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52630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2017春语文s版语文四下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容简析】: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端午节的由来》桂林市汇通老鹰《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故事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设计理念】:阅读教
2、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为复述课文打下伏笔,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
3、义,抓住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教具准备】: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年”的来历》、《清明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传说》)其中,《清明节的由来》这篇课文的结构还记得吗?课文先写了(清明节的习俗),再
4、写了(清明节由何而来的),最后写了(保留至今的清明节习俗)。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是【贴课题】。(全班读题)。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4.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请大家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齐读自然段。(2)小结:这个自然段讲了端午节的习俗。【板书:习俗】二、结构指导。1.课文接下来给我们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往下读,要求2个: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检查生词,(出示课件)。(1)小老师领读
5、,要求:小老师读对了,大家跟读两遍;小老师读错了,大家帮忙指正。(2)找一找,在这一课生字中有两个同音字,它们就是佩带的“带”和爱戴的“戴”。区分它们很重要,让我们借助意思来分辨清楚。【出示课件】①考一考你们,选字填空:戴帽子、皮带、面带笑容、爱戴、佩带②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带字了。请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③读词语两遍。3.梳理段落。(1)接下来老师要看看大家对课文了解的情况如何。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7个)。请同学来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第一自然段:【点击课件:端午节
6、有许多习俗。】第二自然段:【点击课件: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第三自然段:【点击课件:屈原忠诚爱国、很有才干,但遭陷害被流放。】第四自然段:【点击课件:秦国占领了楚国首都,屈原万分悲愤,投江自尽。】第五自然段:【点击课件:楚国的百姓十分悲痛,用各种方法祭奠他。】第六自然段:【点击课件:大家想出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来祭奠屈原,形成端午节。】第七自然段:【点击课件: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保留至今。】(3)哪几个自然段讲了相同的意思,试着把它们归纳在一起。把它们归纳成为四大段。【板书:和历史】(1—2)
7、【板书:纪念屈原】(3—4)【板书:百姓祭奠】(5—6)【板书:保留至今】(7—8)(4)小结:这篇课文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清明节的由来》结构相似,先写(节日的习俗),再写(节日由何而来的),最后写了(保留至今的节日习俗)。三、体悟人物。1.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这篇课文呢?(屈原)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屈原?(第3自然段)(1)快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边读边勾画句子写自己的感受。(2)为什么百姓对他十分爱戴?①【出示句子:在他的辅佐下,楚
8、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②请用“因为——所以——”关联词来说一说。③屈原当时身居要职,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他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主张“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大实事,并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其实,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关心民生疾苦问题,忧国忧民【点击课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一声啊,止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