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4841
大小:239.5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阳县四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模拟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C.兔的长毛和黑毛D.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狗的长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不是同一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C.抓取四次,一定有两次表现为杂合子D.从两个小桶内各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后不必放回原小桶【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必须相等,代表产生配子的比例相等,B错误;C、随机抓取,数目足够大的情况下,杂合子的比例约为1/2,但是只有四次,不一定有两次表现为杂合子,C错误;D、为保证随机抓取,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桶内并且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错误。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衡阳县四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模拟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C.兔的长毛和黑毛D.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狗的长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不是同一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C.抓取四次,一定有两次表现为杂合子D.从两个小桶内各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后不必放回原小桶【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目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必须相等,代表产生配子的比例相等,B错误;C、随机抓取,数目足够大的情况下,杂合子的比例约为1/2,但是只有四次,不一定有两次表现为杂合子,C错误;D、为保证随机抓取,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桶内并且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错误。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3.下列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自交解决的是( )①判断玉米甜与非甜的显隐性关系②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B【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①当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②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豌豆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②正确;③不断提高小麦纯合子比例的方法,是不断让小麦进行自交,直到不在发生性状分离,③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和白颖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纯种黑颖与纯种黄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燕麦,F1自交,F2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燕麦的黑颖、黄颖、白颖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由F2可知控制燕麦颖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D.培育纯种白颖品系需经不断自交、选育,直到无性状分离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纯种黑颖与纯种黄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燕麦,F1自交,F2黑颖:黄颖:白颖=12:3:1,符合9:3:3:1变式,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燕麦的黑颖、黄颖、白颖是相对性状,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正确;B、F1自交,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符合9:3:3:1变式,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F1为双杂合子,F1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C正确;D、白颖为隐性纯合子,故不需要不断自交,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形成两种类型的卵细胞B.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卵细胞核和精子细胞核相互融合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只能形成1种类型的卵细胞,A错误;B、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快,B正确;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卵细胞核和精子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正确;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正确。故选A。6.某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图中①~⑥表示染色体,a~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d也互为姐妹染色单体B.着丝粒分裂后,a、b互为同源染色体,c、d也互为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出现3个四分体D.染色体互换可发生在②和③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为三对同源染色体,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详解】A、据图可知,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d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为非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a、b不是同源染色体,是复制形成的相同染色体,B错误;C、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为三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在减数分裂I前期会出现3个四分体,C正确;D、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②和③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能发生互换,D错误。故选C。7.为探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实验,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等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和X染色体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萨顿假说:根据蝗虫的基因(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详解】A、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比如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的一个,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B正确;C、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8.家蚕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ZAZA×ZAWB.ZAZA×ZaWC.ZAZa×ZAWD.ZaZa×ZAW【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详解】A、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区分,C错误;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D正确。故选D。9.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的一组中会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D.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艾弗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B、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添加酶,去除了相关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含32P,多数不含32P,C正确;D、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10.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获取的生物组织材料中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DNA分子提供该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碱基不同B.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磷酸不同C.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五碳糖不同D.不同人体内DNA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碱基相同,都是A、T、C、G,A不符合题意;B、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磷酸相同,B不符合题意;C、不同人体内DNA含有的五碳糖相同,都是脱氧核糖,C不符合题意;D、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核苷酸的序列不同,D符合题意。故选D。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如图表示使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远近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需要DNA解旋酶,过程Ⅱ需要DNA聚合酶B.过程Ⅱ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之间形成氢键C.若用b链和c链进行实验,游离的单链长度基本不变D.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的亲缘关系越近【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Ⅰ过程是将物种A和物种B的DNA双链解螺旋为单链,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详解】A、Ⅰ过程是将物种A和物种B的DNA双链解螺旋为单链a和d,该过程需要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DNA解旋酶;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该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催化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B、Ⅱ过程是将物种A的单链a和物种B的单链d重新构成杂合的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碱基对之间会形成氢键,B正确;C、由于a链和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c链与d链的碱基互补配对,a链能和d链形成杂合的双链区,则b链与c链之间也可形成杂合的双链区。故若用b链和c链进行实验,与图示中形成的游离的单链长度基本相同,C正确;D、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比例越大,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正确。故选A。1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眼色基因(红眼基因R、白眼基因r)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DNA片段都有遗传效应B.正常情况下,同一DNA分子上不可能同时含有两个R基因或两个r基因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果蝇正常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时白眼基因最多有2个D.雌雄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是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或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不是所有DNA片段都有遗传效应,A正确;B、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因此正常情况下,同一DNA分子上不可能同时含有两个R基因或两个r基因,B正确;C、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经过DNA的复制,果蝇正常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时白眼基因最多有2个,C正确;D、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其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分布,故果蝇细胞内的基因不都是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D错误;故选D。13.研究发现在野生型果蝇幼虫中降低lint基因表达,能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如图),导致果蝇体型变小等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B.提高幼虫lint基因表达可能使其体型变大C.降低幼虫inr基因表达可能使其体型变大D.果蝇体型大小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降低lint基因表达后的幼虫体内inr的表达量增加,从而导致果蝇体型变小。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对比野生型果蝇幼虫的inr的表达量可知,降低lint基因表达后,幼虫体内的in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说明lint基因的表达对inr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A错误;B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inr的表达量增加后“导致果蝇体型变小”,可推测提高幼虫lint基因表达,inr的表达量下降,进而可能使果蝇体型变大,B正确,C正确;D、由题意可知,果蝇体型大小与lint基因和inr基因都有关,说明果蝇体型大小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A。14.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某动物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分别由基因A、a控制。基因A在精子中不会发生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会发生甲基化,使基因A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B.该动物卵细胞中发生的甲基化现象会遗传给子代C.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表型都相同D.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正反交的子代表型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基因的表达,使其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同。【详解】A、甲基化的实质是影响基因的表达,不会改变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B、该动物卵细胞中发生的甲基化现象会遗传给子代,B正确;C、基因A在精子中不会发生甲基化,而在卵细胞中会发生甲基化,说明来自精子的A和来自卵细胞的a结合成的Aa表现为黑色,而来自精子的a和来自卵细胞的A结合成的Aa表现为黄色,故相同环境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表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D、如果AA(母本)和aa(父本)杂交是正交,后代为Aa,由于A在卵细胞内表现为甲基化,表现为黄色,则AA(父本)和aa(母本)杂交为版交,后代Aa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因此正反交的子代表型不同,D正确。故选C。15.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表达过程均存在一定的方向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复制的方向与D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有关B.遗传信息可从DNA传递到mRNA,再传递到蛋白质C.转录的方向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有关D.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依次读取反密码子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A、DNA分子的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其中DN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单链,DNA分子复制的方向与D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有关,A正确;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可从DNA传递到mRNA(转录),再传递到蛋白质(翻译),B正确;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参与下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方向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有关,C正确;D、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依次读取密码子,D错误。故选D。16.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导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一旦发生突变,癌症就会发生B.防治结肠癌的根本方法是剔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基因突变一般不会导致其数量发生改变D.远离诱变因素,基因突变就不会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详解】A、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数量才会导致癌症,A错误;B、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剔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影响个体正常生活,B错误;C、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一般不会导致其数量发生改变,C正确;D、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D错误。故选C。17.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详解】A、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的可能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答案】D【解析】【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详解】A、伴X显性遗传病由显性基因控制,表现正常的夫妇,其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病致病基因,A错误;B、设相关基因是A/a,则男患者(XAY)的女儿(XAX-)都患病,儿子可能正常,也可能患病,B错误;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女性患者的子女不一定都患病,如XAXa×XaY,后代可能患病,也可能正常,C错误;D、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D正确。故选D。19.下列有关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隔离及相应区域的自然选择,可使种群朝着不同方向发展B.由于地理隔离而分开的两个小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改变C.生殖隔离保持了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D.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若能交配则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详解】A、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隔离使得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使得种群在不同的自然选择作用下朝着不同方向进化,A正确;B、由于地理隔离而分开的两个小种群,由于环境不同,他们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改变,B正确;C、不同物种的生物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保持了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也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C正确;D、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D错误。故选D。20.如图表示某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原种和蝗虫新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图中X、Y、Z分别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C.蝗虫新种的形成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D.判断蝗虫种群发生进化的依据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C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蝗虫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生殖隔离。【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蝗虫新种与蝗虫原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Z),两者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根据新物种形成的环节可知,图中X、Y、Z分别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B正确;C、突变是不定向的,蝗虫新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判断蝗虫种群发生进化的依据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1.果蝇的正常翅与展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取任意一对展翅果蝇交配,F1总会出现展翅:正常翅=2:1.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F1代果蝇逐代随机自由交配,预测子代展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会____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若将F1代果蝇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F2代果蝇中展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_____。(2)研究小组发现展翅和正常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一对基因G/g,显性基因G使果蝇复眼表面无光亮而表现为黏胶眼,而且存在GG致死效应。若将展翅正常眼和正常翅黏胶眼果蝇杂交得到子代,子代中展翅黏胶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再将这些展翅黏胶眼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子代成熟果蝇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____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答案】(1)①.下降②.展翅基因A纯合致死,展翅基因纯合的个体被淘汰③.2∶3(2)①.Ag、aG ②.不变【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展翅果蝇交配的后代中有展翅和正常翅,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展翅对正常翅为显性。又一对展翅果蝇的杂交后代中,总会出现展翅∶正常翅=2∶1,说明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小问1详解】若将F1代果蝇逐代随机自由交配,由于展翅A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展翅基因纯合的个体被淘汰所以可预测子代展翅基因(A)的基因频率会下降。F1代中展翅(Aa)∶正常翅(aa)=2∶1,若将F1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代果蝇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由于AA纯合致死,则F2代果蝇中展翅与正常翅的比例是Aa(2/3×1/2)∶aa(2/3×1/4+1/3)=2∶3。【小问2详解】研究小组发现展翅和正常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还存在一对基因G/g,显性基因G使果蝇复眼表面无光亮而表现为黏胶眼,而且存在GG致死效应。若将展翅正常眼(Aagg)和正常翅黏胶眼(aaGg)果蝇杂交得到子代,子代中展翅黏胶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Gg,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g、aG,再将这些展翅黏胶眼果蝇连续自由交配若干代,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而AA、GG都有致死效应,子代只有基因型为AaGg的果蝇能存活,所以子代成熟果蝇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不变。22.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图像(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AH段表示一个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填字母)段。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2)图2中AC段表示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和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3)图2中CD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为_____,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中的_____点才发生变化。【答案】(1)①.FG②.不能(2)①.减数分裂前的间②.DNA分子的复制③.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①.2:1:2②.F【解析】【分析】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断裂,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2为一个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结合纵坐标含义分析,AC段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D段代表减数分裂Ⅰ的全过程,DE段代表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FH段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小问1详解】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2种FG段;观察减数分裂或者有丝分裂时,细胞经过解离等相关处理后就成了死细胞,不会进行连续的细胞分裂。【小问2详解】图2中AC段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直接的关系。【小问3详解】图2中CD段代表减数分裂Ⅰ的全过程,该时期每条染色体包含了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这种包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存在于减数分裂Ⅰ全过程,到了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着丝粒断裂而消失,即图2上的F点时刻。23.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乙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如图是某家族关于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甲病和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2)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甲病和乙病概率为_____。②Ⅲ—3产前检查时,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bXbY,胎儿多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_____(填“父亲”或“母亲”)。(3)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_____。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如果Ⅲ—1与Ⅲ—4婚配,建议他们生_____(填“男孩”或“女孩”)。【答案】(1)①.aaXBY②.aaXBXb(2)①.1/8②.母亲(3)①.1/2②.女孩【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只考虑一种疾病,则Ⅰ-2、Ⅱ-2、Ⅲ-1均为aa,Ⅰ-3为XbY,Ⅲ-3为XBXb,Ⅲ-4为XBY。【小问1详解】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Ⅱ-3均正常,基因型均为aa,乙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正常,基因型为XBY,Ⅰ-3患乙病,其治病基因将传给Ⅱ-3,所以Ⅱ-3基因型为XBXb,所以Ⅲ-1基因型为aaXBY,Ⅱ-3基因型为aaXBXb。【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Ⅲ-2为AaXBY,Ⅲ-3为1/2aaXBXb、1/2aaXBXB,两者婚配: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1/2×1Aa×1/2×1/2XbY=1/8。②Ⅲ-3进行产前检查时,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bXbY,则Ⅲ-3应为AaXBXb,胎儿性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原因是母亲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两条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aXbXb的卵细胞。【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Ⅱ-3基因型为aaXBXb,Ⅱ-4基因型为aaXBY,则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aa×1/2XBXb=1/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如果Ⅲ-1为aaXBY与Ⅲ-4为1/2aaXBXB或1/2aaXBXb婚配,若生男孩则有可能为aaXbY患乙病,生女孩一定为aaXBX-正常,所以建议生女孩。24.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氨基酸密码子色氨酸UGG谷氨酸GAAGAG酪氨酸UACUAU组氨酸CAU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AC【答案】①.rRNA②.tRNA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细胞质⑥.细胞核⑦.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⑧.UAUGAGCACUGG【解析】【分析】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场所:核糖体。3、条件:①模板:mRNA;②原料:氨基酸;③酶;④能量;⑤tRNA4、结果: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详解】(1)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外,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组成核糖体的rRNA和运输氨基酸的tRNA。(2)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用于合成RNA。(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UGAGCACUGG。【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准确答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