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887
大小:278.7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4-09-0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课题6、北京的春节课时第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快乐读书精彩展示二、激趣导入届时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背诵《春日》。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齐诵。说理由。说感受。在重点品读除夕之前,应引导学生自读过腊八和年前的准备部分,抓住重点词语“农业展览会”、“彩排”等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北京的春节的热闹景象。.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五、作业:抄写词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守岁”,引导学生丰富传统的除夕守岁的意义。作业设计1、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时间风俗习惯 . 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6、北京的春节课时第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氛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诉说除夕。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三、领悟表达特点四、拓展总结,回顾提高五、布置作业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在思想与知识方面有何收获。2.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学生找出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再进行比较,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在思想与知识方面有何收获。作业. 设计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7*、藏戏课时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藏戏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学难点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3.要求学生初读课文。4、 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5.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分为四段:开始用三个设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接着讲藏戏的形成;然后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1.欣赏藏戏的有关图片。2.齐读课题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把课文读通顺,词语读正确,能理解词语的意思。。5.细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的结构。1.思考藏戏的独特魅力。. 二、读文,理清思路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②舞台简朴;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2、引导感情朗读,(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要求: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2.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2.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4.师生合读:21自然段。1.问: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引导交流:(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体会。(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3.观看图片。4.读段落。5.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1.生读:8-16自然段。2.生读:17和18自然段。3.生读:20自然段。4.与师合读:21自然段。1.自读后小组讨论。2.交流讨论(1)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五、总结六、作业布置 →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等方面来体会。(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1.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2.赏析写作方法。学过课文,我们领略了藏戏的艺术魅力,不愧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一独特艺术展示出来的?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点,教师引导归纳。《北京的春节》《藏戏》表达内容、节日风俗、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表达顺序、时间、事物的不同方面表达方法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3)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1.齐读开头部分。2.同学们各抒己见,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比喻、反问、象征、夸张语言风格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丰富多样、生动传神、文学色彩浓厚记录作业。作业设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 藏戏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8*.各具特色的民居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方法和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三、了解民居特点1.导语: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2.板书课题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树满寨,花满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1.看图片,猜各地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2.齐读课题1.带着要求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2.多种形式识记字词。尤其是一些难懂词语明白它的意思。1.. 1.出示表格,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位 置作 用材 料结 构文化特征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按照学生的汇报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3.指导学生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4.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指导学生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1.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汇报交流: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5.. 五、自读《傣家竹楼》部分六、拓展阅读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1.指导学生学着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设计一张表格来填一填,并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3.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师小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漂浮在尿尿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1.出示《永定土楼》这篇文章在班上讨论并交流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汇报: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2.明确: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3.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1.学生快速阅读,并汇报。. 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2.总结2.听师总结作业活动设计1、摘录喜欢的有关句子。2、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板书设计8*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绿色之家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9*和田的维吾尔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方法和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教学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课前准备歌曲《大坂城的姑娘》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导入: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新疆的和田走走,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齐读课题。2.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展示图片)3.播放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和多1.齐读课题。2.欣赏图片,学生对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有感性的认识。3.听歌曲欣赏课件内容,看后说说自己.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默读课文,加深感悟五、重点探究,品味赏析。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图片,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1.阅读“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2.出示学习要求: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1.到底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2.出示词语认读,并在读中积累词语。惊恐、恶劣、撕扯、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1.指名反馈:刚才的自读中,你们都画了哪些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呢?(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指导感情朗读)“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齐读,这些句子起到了概括的作用,我们叫它什么?3.你能在句子中找出概括性的四字词,说说这是的维吾尔人吗?(相机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等)1.组织四人小组学习,交流读后的感受: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的对维吾尔族人民印象。1.阅读“连接语”。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1.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2.词语认读,读中积累词语。1.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指导感情朗读。明确:中心句3.各抒己见: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爱花、能歌善舞、豁达乐观等。1.四人小组学习,交流读后的感受。2.全班交流。(1)豪气与乐观:. 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回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绝不亚于印第安人,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A、轻声读,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B、明确: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A、从“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B、想象那样的情景。C、回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绝不亚于印第安人,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A、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跟德国人相比,爱花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跟德国人相比,爱花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4)能歌善舞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每个特点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作业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板书设计9*、和田的维吾尔豪气乐观拟人热爱土地对比爱美爱花前后照应打比方能歌善舞豁达乐观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回顾·拓展二课时第4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过程与方法: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教学重点学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教学难点课外继续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教学准备了解《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意思;搜集其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时学习任务二.学习“交流平台”三.学习“日积月累”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回顾·拓展二,主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并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1.想一想:学完了第2组“民风民俗”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自由认真读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独特民居、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有空的时候就我们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1.放声朗读两首古诗,读正确、通顺。2.根据教师提供的注释。《元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一年;除——去掉;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酒名;瞳瞳——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新桃——新的春联;旧符——旧的春联。《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天竺明确课时学习任务。1.交流收获。2.读对话。3.全班交流。1.读两首古诗,读正确、通顺2.学生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学生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学习“趣味语文”寺——杭州有著名的三寺,时称“天竺三寺”,是杭州古代名刹;桂子——桂花;珊珊——同“姗姗”,形容桂花簌簌下落的样子;露——露水;华——光彩;不会——不了解,不明白;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3.说说你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习俗?《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等;《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秋节赏月的习俗。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1.谈话导入:小小的标点,却有着神奇的力量,不信请你读一读书中的故事。2.引导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3.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韵律;想象小短剧,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境。4.关于标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趣味故事?指名交流3.说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习俗,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并背诵。4.学生交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乞巧》等。1.读一读书中的故事。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3.诵读七言和小令。4.交流:一人去看一个吝啬的朋友,到了朋友家,下起了雨。这位朋友不想留他吃饭,就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他却这样读到:“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无奈,只好请他吃饭。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5.预设: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5.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作业设计完成作业本。板书设计交流平台:受到的启发、写作特点回顾·拓展二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趣味语文: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反思、随笔课题口语交际二课时第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明确内容,组织语言,学习将事情表达具体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和与他人交流的兴趣;善于在生活小事中物的道理。教学重点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明确内容,组织语言,学习将事情表达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小组内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回顾本组课文,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3.小结,导入:是呀,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板书:说民风民俗。1.明确交流内容:(1)说说你今天准备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2)小结归纳民风民俗的五大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2.出示交流提示:(1)把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2)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4)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3.引导学生修改。。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读课题1.预设: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小组内根据要求完成。3.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四、总结,课外延伸1.参与分组工作。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同组同学或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提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议:(1)主题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特点是否突出。(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3)表达是否流畅。(4)语言是否简洁。(5)口齿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总结:是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呀!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参加班级民风民俗发布会。2.根据要求完成任务。3.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1.谈感受。作业设计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板书设计主题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节日习俗 地方服饰 民风民俗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教学反思、随笔. 课题习作二课时第2、3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明确内容,组织语言,学习将事情表达具体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和与他人交流的兴趣;善于在生活小事中物的道理。教学重点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明确内容,组织语言,学习将事情表达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小组内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回顾本组课文,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3.小结,导入:是呀,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板书:说民风民俗。1.明确交流内容:(1)说说你今天准备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2)小结归纳民风民俗的五大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2.出示交流提示:(1)把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2)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4)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3.引导学生修改。。XkB1.com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读课题1.预设: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小组内根据要求完成。3.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四、总结,课外延伸1.参与分组工作。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同组同学或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提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议:(1)主题是否明确,条理是否清楚,特点是否突出。(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3)表达是否流畅。(4)语言是否简洁。(5)口齿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总结:是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呀!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参加班级民风民俗发布会。2.根据要求完成任务。3.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1.谈感受。作业设计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板书设计主题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节日习俗 地方服饰 民风民俗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教学反思、随笔.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