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2198

大小:1.89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浙北G2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4页,答卷1页,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用钢笔或水笔将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4.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南纬40°-60°的海域是航海家们去南极路上必经的“鬼门关”。那里以多变的天气和狂风巨浪著名,常年盛行五六级及以上的大风和持续不断的涌浪。完成下面小题。1.南纬40度-60度被称为航海家“鬼门关”主要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受盛行西风带影响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D.受极地东风带影响2.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北半球40°-60°的海域风浪较小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不同B.地势起伏不同C.海陆分布不同D.洋流性质不同【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纬40度—60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大浪急,所以被称为航海家“鬼门关”,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题详解】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弱相同,故A错误;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地势起伏不同,但与风浪大小关系不大,故B错误;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北半球40°-60°的海域风浪较小的原因是海陆分布不同,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小,陆地摩擦力大,西风风力较弱,风浪小,故C正确;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洋流性质不同,但与风浪大小关系不大,故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是行星风带之一,它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纬约40度至60度之间,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由于西风环流在广阔的南大洋上空畅通无阻,常年平均有六、七个气旋自西向东移动,致使西风带海域波涛汹涌,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鄂霍次克海位于()A.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4.图中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海底地形是()A.消亡边界海沟B.生长边界海沟C.消亡边界海岭D.生长边界海岭【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美洲板块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全部及亚洲的俄罗斯东部,故鄂霍次克海位于美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图示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及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是消亡边界,由于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海底的地形为海沟,海岭是生长界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此次航天员将在轨将驻留6个月执行航天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5.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和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A.17/24B.7/24C.5/8D.7/86.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间站绕日运行角速度不变B.全球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C.北京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D.悉尼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答案】5.C6.C【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11:14,即东八区区时为26日11:14,据此可计算得知,西3区为26日0:14,西4区为25日23:14。因此西三区往东到东12区为和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共占15.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5/8,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故时间从2023年10月26日到2024年4月26日,其间经过近日点,因此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先快后慢,A错误;在此期间直射点先向高纬移再向低纬移,全球极昼范围先故变大后变小,B错误;在驻留期间,直射点先直射点先向高纬移再向低纬移,北京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悉尼在南半球,直射点先在南半球后在北半球,因此悉尼先昼长夜短后再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一月初)和远日点(七月初),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如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7.与图中甲地相比,望加锡降水量更多的原因是()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更长 B.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更长C.受东南信风影响大D.受东北信风影响大8.茫咖撒人选择12月前往澳州的原因主要是()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少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C.受西北风影响,顺风顺水D.受东南风影响,顺风顺水【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两地降水多的月份均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由于赤道低气压带的南北移动,会造成时间差异;望加锡纬度更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更长;甲地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稍短,A正确。两地纬度位置较低,不受西风带影响,B错误;东南信风不是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两地位于南半球,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A。【8题详解】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至该地左偏成西北风,帆船要利用风力,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往东南方向航行,所以12月沿着盛行西北风时南下,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下图为局部经纬线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是()A.70ºN,120ºEB.70ºN,60ºWC.90ºN,60ºWD.90ºN,120ºE10.此时,图中Q点的地方时和日影朝向分别是()A.0;西南B.6;西南C.0;西北D.18;西北 【答案】9.B10.B【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为材料,设置两道题目,涉及太阳高度角、晨昏线的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9题详解】图示为太阳高度角等值线示意图,等太阳高度线的差值为30°,由此可得中心点的太阳高度为90°,即,该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20°N,P点的太阳高度为0°,所以P点的纬度为70°N且为出现极昼现象最低的纬度;当极地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0点日出,0点日落,故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E,故P点所在经线为60°W。综上P点的地理坐标为(70°N,60°W),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Q点在赤道上且太阳高度角为0°,结合上题可得Q点位于晨线上,即Q点为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Q地的日影朝向西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最低的纬度互余。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月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亚盛行东北风B.太阳直射点南移C.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高压切断D.我国东南沿海进入台风频繁期12.再过半年后,悉尼当地()①盛行偏东风②进入高温多雨季节③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④森林进入防火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解】 图示地区澳大利亚大陆为高压控制,应为南半球的的冬半年,则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直射点北移,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AB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我国东南沿海进入台风频繁期,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悉尼位于南半球,半年后为南半球的夏季,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偏东风,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降水丰富,森林不易发生火灾,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中美洲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狭长陆地,气候类型多样。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以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乙地降水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A.信风遇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B.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暖流增温增湿D.靠近海洋14.1—4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该时期甲地()A.正午太阳高度增高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C.受暖流影响强D.地势较高,地处阳坡【答案】13.A14.B【解析】【分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中,乙地位于低纬度中美地峡的东侧,同时也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A正确;赤道低压带会随季节而移动,当地显然不能终年受其控制,B错误;沿岸暖流会增温增湿,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甲地也靠近海洋,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 1—4月甲地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在增高,白昼时间在逐日延长,故A、C错误;由气候资料图可知,1—4月甲地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上升幅度大;乙地因该时期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偏低。B正确;地势因素不会因季节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点睛】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现象,一般原因是:1.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3.地处低纬度,热量较好。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和月均温累加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气候主要特征是()A.夏季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冬季温和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16.当浙江盛行冬季风时,该地()A.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B.主要盛行西南风C.主要盛行西北风D.河流进入枯水期【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由该地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可知,降水相比上月变化大的月份降水多,图中显示5、6、7、8月份降水相比上月变化大,由月均温累加曲线图可看出,相对于其他月份,12、1、2月气温变化幅度大,此时气温高,因此为夏季,据此可知,降水最丰富的季节是5、6、7、8月份,集中在冬季,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干燥,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当浙江盛行冬季风时,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是分布在纬度30至40度左右的大陆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冬季极锋带移至这里,多气旋活动,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支配,炎热少雨。地区: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北非和西南亚、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智利中部、澳大利亚西南沿岸和南非好望角一带。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7.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A.B.C.D.18.该地的地层侵蚀面形成于()A.e之后,f之前B.b之后,c之前C.f之后,g之前D.a之后,b之前【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N海拔高于M,B、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a到d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知为背斜构造,且M到N剖面图没有穿过a岩层,D错,C正确。故选C。【18题详解】从图中看,侵蚀面位于褶皱和f岩层之间,可判断出形成晚于褶皱,早于f岩层,C错;侵蚀面形成于abc之后,BD错误;褶皱岩层中e岩层形成最晚,因此侵蚀面形成于e之后,f之前,A正确。故选A。【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岩层越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2023年10月23日,德国厄林根市(49°N,9°E)一学校的同学来浙江某中学(30°N,119°E)进行为期一周交流学习,并参加了7点35的升旗仪式,图为当时升旗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9.升旗时,图片拍摄的方向及德国厄林根市当地地方时是()A.东北,0:15B.东南,0:15C.东北,0:11D.东南,0:1120.德国学生交流期间,该中学与德国厄林根市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A.持续不断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持续不断变大D.始终保持不变【答案】19.D20.D【解析】【1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2023年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浙江日出位于东南方向;此时北京时间为7点35,则厄林根市的地方时=7点35-(120°E-9°E)×4分钟=0:11,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0题详解】该学校与德国厄林根市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之差是恒定的,所以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不变,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太阳一天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如图示意地球上两个不同纬度地点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时间变化。完成下题。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更大B.乙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D.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并于当地时间6时日出,甲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5时,甲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一个小时,故甲地位于15°E;乙地日出时国际标准时间约为3时30分,乙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2小时30分,故乙地位于37.5°E。由于12月22日至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中甲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说明昼长变短,故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变长,位于北半球。综上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C错误,D正确;甲地地方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早一个小时,故甲地在12月22日的日出地方时为1时,昼长为22小时,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由于12月22日乙地日出的国际标准时间是6点,当地时间是8点30分,其昼长是7小时,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46°52′,所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相同,A错误;由图可知,乙地从12月22日到3月21日日出时间的变化小于甲,所以甲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B错误。所以选D。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简图,图中F1、F2为断层线,K为地层不连续面,地层由老及新依次是O3、S1、S2、S3、D1、C1、C2、C3、P1。完成下面小题。22.F1、F2和K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F1、K、F2B.F1、F2、KC.F2、K、F1D.F2、F1、K23.甲处的构造地貌及形成原因为()A.向斜山—内力挤压B.背斜谷—外力侵蚀C.断层谷—断裂下陷D.地垒山—断裂抬升【答案】22.C23.B【解析】【22题详解】 F1、F2为断层,K为地层不连续面。从图中可看出,F2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其上是K断面,K断面以上有C1、C2、C3,可看出F2早于K断面先形成。从断层线F1可看出该断层还使得C1、C2、C3等岩层发生了断层位移,表明F1晚于这些岩层形成,且F1也使得K断面发生了错位,所以F1形成晚于K断面,其先后顺序为F2、K、F1,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3题详解】从等高线数值的空间分布看甲地为谷地,A错误,D错误;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甲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B正确;甲地离图中断层线较远,不是断层谷,C错误。所以选B。【点睛】由于背斜轴部有张性断裂易被侵蚀,如轴部地层软,翼部和向斜部位地层硬,背斜轴部容易被侵蚀成河谷,而翼部和向斜部分形成山体。雾是近地面大气冷却降温,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凝结而成。锋面雾是指锋面附近出现的雾,因其随锋面降水而产生,又称雨雾或降水雾。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山地居多。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多雾。贵阳11月17日发生了一次大雾事件,左图为锋面雾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右图为风向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贵阳此次锋面雾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西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B.东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C.西南暖湿空气顺地势抬升,在高空遇冷形成锋面雾D.南下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25.此次大雾消散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盛行上升气流B.当地盛行下沉气流C.冷空气势力增强D.暖空气势力增强【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11月17日,为秋末到初冬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气流交汇于昆明、贵阳间,受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在某一位置附近摆动,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由于冷暖空气气容易在该地滞留,贵州受准静止锋影响时间长,低温潮湿,所以常常出现锋面雾,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受偏南风影响,能见度升高,随暖空气势力增强,冷空气势力减弱,锋面向北移出,气温升高,空气中水滴蒸发,大雾消散,天气转晴,D正确,C错误;没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相关信息,AB错误。所以选D。【点睛】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被山脉所阻而呈现准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比较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冷气团变性含水汽较多,沿山坡滑升,再加上湍流、混合作用容易形成层积云或不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昆明准静止锋并非“静止”,而是常在某一位置附近摆动,还具有日间北退夜间南进的现象,当静止锋弱时,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是________,弧DF为(晨线昏线)________。(2)该日Q点日出时间为________,B点昼长为__________。(3)ABC三地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与北京日期处于一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5)绘制该日杭州市(30°N,120°E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要求:图中注明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答案】26.①.(10°N,45°W)②.昏线27.①.3点②.18小时28.①.C>B>A②.由10°N向南北两侧递减29.①.23点②.135°E-向西-180°(180-向东-135°E)30.【解析】【分析】本题以某日某时刻某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5道题,涉及太阳直射点坐标,晨昏线判定,日出时间,昼长计算,线速度大小判定,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北京时间计算,处于同一日期经度范围的计算和绘制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等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45°W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W,同时据图可知晨昏线同80°纬线相切,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80°=10°,又由图上45°W、0°两条经线的相对位置可知此半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10°N。综上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10°N,45°W);弧DF逆时针转动后进入夜半球,故为昏线。【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Q和B在同一纬线圈昼长相等,由图可知此纬线圈昼弧长270°,根据每15°一小时换算为18小时;据日出时间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算出日出时间为3时。综上,Q点日出时间为3时,B点昼长为18小时。【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分布规律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图可见ABC三地纬度为A》B>C,故线速度为C>B>A;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第一题计算结果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故正午太阳高度由10°N向南北两侧递减【小问4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由前面可知45°W为12时,即西三区区时为12时。两者相差11个时区,故区时相差11小时,东八区在西三区东侧,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故北京时间为12+11=23时;由北京时间为23时可计算出135°E为24时,即为0时日界线,另一条日界线则为180°经线,因沿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日界线日期会增一天,故同北京时间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为自135°E-向西-180°(180-向东-135°E)。【小问5详解】因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据题可知当地纬度为30°N,而太阳直射点在10°N,故正午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10°-30°|=70°。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A、B、C、D、E所在位置示意图3。(1)读材料一,图1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1中_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__风带(填数字)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2)材料一中,图2所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在材料二图3中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该地分布范围宽广的原因_______。 (3)材料二图3中E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图3中B处箭头代表风向,该风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答案】27.①.北②.②③.⑥28.①.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②.C③.平坦地形有利于西风的深入;暖流增温增湿;海岸线支离破碎29.①.地形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以及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与成因、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风向向右偏,可判断图示气压带风带表示北半球。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和西风带⑥交替控制形成。【小问2详解】材料一图2中,该地区全年各月均温在0°C—20°C之间,降水均匀,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二图3中,A是地中海气候,B是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是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C。该气候在西欧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分布范围宽广,受地形和洋流的共同影响,西欧地形平坦,有利于西风的深入,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海岸线曲折破碎,受海洋影响显著等。【小问3详解】材料二中E地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到北美洲落基山脉的影响,影响因素是地形。B处箭头代表风向为西南风,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形成原因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影响我国的秋台风一般是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其移动路径偏南,9月形成超强台风的次数较多。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热带风暴级)在10月20日上午9点45分前后在广东省遂溪县沿海登陆。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材料二北半球部分地区10月2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图 (1)甲地受__________(高/低)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2)乙地的风向为_________。乙、丙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A系统过境杭州时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甚至还会产生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4)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试说明理由。【答案】28.①.高②.下沉③.晴朗29.①.西北风②.乙③.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0.①.阴雨②.大风降温③.寒潮31.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秋季正值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期,影响农作物收获,秋台风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狂风暴雨,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压场的判读、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小问1详解】由等压线图可知,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控制,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多晴朗天气。【小问2详解】乙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则形成西北风,乙、丙两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A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常伴有阴雨、大风、降温天气,甚至还会产生寒潮、低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小问4详解】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等天气,秋季正值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期,暴风、暴雨影响农作物收获,秋台风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狂风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影响农产品品质。【点睛】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通过倒淌河相连,后新构造运动使倒淌河改向流入青海湖。材料二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1)图例中A所代表地貌类型为________,青海湖滩坝砂体多分布于湖泊________(方位)岸。(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3)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形成及演化过程。【答案】(1)①.冲积扇(三角洲)②.东(东南/东北)(2)偏西风(西北风)。波浪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波浪的动力来自于风力,滩坝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推断主导风为偏西风(西北风)。(3)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构造湖),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部山脉隆起,倒淌河改变流向,外泄通道缺失(倒淌河注入青海湖),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咸水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与湖泊的演化、外力作用与沉积地貌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A图例表示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或入湖口处,有的还呈三角形形态,故推测其为三角洲或冲积扇。从图中不难看处,滩砂和坝砂多分布于湖泊东南岸、东北岸。【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青海湖滩坝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南岸和东北岸,根据材料“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滩坝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由此推测湖区波浪大致自西向东运动,波浪的动力来自于风力,故而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或西北风)。【小问3详解】由材料信息“青海湖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可知,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洼地积水后形成外流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可知,后因新构造运动,东部隆起,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