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870
大小:18.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浅谈高校专项资金管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高校专项资金管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项目资金,具体内容包括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生均拨款、公费定向生培养),支持高校科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资金,支持高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为高校教育、科研、学生资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专项资金一般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批复下达时也会附有主管部门文件,明确经费具体用途,所属财政功能分类科目和可以使用的经济分类科目等。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高校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翔实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做到专款专用。一、高校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对专项资金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对未达标或者绩效考核不理想的单位,会削减一部分财政预算,这就要求高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达到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目的。而且自2019年1月1日高校开始施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新政府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并行,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共存的双分录、双基础的准则要求。与以往相比,政策依据和核算制度都发生了改变,这种财务报表与预算报表双报告模式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是高校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变化的必然趋势。专项资金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合理筹划将有效的资金用到实处,对高校教育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可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对专项资金管理力度的强化,使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合规,提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通过对专项资金管理力度的强化,还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教学质量达到新高度。 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对高校绩效评价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会给高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现金流,专项资金对高校发展和改革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就是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加大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力度,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通过专项资金管理,还可以加强各个二级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为监督部门提供便利,促进协同发展。二、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专项项目资金使用存在盲目性,执行存在随意性专项资金主要是有特定用途,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保障。在实际使用时原则上按照具体用途支出,编制项目预算,如在执行过程中,产生预算外支出,确实是项目真实发生且必须发生的,应做出调整预算申请,经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可以调整预算。虽然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都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实施起来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专项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盲目支出问题,财政下拨专项经费,高校没有做出具体资金使用计划,或是项目负责人没有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意识,随意支出经费,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不匹配,由于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认识,导致预算编制方案不合理,可行性较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严重不符,并且缺少有效监管,导致收支失衡问题。专项项目资金必须用于与本项目或者课题相关支出,不相关支出应在财务审核报销单据时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处理。例如在审核图书资料的发票时,需特别注意书籍名称,有些项目负责人会直接拿一些儿童书籍报销,与课题不相关,这是不允许报销的。(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职能比较薄弱 随着高校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各个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与细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部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导致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在资金管理体系中,没有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与权利,对业务流程、审批权限等没有详尽说明等问题。例如资金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是独立的,在管理过程中,就会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虽然对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比较积极,但是对资金的使用与产生的效益存在管理意识缺陷;部分高校财务人员短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仅仅局限在预算编制上,管理职能弱化。只有在实际执行中才能发现缺陷与问题,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创新制度,更好地发挥职能。(三)预算编制与执行缺乏规范性预算的编制不够精准,导致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有较大差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偏差,存在随意调整预算现象。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突击花钱现象,专项资金一般2-3年期限,往往专项资金面临被财政收回时,项目负责人才突击报账,导致财务处前台报账老师工作繁忙,往往面临加班都做不完账目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项目负责人报账不及时,工作懈怠导致发票拿到一直没有报账,等到发票快过期,或者资金马上财政收回,才开始着急报账。二是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项目下达时应反复强调资金使用期限,并在项目中期对资金使用的完成进度进行通报。三是财务处下达督促通知没有引起相关负责人重视。(四)资金监管力度不够,专项资金项目各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 资金使用应层层把关,但多数高校监督机制并不健全,财务审核与内部审计缺乏权威,对于专项资金的运作没有具体的监管到责任人。专项资金归口部门应制定本部门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并负责对项目执行、绩效自评等工作。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与配合,共同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效益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但事实并非如此,各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导致信息不对称。如项目实施部门不能及时跟踪进度,没有对专项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绩效情况进行自查。(五)专项资金执行效益评估缺乏绩效评价工作未深入推进,停留于形式,高校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与评价。专项资金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绩效指标来使用资金,达不到预期效益,考核评价工作未实施到位,也不具有惩罚措施,缺少制度保障不会引起相关人员重视。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采取自评,没有进行第三方绩效评价,考核主体比较单一,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再者部分高校缺少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绩效评价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因为每个高校都是独立个体,具有特殊性,并且所处地域、层次不同及发展方向不同,对制定统一标准相对比较困难。三、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改进措施(一)专项资金概念及用途应广而告之针对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资金使用随意,或者不知道该怎么使用项目资金,总认为钱花出去了就可以拿到财务报销,对专项资金的用途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在财务网站以及报销平台设置温馨提醒,或者设立智能机器人以解答老师们的问题。但是总有一些不关注相关网站的老师,那就需要财务处定期举办专项资金管理及财务相关知识培训,对于项目预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答,对于制定的新政策及时讲解,对于报销流程及报销注意事项反复强调,提高项目负责人及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负责人对专项资金使用要求及相关知识的认识。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编制预算时,也可以聘请校外财务人员担任项目资金管理成员。项目组中的财务人员可以对项目预算的可执行性提供参考建议以及对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构建信息互通管理平台为了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高校应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权限划分,从立项审批到预算执行,从资金使用注意问题到资金绩效管理与监督,应尽可能翔实。例如,专项资金使用主要包括哪些经费支出,每项经费支出需参照省相关文件执行,每项经费开支比例不能超过项目总经费百分比等。购置服务与商品支出,只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支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实施集中采购的商品与服务,按照三重一大原则,大额资金使用应经集体讨论决定,并附有会议纪要。凡超过5万元的实验材料、委托服务等购买应当经过招投标中心进行集中招标,实施三家报价制度。财务部门针对专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收集,并提出有效整改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达到专项进行信息的沟通与反馈的目的。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应包括所用专项资金项目库,按不同部门及工作要求,分别设立信息查询等权限,并将资金使用与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项目执行部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审批手续等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升了专项资金信息的透明度,为审计监督部门提供了便利,确保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三)加强预算编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准确性与约束力高校应严格按照项目实际编制预算,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应协同各二级单位共同参与,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方案论证。各部门在申报专项资金时,要先对整个项目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填报预算时,要积极与财务部门联系,听取财务部门意见,做出系统性分析报告,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细化经济分类,为承担项目部门的预算执行打下基础,确保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资金到位后,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方案录入系统,控制项目的分类支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通报,及时掌握资金使用进度,避免资金浪费。高校可根据情况成立预算投资委员会,对各二级部门提出的中期预算调整申请进行评估与讨论。高校也可以在项目申报时,聘请校外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立项预评审,广泛听取专家组意见,汲取经验相互交流。(四)增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意识,制定归口管理部门职责,通力协作,加大监督力度财政专项资金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确保审计质量。对重大专项资金项目,要做到全过程参与管理,严禁挪用项目资金,违规列支等现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按相关规定处置。目前,审计部门逐渐从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专项资金项目审计方向发展,从而更加规范了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审计部门还要积极引入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使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受到外部的有力监督。除此之外,财务处、审计处以及各行政部门、项目执行二级学院等相关归口部门要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制约机制。并且要贯穿到项目全过程,从事前、事中及事后全方面开展监督管理。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上报,提请项目验收,对于大额资金项目,还需提交审计报告。专项领导小组组织校外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对未能按时通过结题验收的,原则上不予产生绩效支出。(五)构建专项资金执行效益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理念应融入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专项资金执行效益评估是专项资金管理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高校应该成立由财务人员以及外部专家成立的项目资金评价中心。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模板,形成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对项目资金在方案研制、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成本效益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纳入相关责任人及管理者的年度考核,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切身利益,强化责任意识。考核过程、结果应公开透明,以便加强公众监督职能。高校应落实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业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相对较差的责任人予以处罚,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具体指标设定可遵循全面性、相关性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使指标合理并能够达成。还要注重绩效评价效果的反馈与运用,明确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管理的意义,通过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资金管理效能。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国家给予高校专项资金的扶持,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等特定工作任务或项目的专门用途资金。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使学校办学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规模、质量、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切实优化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从而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