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7671
大小:2.7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3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瑰宝,下列成语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抱薪求火B.水滴石穿C.蜡炬成灰D.百炼成钢【答案】B【解析】【详解】A.抱薪求火涉及燃烧,有氧气参加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水滴石穿涉及的反应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有氧气参加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百炼成钢过程中涉及生铁中的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产生明显的丁达尔效应的是A.泥浆B.稀盐酸C.酒精溶液D.胶体【答案】D【解析】【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详解】A.泥浆为悬浊液,A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为溶液,B不符合题意;C.酒精溶液为溶液,C不符合题意;D.Fe(OH)3胶体是胶体,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D.反应物要么发生氧化反应,要么发生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 【详解】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A错误;B.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无关,故B错误;C.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故C正确;D.反应物中有些物质可能既不发生氧化反应也不发生还原反应,如反应HCl+NaOH=NaCl+H2O,为非氧化还原反应,HCl和NaOH既没有发生氧化反应也没有发生还原反应;如在Cl2+H2O=HCl+HClO中,Cl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而水既没有发生氧化反应也没有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4.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反应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焰色试验为化学变化D.没有铂丝可用光洁无锈铁丝代替【答案】C【解析】【详解】A.为确保铂丝洁净,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洗涤并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样品,故A正确;B.钾的焰色为紫色,易被钠的黄色掩盖,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过滤黄光,便于观察到钾的焰色,故B正确;C.焰色试验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D.没有铂丝可用光洁无锈铁丝代替,因铁的焰色不明显,不会干扰实验,故D正确;故选:C。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通入NaOH溶液:B.溶液中加入稀HCl: C.在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D.醋酸溶解鸡蛋壳:【答案】C【解析】【详解】A.通入NaOH溶液:,故A错误;B.溶液中加入稀HCl:,故B错误;C.在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硫酸氢钠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恰好与氢氧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醋酸溶解鸡蛋壳:,故D错误;故选:C。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根与碳酸氢根不能共存,与镁离子也不能共存,A错误;B.钡离子与碳酸根不能共存,B错误;C.铜离子为蓝色,C错误;D.四种离子可以共存,D正确;故选D。7.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CuOBHClNaOHCaOCOCNaOH DKOHNaCl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属于酸式盐,不属于酸,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属于酸,KOH属于碱,NaCl属于盐,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C.钠与氯化铜的水溶液反应可制取Cu单质D.金属钠着火时,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答案】C【解析】【详解】A. 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易被空气中氧化,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故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故A正确;B.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钠比较贵重,避免浪费;另一个则是避免随意处置造成的危险,钠性质活泼,遇水会爆炸,故B正确;C. 钠能与水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金属,故C错误;D.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灭火,应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D正确;故选:C。9.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固体样品中滴入几滴水,触摸试管看温度变化B.分别在等浓度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分别向等浓度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D.分别取少量的固体试样加热后称量质量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钠溶于水会放热,试管壁温度会升高,而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所以试管壁温度降低,可以据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A正确;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无法利用氢氧化钙鉴别二者,B错误;C.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速率快,通过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可以鉴别,C正确;D.碳酸氢钠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导致固体质量减少,而碳酸钠较稳定,可以通过加热固体后称量质量变化的方法鉴别,D正确;故选:B。10.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的装置,下列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作供氧剂B.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C.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D.与水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B【解析】【详解】A.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A正确;B.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组成,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故B错误;C.与水反应生成Na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同时又有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故C正确;D.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B。 11.某溶液含有①、②、③、④、⑤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A.①B.①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则HCO3-离子浓度减小,CO32-离子浓度增大;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为SO42-,则SO32-离子浓度减小,SO42-浓度增大;只有NO3-浓度基本不变,故答案为A。12.下列氯化物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铜与盐酸不反应,A错误;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B错误;C、钠与氯气或与盐酸反应均生成氯化钠,C正确;D、根据B中分析可知D错误,答案选C。13.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用如下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图中三支试管口均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①中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Cl—C.③中的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有氧化性D.④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A项正确;B.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有可能是挥发的氯化氢气体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B项错误;C.氯化亚铁与氯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1价,说明氯气有氧化性,C项正确;D.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D项正确;答案选B。14.(中H为-1价)在工业生产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有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氧化剂,是还原剂B.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C.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D.每生成4个,转移电子数为8个【答案】C【解析】【详解】A.中H为-1价,Na为+1价,B为+3价,由反应可知反应前后中国-1价H转化为氢气,作还原剂,中+1价H转化为氢气,作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前后B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既不被氧化也被还原,故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1价H,被还原的元素为+1价H,两者反应生成氢气,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H的个数相等,质量比为1:1,故C正确;D.每生成4个,转移电子数为4个,故D错误;故选:C。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15题18分,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6分,共58分)15.Ⅰ.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二氧化碳③HCl气体④熔融⑤Fe⑥酒精⑦固体(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上述状态下的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2)利用①做焰色试验,火焰呈_____色。写出④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_______,④溶于水电离出的阴离子为A,写出检验未知溶液中阴离子A的方法:_______。(3)写出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Ⅱ.向NaOH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盐酸,测定溶液的导电能力(用导电率表示)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5)B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_______。【答案】(1)①.③④⑦②.②⑥③.①④⑤(2)①.黄②.③.取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3)(4)(5)【解析】【小问1详解】①NaCl溶液,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③HCl气体属于酸,是电解质,但气体时不能电离,不能导电;④熔融能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可以导电,且属于电解质;⑤Fe能导电,但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⑦固体属于盐类,是电解质,但固体时没发生电离,不能导电,故答案为:③④⑦;②⑥;①④⑤;【小问2详解】NaCl溶液含有钠元素,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成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故答案为:黄;;取未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 【小问3详解】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为:,故答案为:;【小问4详解】A-B段,发生的反应为NaCl与HCl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水,在B点恰好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小问5详解】B点所对应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故答案为:。16.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HCl(浓)=_______KCl+_____________________(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2)氧化剂是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3)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编号)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4)产生1个,转移的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个。(5)某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不溶于水)、、,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如下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2+4HCl(浓)=2KCl+22(2)①.②.(3)②(4)2(5)【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相同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只靠近不交叉,可知化合价降低转化成,1mol得1mol电子;HCl化合价生成转化为,生成1mol转移2mol 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2+4HCl(浓)=2KCl+22,故答案为:2+4HCl(浓)=2KCl+22;【小问2详解】化合价降低转化成,其做氧化剂,HCl化合价生成转化为,HCl做还原剂,为氧化产物,故答案为:;;【小问3详解】浓盐酸在反应中部分失电子生成氯气表现还原性,部分生成KCl,表现酸性,故答案为:②;【小问4详解】HCl化合价生成转化为,生成1mol转移2mol电子,则产生1个,转移的电子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小问5详解】反应中只发生如下过程,可知做还原剂,则做氧化剂得电子生成,1mol转移2mol电子,1mol转移3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故答案为:;17.现有A、B、C三种气体,常温下,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黄绿色单质气体,纯净的A可以在B中燃烧,生成C。(1)A在B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2)A、B、C三种气体分别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气体B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的混合液,经测定与的个数比为11:2,则所得溶液中与的个数比为_______。(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气体B,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填各接口处的字母):_______。②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③圆底烧瓶中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2)HCl、Cl2(3)11∶1(4)①.②.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③.【解析】【分析】常温下,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可知A为氢气;B是黄绿色单质气体,B为氯气;纯净的A可以在B中燃烧,生成C,则C为HCl气体。据此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故答案为:安静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小问2详解】HCl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因此也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氢气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故答案为:HCl、Cl2;【小问3详解】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的混合液,经测定与的个数比为11∶2,设为11mol,则为2mol,氯气生成氯离子得电子,得电子物质的量为11mol,每生成失去5mol电子,则生成2mol失去电子10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失去电子为1mol,则生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的个数比为11∶1,故答案为:11∶1;【小问4详解】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反应为: ,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先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因接口顺序为:,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8.钠及其化合物学习与探究:Ⅰ.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跟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1)①中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a.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c.浓(3)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步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4)实验证明步骤1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活动小组从而得出了“跟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的结论。甲同学认为步骤2的可能只是水与反应产生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装置⑤中的确发生了跟的反应;实验步骤和现象是:取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固体,滴加稀盐酸,观察到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乙同学觉得该设计也不合理,请你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Ⅱ.取10g碳酸氢钠样品(含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样品的总质量为158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忽略氯化氢和水蒸气的挥发): 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盐酸的质量/g25252525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5)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6)请你据此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答案】(1)(2)①.a②.c(3)①.证明无水CO2是不与Na2O2反应的②.证明CO2与Na2O2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的(4)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可能观察不到浑浊现象(5)1.8(6)84%【解析】【分析】①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②中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③中为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④可以探究干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⑤可以验证湿润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⑥中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反应产生的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小问1详解】①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②中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中为浓硫酸,故选a,c;【小问3详解】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二氧化碳经过干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该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无水CO2是不与Na2O2反应的;步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二氧化碳中含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该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CO2与Na2O2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的;【小问4详解】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中含有HCl,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可能观察不到浑浊现象;【小问5详解】实验开始时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58g,第一次加入25g盐酸反应后总质量为181.2g ,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8+25-181.2)g=1.8g,盐酸完全反应完;【小问6详解】第二次加入盐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1.2+25-204.4)g=1.8g,与第一次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故盐酸完全反应;第三次加入盐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4.4+25-228.6)g=0.8g,与前两次加入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此时碳酸氢钠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1.8g+0.6g=4.4g,故碳酸氢钠的纯度为。三、附加题(选做,不计入总分)19.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某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甲的注射器中装有过量的NaOH溶液,乙的注射器中装有等体积的水,实验时将两装置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推入烧瓶中,试验后,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1)图丙中曲线_______(选填“Ⅰ”或“Ⅱ”)表示和NaOH溶液的反应。(2)两烧瓶中的压强在开始阶段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3)该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测定上述实验甲中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需要以下步骤: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②取实验甲烧瓶内反应后的溶液装入装置B中;③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⑤再次称量D的质量;⑥打开弹簧夹a,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⑦关闭弹簧夹,滴加稀硫酸使其发生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写出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_______(用步骤编号表示)。(4)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5)打开弹簧夹a,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答案】(1)II(2)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加入后占据一定体积,导致气压增大(3)③②④①⑦⑥⑤(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5)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将B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挤入D装置中,减少误差【解析】【分析】对比两个实验,只有注射器中的物质不一样,而实验是研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因此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向烧瓶中注入NaOH,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数据变化,可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甲中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首先用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然后再滴入稀硫酸与样品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浓硫酸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通过称量D的质量变化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量,确定其质量分数,据此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氢氧化钠吸收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使得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因此曲线II正确反应了压强的变化。故答案为:II;【小问2详解】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加入后占据一定体积,导致气压增大。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加入后占据一定体积,导致气压增大;【小问3详解】实验正确操作顺序为:③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取实验甲烧瓶内反应后的溶液装入装置B中;④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①称量装置D的质量;⑦关闭弹簧夹a,滴加稀硫酸使其发生反应,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⑥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⑤再次称量D的质量; 故顺序为③②④①⑦⑥⑤。故答案为:③②④①⑦⑥⑤;【小问4详解】E装置与空气连通,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小问5详解】打开弹簧夹a,再次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将B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挤入D装置中,减少误差。故答案为: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将B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挤入D装置中,减少误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