行抄写备课。 5、学期结束后备课组汇总一份电子教案(组内每一个人的)上报到教导处,作为电子备课的
6、资源积累,实行共享。 6、各备课组要及时对备课资料进行备份,以防丢失。 7、电子备课采用统一的格式(见附件)。 六、备课文本编辑格式: 1.电子备课页面设置: 页边距(厘米):上:2,下:2,左2,右:2,纸张:A4 2. 电子备课编辑要求: 正文部分:所有标题类:黑体小二号;正文:宋体小四号; 动态修改部分用红色。 课后心得与反思用红色。 段落、行距:固定值:20磅; 对齐方式:左对齐,标题居中;正文首行缩进。 七、电子备课的检查标准 1.文本内容 (1)文本内容的
7、设计要体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体现高效课堂。 (2)编写教案要认真。教案应列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通过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体现自我教学特色的设计理念。主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获得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媒体素材及其他课程资源。 (3)必
8、须体现出二次备课,以及每课时必须有切合实际的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不少于80字,要言之有物,做到及时写,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 (4)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文本形式要使用学校统一提供的格式,最终通过2到3年的努力,建成我校电子备课资源库。 (5)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6)教案文字以及标点符号的排版,符合语言文字规范。 (7)提倡教后进一步修改教案。 2.媒体素材利用 媒体素材和课件的使用要恰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