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08083
大小:6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3
《北京版必修1《范爱农》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必修一《范爱农》学案【目标导航】1、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重点事件,掌握范爱农的人物形象,把握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欲扬先抑、重点刻画的写人记事方法。【自主探究】1、预习课文,读两遍,第一遍通读,不看批注。第二遍精读,结合旁批、注释、课文前言、课后练习等材料深入理解课文。2、把对课文的疑难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课代表,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3、根据自身情况,梳理本文生字词,写在作业本上,作好课上交流的准备。4、根据文章叙述,用文字描绘出你心中的范爱农形象。 【引思导学】(一)课文结构梳理: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如果你来写一
2、篇写人记事文,你会注意哪些方面?2、找出本文所写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些事情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在一起?时间地点事件 (二)作者感情与人物形象:1、研讨作者感情:(1)鲁迅对范爱农始称“这范爱农”,后来又改称“爱农”说明了什么?鲁迅对范爱农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何理解“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讨论总结:(2)两个人彼此对对方的第一印象都不好,他们怎么又成为了挚友呢?是什么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变化?(3)两个原本相互憎恶的人因为境遇的相同,
3、又在一起喝几回酒就会变成挚友吗?促使两人感情加深的还有什么原因?(4)鲁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范爱农的?(5)从范爱农来反观作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学生讨论,重在有所思考和发现:2、研讨范爱农的形象(结合预习作业):(1)在你看来,范爱农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用文字描绘你心中的范爱农形象。(三)本文写法探讨:1、欲扬先抑手法:本文写作者自己和范爱农的友谊,却从两人的矛盾开始写起,这叫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2、重点刻画方法:(1)画眼睛:鲁迅认为,刻画人物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他的眼睛。在本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范爱农的眼睛的?这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4、2)写喝酒:文章多次写到喝酒,既有两人的喝酒,也有范爱农的爱喝酒,甚至范爱农的落水是在一次酒后失足,这对刻画范爱农有什么作用?3、语言含蓄蕴藉:(讨论以下句子含义)(1)“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嘲笑”什么?又“悲哀”什么?(2)“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徽醉自沉沦。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3)“‘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如何理解这句话?(4)“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这句话说明什么?(5)“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境况如何?倘在上学,中
5、学已该毕业了罢”,为何以此句作结?(6)写作时间“11月18日”有何深意?(四)、难点内容探究(根据学习情况灵活选择研讨还是舍弃):1、报馆案风波与文章主旨的关系2、范爱农的死因探讨:⑴范爱农是自杀还是误死?为什么?⑵本文标题改为《范爱农之死》行不行?为什么? 【随堂闯关】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巡抚(fǔ)钝滞(zhì)拟稿(nǐ)拮据(jǜ) B揖让(yī)大圜(yuán)酩酊(mǐng)雍容(yōng)C疾病(jí)吮吸(sh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D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2、下面词语中
6、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大抵 诋毁 淡薄 淡泊 愚不可及B缘故 原故 事故 世故 倔强不屈C喧闹 寒暄 藐视 渺小 天翻地复D沉沦 伦理 境况 景况 容光焕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 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C.更躬身体现D.也躬行发挥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
7、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
8、的。D.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