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ID:9146919

大小:62.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4页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述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谢尊英(河南省劳动干部学校河南郑州450044)G40-01A41-1413(2011)11-0000-01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度,在国家文明发展过程中,教育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和推进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与我国悠久的教育发展史分不开的。我国教育起源于商代中后期。商代奴隶主贵族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建立了序、庠、学、瞽宗等学校,教师由国家职官兼职,教学内容以宗教和军事为主,此外还有伦理和一般文化知识。序是讲武习礼的场所。学有“左学”、“右

2、学”之分,左学即下庠、小学,位于国中王宫之中;右学为大学,设于丙郊。殷商卜辞中的“大学”是指献俘祭祖的场所,且与宗庙的神坛连在一起,以祭祖、献俘、讯馘、养老为主要职能,以教授有关宗教祭典等礼仪知识为主要内容,但不是異有完整意义的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瞽宗木是乐师的宗庙,用作祭祀的场所。祭祀中礼乐相附,瞽宗便逐步变成了对贵族子弟传授礼乐知识的机构。序、庠、学和瞽宗表明商代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学校机制。甲骨文还表明商代学校已进行了读、写、算教学,出现了作为教材的典册。《尚书.多士》中有“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的句子,说明商代学校具有读书写字的教学条件

3、。同时,“六艺”教育也初露端倪,为丙周时期的教育发展开辟了道路。丙周在继承商代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古典教育官学体系,形成当时先进的六艺教育。丙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设立,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乡学则按地方行政区域分设,对象是地方普通贵族子弟及致仕退居乡里的绅士乡官子弟。丙周国学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附以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乐教主要学习宗教祭祀乐舞知识,包括中、和、祗、庸、孝、友六方面,核心是张扬等级观念。射御是一种综合

4、性的教育。包括道德情操、内心志向和技艺的增养。当时射最受重视,射艺的高下常作为士子奖励、提升的标准。书数是冇关读写的知识教育。六艺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教师既行教又兼管国家事务。到了春秋战国,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周王室势力日渐衰微,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兴起学在四夷的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贵族官学从此走向衰落,中国古代教育一次重大改革不可避免。周礼制和政治统治在东周的崩溃迅速改变了中原政治和文化的格局,各种势力、各个阶层突破桎梏,展开激烈斗争,各种势力都得到了发展,使中国的政治、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吋也促进了文化的迅速繁

5、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东周出现了大规模的私学,儒、道、法家等诸子百家各设学堂,各收弟子,所收弟子不在局限于贵族子弟。当吋教育界代表人物孔子,所收学生就不限阶级,诚可谓“有教无类”。东周的教育繁荣产生了诸多的教育方法,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方法,在现代教育中仍被使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213年,李斯认为东周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各种儒门学说和私学的存在,向秦始皇建议消火私学,除《秦记》之外的史书一律烧毁,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在烧毁之列,要学4法令的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建议,下令焚书。秦的焚书,是对教

6、育的一次打击,严重摧残了古代文明。虽然秦始皇消火私学,但私学的体制依然存于后世,一直到中华民国初期还有私学存在,只不过我们习惯上称作私塾。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从此,儒术从私家学者的书斋走进了太学,太学设五经,开始以家法教授。儒学由一般学说而被尊为经,即:《诗》《书》《礼》《易》《春秋》5种。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把“五经”作为教育中心,作为选拔人才考试的内容。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指定教学和考试教材。从此,“以经术饰吏事”,儒经便与仕途结合起来,国家设太学养士,以经术取士。儒学自从得到政府倡导以后,获得广

7、泛传播。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利于统治阶级管理国家,但是它制约了人们的思想领域,阻碍了教育内容发展的多元化。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一个吋期,但冏吋,它又是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极富于艺术气质的一个吋期。人的主体意识在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之后,获得了觉醒,整个文化领域,出现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面貌。文学摆脱了经学、史学的附庸地位,走向独立。从自在走向了自觉。教育思想也在各种活跃的思想氛围中得到了发展。南北朝吋期,科举制度初现萌芽,按门第选官的方式被举孝廉、举秀才等察举方式代替,为后来国家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通过科

8、举制度选拔的人才,直接晋官,参与国家的管理,所以,“学而优则仕”使古代的科举制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每一个教师都想多培养出几个“状元学生”,国家也多想选拔一些有识之士。科举制度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