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38818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研究一,幸福观的历史追溯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答案却莫衷一是。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说:“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的清楚明白、条理一贯”[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66页.]。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对幸福问题的研究有着悠久和绵长的历史。虽然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幸福的思考各有所异,但是他们追求人类幸福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审视中西方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幸福观,使我们更能够清楚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所实现的
2、革命性变革,从而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提供理论依据。1,西方历史上的幸福观 西方历史上的幸福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宝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西方人对幸福问题的思考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等早期的诗歌和寓言中尽管没有明确的提出“幸福”的概念,但是从文字中仍能感受到古希腊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他们对幸福的初步认识。随着最早探讨幸福问题、开创了“幸福伦理学”先河的古希腊雅典的思想家梭伦所提出的幸福与德行、幸福与财富、幸福与人生命运等问题被后来的伦理学家们所深入的探究,在西方思想史上逐渐形成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和功利主义幸福观。1.1理性主义幸福观
3、 理性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在幸福观上,以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的感性欲望是低级的,他们崇尚人的理性力量,主张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摒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和追逐,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1.1.1幸福与美德一致 苏格拉底是用理性开启幸福思想的第一人。在他看来,德行、知识与幸福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人的德行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许多种,但形成各种各样的德性行为的根本在于对德性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德行的必要条件。只有有德性知识做指导,才会有善的行为,如果没有掌握德性知识,也就不会有德性行为,就会导致恶的结果,也就不会得到幸福,现实中有些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由于无知
4、所致。另外,德性知识的根本是关于“善”的知识,对于任何人来说,人生的目的是获得幸福,而追求善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人要获得幸福,首先必须掌握关于“善”的知识,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善,怎样从善等真正意义上的善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追求幸福的条件。因此,德行是追求幸福的条件,知识是追求幸福的关键。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幸福观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在柏拉图的幸福观中,他的“理念论”为他幸福观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唯有理念是是永恒不变。而在他的“理念世界”中,有一种特殊的“理念”存在,那就是“善”的理念。“至善”是最高的理念,只有依靠人的理
5、性能力才能够达到至善。柏拉图强调,一个人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首先克制自己的享受和情欲,用智慧和德性去追求至善。因此,他认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认为至善就是幸福,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两位老师的框架内,而是再次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亚里士多德给幸福下了一个定义“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他认为,一个人具有善的品质,如果没有产生善的效果,就不能称之为幸福。只有在善的引导下进行现实的活动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因此,在他看来,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获得幸福的主要条件。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思辨活动是最完美的幸福。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属于自身本有
6、的东西是最幸福的东西,而合乎理性的思辨活动正是人所本有的东西,所以思辨活动是最高的幸福。1.1.2幸福是德性本身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最终目标,他的幸福思想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宇宙内唯一的实体,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是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获得自然的知识,使人的心灵与自然融合一致。斯宾诺莎把情感当作道德的基础之一,他把情感划分为被动和主动情感两种类型。当人们的知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时,与之相对应的被动性质的情感,而当人的知识处于理性阶段时,相对应的情感是主动的。而只有在主动的情感阶段,理性成为情感的主人,人们才能
7、在理性指导下从事善的行为,这样由理性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另外,斯宾诺莎认为,在生活中,财富、荣誉和感官的快乐普遍被人们所推崇,然而这些都不是幸福。但是,他认为正当、合理限度内的物质幸福是构成幸福的条件。对于如何实现幸福,斯宾诺莎强调实现个人幸福的最佳途径就是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公共福利中实现个人幸福。1.1.3幸福存在于至善之中 康德认为,人是感性的动物,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在于人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