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1417
大小:32.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对一切社会来说,这个关系有着共性,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公利是一个基本原则,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中国古代关于义利公私关系的思想,肯定义以为上,要求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私利服从公利的基本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然而,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又有不同的情况,对这个关系的处理也就有不同的具体原则。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也有着古代等级制所决定的时代特点。具体说,在传统思想中有着把义与利、公利与私利对立起来,否定和压制个人私利的情形。汉代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典型的表现。以后宋儒更以“欲”为“万恶之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甚至灭尽人欲,更表现了这种否定和压制个人物质利益的倾向。在法家那里也有类似的情形,法家要求百姓私利服从公利,同时提出立法去私,也要求当权者大公无私。韩非说:“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他把公利与私利的关系等同于人主与匹夫的关系,以人主为公利的代表;实际上,这也就是以人主一人、一家的私利为天下、国家的公利。这就不能不导致对普通百姓物质利益的否定和压制。清初黄宗羲曾尖锐地批评过这种现象。他说,尧舜时期,他们“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而后来的君主则不然,是“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把天下看作自己的产业;把自己的私利说成是天下的公利,“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私利服从公利的原则精神是正确的,但其实际的实行却是压制了个人的物质利益。这是传统思想中深刻的矛盾。传统思想中的这种矛盾,有深刻的根源。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利益关系是不同的,从而反映这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原则也是不同的。在存在着利益对立的社会里,一般来说,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总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也总是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的公利,要求人们服从其私利。在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社会条件下,儒家所提倡的义,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等级制的需要。荀子在讲到以义制利的时候曾经具体提出了“进则近尽,退则节求” 的原则。他说,对于国君,其物质利益不可能完全满足,但可以尽量求接近于满足;对于像守门人那样地位低贱的人,其物质欲望不可能完全去掉,但可以尽量节制。一方面是尽量满足,另一方面是尽量节制,这就是其以义制利的具体内容,清楚地反映出等级制的特点。就是在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的人们对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水浒传》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那里,梁山好汉与官府之间,对于一切问题的义与不义,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梁山好汉认为是替天行道的义举,官府都认为是大逆不道,是抢劫,是造反。但他们的原则却是一个,就是以义为取舍的根据,不取不义之财。所以,基本精神是一个,但社会公利、公利与私利的关系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义的具体内容更因人们的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具体内容则是服务于等级制的。我们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继承,就是要继承其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精神,而批判和抛弃其具体的、时代性的内容;要继承其以义为上、见义思利、私利服从公利的原则,而对于传统的义的内容则要加以改造。在我们的社会里,社会的公利与个人的私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是每一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和提高,又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天我们提倡的义,应该反映公利与私利的这种统一的关系,树立公利与私利统一的义利观。(摘编自钱逊《中国古代人生哲学》)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是社会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B.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存在着公利与私利对立的情形,这是统治者维系自身利益造成的。C.社会制度决定了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又决定了道德原则,道德原则决定了公私矛盾。D.新的义利观,要对传统思想进行扬弃,更重要的是赋予传统“义”的内容以时代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继承了荀子以义制利、否定和压制个人追求私利的思想。B.董仲舒提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不乏积极意义。C.法家的立法去私,将公利与私利转换成人主与百姓的关系,这就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D.梁山好汉与官府都认可以义制利的观点,二者对“义”的具体内容的理解是一致的。3.下列选项,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所法混淆了私利与公利的界限。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见利思义的观点,仍可作为当代社会的标准。C.“舍生取义”,是孟子提出的价值观,是一种道德追求,并不反映公利与私利的矛盾。D.“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是墨子为了达到缓解社会矛盾的目的而提出的主张。4.本文是如何逐层深入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5.对于某网络主播偷税被罚13.41亿人民币的事件,请结合本文的义利观,谈谈你对偷税这一行为的看法。(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魂筑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把燕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改名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几杯冰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修颀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来。那个夜晚过后,我没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宋子的时候了,有人在等我们呢!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薰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薰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在燕惜手下发声委婉时,他微笑。他满足于帝王大业从此开始。当我发声慷慨时,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我发声激昂时,他狂笑。他感叹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让天下最好的乐师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的眼泪砸落。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薰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参与了政治!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荆轲死后高渐离不忍再想起故友,作为一个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高渐离极其无奈愤懑的心理。C.高渐离改名为“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出亡国后他放弃了生活的尊严。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慨叹,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7.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B.燕惜掏出尘封的筑,换上华服,整容净面,目的是不想让堂上的主客看轻他。C.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了《易水歌》,从而暴露了身份。D.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8.文中高渐离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史记》记载:“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以“筑”的视角叙述此事,这样的视角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取东周。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丛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B.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C.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D.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宾客,贵族的门客、策士,也可作客人的总称。文中指的是后一个意思。B.相,辅佐君王的大臣。也称为“相国”“相邦”,是秦及汉朝廷臣的最高职务。C.假道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D.爱许的“爱”即吝惜、舍不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时,他礼贤下士,招徕宾客,辅助君王掌握国政,为楚国做出了自己贡献。B.在接待赵国平原君的使臣时,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这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C.有人认为楚国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春申君治理楚国,将楚国变弱了,朱英不认同这种观点。D.春申君的门客认为现在魏国割了城池给秦,秦进攻楚就近了,于是春申决定据守在封地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2)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14.春申君在楚国为相,经历了哪些大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颔联上句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不同心境。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16.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2)在《将进酒》中,诗人举曹植为例,表面上是在谈喝酒,实际上是表达了和曹植一样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望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版图,长江、黄河________是两大文明的源头,由此滋生出中国文化圈,色彩逐渐明朗,边界日益清晰:中原文化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郁郁葱葱地生长在黄河岸边;黄淮流域文化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会在红陶黑陶器物中散发出幽幽陈香;遍地开花在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南方文化,是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为代表;在长江下游以南的田野水乡馥郁芳香的是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而楚文化则是这些文化圈中成长最快、生长最久的一支。文化是一种动态平衡、相互制衡,永远在被打破;文化也是一种神秘状态、模糊地带,永远在被认识。中原文化尤其是周朝的礼乐文化_________,无疑是处在中华文化的主体主导主流地位的,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开疆扩土奠基性和四梁八柱框架式的作用,那么它是如何与长江文化、西域文化、海洋文化等相处互通的?春秋夜放花千树,战国潮急鼓声催,文化版块剧烈冲撞,地域文化交流交融,诸子百家________,中华文明的天空因此而星光灿烂霞光万道,人类文明的星空因此而光芒四射________。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毋庯置疑经天纬地竞相登场相辅相成 B.天经地义经天纬地粉墨登场交相辉映C.毋庸置疑博大精深竞相登场交相辉映D天经地义博大精深粉墨登场相辅相成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文化圈出现有先后、覆盖有大小,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底色,但都是数千年的底蕴B.但这些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底色的文化圈都是数千年的底蕴,出现有先后、覆盖有大小C.但这些都是数千年底蕴的文化圈,出现有先后、覆盖有大小,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底色D.这些文化圈出现有先后、覆盖有大小,但都是数千年的底蕴,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底色20.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散句改为整句。要求:字数可以改变,但不能改变语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②?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2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华民族是个非常重民俗节日的国度。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目,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上述社会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