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9040
大小:17.6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新教育实验下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脱颖而出,新教育理念即是其中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广新教育实验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新教育思想起源较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人提出了新教育理论,他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则视其发明能力耳。”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诠释,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并积极推行“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教育实验理论,做好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新教育理念,对小学阶段开展家校共育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一、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方法和策略不同,但是双方都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将学校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二者在沟通上存在问题。为此,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依托新教育理念,实现家校深度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形式必须在传统合作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全面提高家校合作的效力[1]。(一)借助通讯技术,提高沟通效率目前大数据已经完全覆盖了校园,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应该运用好大数据功能,升级家校通讯平台功能,增加及时留言功能,方便实现即时沟通,切实提高家校沟通的效力。这个平台是开放性的,家长、学校和学生三方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留言的形式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对家校合作实行监督和帮助,提高沟通的效率。 比如,在重大危机来临时,或者特殊天气下出现自然灾害时,学生无法到校上课,这时,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可通过之前建立的班级QQ(微信)群、钉钉软件等即时交流工具,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情况,提升出行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些讯息平台,有着很强的交流功能,搭建起了家校沟通交流的桥梁,突破了时空限制,起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为家校合作机制的良好运行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二)创新沟通形式,实现合作共赢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以家长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形式与新教育理念越来越有差距,在沟通中就会产生老师一言堂现象,导致家长的消极配合。为此,只有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创新沟通形式,才能实现合作共赢。一是利用通讯技术,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家校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方式,及时将学校和学生的有关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法。例如,在每次测试完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成绩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另外,还可以通过QQ群进行互动交流。如果学习生活中有问题,则可以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家校之间的合作,是新教育理念下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起家校合作的平台。二是利用媒体技术,提高家校合作效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家校合作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提高家校共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和手机来进行沟通。网络越来越发达,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将班级的家长都邀请进来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微博和博客,与家长进行交流。总之,教师应该主动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运用数据平台,缩短合作距离目前,许多教育发达地方的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大数据平台,会实时收集学生的动态数据,这为家校互动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家校合作中,运用数据平台对家长和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将家长会的内容和过程以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促进家校合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借助数据平台,分析家校合作过程的优点和缺点,制定适宜的合作措施,缩短了合作距离,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真正探索出有效的育人机制。二、利用新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共建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新教育理念,让家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进来。通过家长、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与关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温暖。(一)立足家校共建,做好心理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必须要接受的教育,是为了教导学生学会做人,懂得感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告诉学生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感恩,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感恩。例如,在教师节那天,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作业,如制作贺卡、写一句祝福语等,让学生在教师节那天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比如,教给学生如何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如何预防焦虑等。此外,教师还要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重视互动交流,增进家校沟通家长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利用新教育理念,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将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告知给家长。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了解。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为今后的家校共育工作奠定基础。因为,家校共育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教师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教师在开展家校共育时,应利用新教育理念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定期举办家长论坛、举行家长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会等,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加亲密,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三、转变教育思想,明确家校定位(一)转变教育思想,实现平等教育家校共育中,家庭和学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互为表里,互为依靠,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学校和家庭,双方都要树立平等教育的思想。从学校层面上讲,要有高度而明确的认知,区分清楚“主导”和“领导”的内涵与作用,只有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紧密地配合下,才能构建起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所以,新教育实验理念中,家庭和学校是完全平等的教育单位,家校合作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状态”,而非孤立的形式,学校和家庭要做好配合,学校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权限[2]。(二)增进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讲,作为家校合作中的一方,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家长合作管理的有效途径,随时保持与家长的沟通,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接受家长的建议,分析家长在家校共育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发掘家长教育资源,对于合作中能产生积极作用的因素合理利用,对于消极因素则进行剔除,以增进家校合作中的正能量,提高家校共育双方的认知能力,提升家校合作机制的有效性。比如,在家校合作中,制定合作计划时,学校要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双方商讨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真正把家校共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家长的潜能,使其成为“家校共育的指挥棒”。(三)提高家长认知,落实共育目标家校合作中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家庭教育有积极的认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理解家庭教育的职责。在家校合作中,家长还要以学校为依托,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教育思想,充分理解家校合作的内涵和作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响应学校的教育方法,通过自身学习,提高教育素质,进而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做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努力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提高家校共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提升合作能力,强化共育效果(一)达成教育共识,实现一致目标就新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家校合作而言,学校和家庭都有一致的教育目标:明确共同服务的对象,达成共识,知道小学生才是家校共育的中心点,学生是实现家校合作的唯一桥梁,只有在双方深度合作和积极配合下,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能实现学校和家庭中的快乐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视为短期目标,也可看作长期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二)灵活应变,落实成效 明确小学生的教育目标之后,学校和家庭在合作教育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灵活应变、合理调整,充分落实家校共育的成效。从学校层面上讲,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家校合作平台的共育作用,明确家校共育的职责和功能,去除那些形式化、陈式化的东西,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切实提高家校共育的合力。比如,学校可吸引一些有能力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成立家校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家校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出谋划策,提出有益的建议。学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发展动态,切实发挥好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提升家长教育的积极性,突显家长的教育地位。(三)提升能力,做好支撑学校是家校合作中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为了提高家校共育的实效,老师要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参与培训交流,优化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式,使自己成为家校合作中一个有力的支撑点,为学生这一主体做好支撑保护。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要不骄不躁,成为家校合作的润滑剂。家长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和推动者。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了保证家校共育机制的良好运行,家长需要做好配合工作,要避免舍本逐末的教育方法[3]。当学生离开学校居家生活时,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的延续,成为学校教育的好帮手,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喜好和特长,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变相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强制送孩子到补习班,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从源头上做好学校教育的配合工作,提升家校共育的效力。总之,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并领会这种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核心思想,借助新教育实验背景,创新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校共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