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

ID:8987826

大小:3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1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2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3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4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5页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_第6页
资源描述:

《《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线段的长短比较》说课稿钱库四中陈淑燕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分析:《线段的长短比较(一)》内容选自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2、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2、会用几何语言表示两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4、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2、经历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6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有二个任务:(一)创设针对问题与背景知识的互动式教学情境(二)营造探索交流空间,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符合现代教育

4、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也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原则。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另外,教学中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启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2、学法指导: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辩一辩

5、、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63、我们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二组图形中线段

6、a与b的长短吗?(看完以后再请同学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践探究1、生活感悟: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短 (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

7、度尺,圆规,米尺,细绳2、实验演示: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可边说边用电脑演示)CDABCDABC/DAB如果AB比CD短,我们可以记为如果AB与CD相等,我们可以记为如果AB比CD长,我们可以记为ABAB).AB=CD(或CD=AB).AB>CD(或CDCD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

8、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三)、应用实践1、练一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