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6006

大小:3.3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文综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壶穴是在河床中形成的一种微观地貌,常形成于落差较大的急滩上,为形似壶形、内壁较光滑的基岩凹坑。近两年,四川涪江部分河段基岩河床上的壶穴群浴水而出,其总规模大、数量多、密度大、形状各异,为国内之罕见。除壶穴外,该河床上还分布有大量的槽、洼地、垄等,共同组成“涪江石画”。下图示意“涪江石画”景观。1.推测“涪江石画”中大量壶穴的成因是()A.基岩河床受冰川作用的历史遗迹B.地壳抬升致河流沉积物被风化、侵蚀C.水流裹挟的砾石、泥沙磨蚀河床D.基岩河床中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沉淀2.“观赏“涪江石画”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据调查,在基岩为花岗岩的河床上发育的壶穴坑洞比基岩为粉砂质泥岩的更大,推测可能的原因()A.粉砂质泥形成壶穴后,更易泥沙堆积B.花岗岩虽坚硬,但易碎,侵蚀快C.粉砂质泥形成壶穴后,顶部更易坍塌D.花岗岩更易球状风化,形成圆洞【答案】1.C2.D3.C【解析】【1题详解】 “涪江石画”主要由大量的壶穴和水蚀槽、水蚀洼地等构成,是河床中的水蚀地貌景观。其成因是由于基岩河床砂岩长期受到急流、漩涡裹挟的泥沙、砾石的磨蚀,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C正确;涪江纬度较低,冰川活动少,A错误;是流水侵蚀而不是地壳抬升的风化侵蚀产物,B错误;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沉淀形成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四川涪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为枯水期,河床出露面积大,为最佳观赏季节,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水位较高不利于观赏“涪江石画”,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粉砂质泥岩岩性松软,壶穴在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口小内大,顶部易破碎,多发育为小型壶穴,C正确A错误;花岗岩岩性较坚硬,壶穴形成后不易破碎,涡流不断磨蚀壶穴,故容易形成大型壶穴,BD错误。故选C。【点睛】涪江石,产于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中上游河段。涪江石经水流千万年的冲刷和打磨,形状千姿百态,纹理清晰,色泽丰富,小者仅几两,大者上百斤,石中构图惟妙惟肖,瑰丽多姿,极具观赏价值。涪江石蕴藏量丰富,品类较多,含图纹石、造型石、化石、矿物晶体,品种有丹景石、凹凸石、蜂巢石、云纹石等,并以各类图纹石为主。尤其产于绵阳一带的丹景石水洗度极佳,此石黄底呈网状红色纹理,显大红、紫红、桃红等色,构成山水、星辰等图案,瑰丽大气。出自安县的海绵礁生物石,平武晶体石亦颇受爱石者青睐。下图为“四川贡嘎山东坡甲、乙、丙、丁四地(海拔依次由低到高)不同自然带某月总生物量及其乔木、灌木及草本所占比例构成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丙垂直带最有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灌木林带 5.造成甲垂直带生物量低于乙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少B.降水少C.光照弱D.土层薄6.植被带乙、丙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4.C5.B6.C【解析】【4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低到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乙、丙三地以乔木为主,图中丁自然带内植被以灌木为主,且生物量低,可以确定丁为高山灌木林带,丙位于高山灌木林带下部,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规律可以判断丙地为针叶林带,故选C。【5题详解】甲地海拔最低,与乙地相比,热量充足,A错;贡嘎山东坡对夏季风具有抬升作用,甲抬升较弱,降水较少,乙抬升充足,水汽大量凝结,降水多,乙处植被生长水分更为充足,生物量更大,B正确;甲处降水少,晴天较多,光照较强,C错;甲地虽然海拔低,但不能判断土层厚度大小,D错。故选B。【6题详解】植被带乙、丙中乔木层的生物量占比很大,说明该层优势植被是乔木,高大乔木遮挡了光照,使底部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得到的光照不足,因此生物量占比较少,C正确;气温、降水、土壤差异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生成于西南地区的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频繁。图示2023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及风场。 7.贵州省受西南低涡影响降水较多的原因可能是()A.受低压槽控制,形成连续性降水。B.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C.受来自印度洋的热带气旋影响D.受冷暖气团交汇,形成冷锋8.贵州省内850hPa切变线两侧气流性质的差异()A.北侧冷湿,南侧暖湿B.北侧冷干,南侧暖湿C.北侧暖湿,南侧冷干D.北侧暖干,南侧冷湿。9.推测图示地区的主要天气情况()A.甲地即将锋面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乙地未来几天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气温升高C.丙地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D.丁地气流下沉,晴朗天气为主【答案】7.D8.B9.C【解析】【分析】本题以低压涡旋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低涡带来降水的原因、天气系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7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贵州位于低涡左侧,处于切变线附近,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故该地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候,相遇在贵州附近,形成锋面雨带,由图可知,切变线北侧偏北风风力较大,故低压涡旋(气旋)的西侧,形成冷锋,降水强度较大,降水较多,D正确;由于本次降水伴有较大的风,雨带推进速度快,不属于连续性降水,A错;该地本次降水主要受西南低涡影响,与地形抬升、热带气旋无关,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贵州省内850hPa切变线南侧的气流以偏南风为主,气流暖湿;北侧的气流以来自较高纬度的偏北风为主,气流冷干,ACD错误,B正确。故选B。【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图中两条切变线两侧的气流水平方向上呈辐合状,根据切变线两侧的风向可知,低涡中心西南方向切边线为冷锋,东北方向切变线为暖锋。甲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冷锋已经过境,A错误;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B错误;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C正确;丁地位于低涡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错误。故选C。【点睛】 切变线是在一定区域内,两侧空气的流向、流速有显著差异的分界线。切变线附近常有利于出现降水天气。下图为成都市树德中学某校区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2023年7月11日,在该校足球场进行了一场高中师生联谊足球比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0.若仅考虑太阳方位的影响,该校足球队员在7月初训练射门时,令负责扑球的守门员明显感觉阳光刺眼的球门位置和时间(当地时间)为()A甲,15-16点B.甲,7-8点C.乙,18-19点D.乙,10-11点11.从7月初到比赛期间,不考虑房屋遮挡情况,队员感受到操场旗杆正午影长及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化情况分别为()A.影子变长,角度变大B.影子变短,角度变大C.影子变长,角度变小D.影子变短,角度变小【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学校位于成都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学校日出为东北方,日落为西北方,中午时太阳处在正南方位。由图中的指向标和球门位置可知,乙球门朝向东北,在10-11点时,太阳处在东南方位,太阳光线对乙球门守门员影响较小,因此D项错误;18-19点时太阳处在西北方位,太阳光线对乙球门守门员影响较小,因此C项错误;甲球门朝向西南,7-8点时,太阳接近正东方位,太阳光线对甲球门守门员影响较小,因此B项错误;15-16点时,太阳处在西南方位,甲球门守门员会感觉阳光刺眼,因此A项正确。故选A。【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学校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从7月初到7月11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学校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正午影子变长,因此BD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使得该学校的昼长逐渐变短,导致太阳视运动轨迹逐渐变短,从而使得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小,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故选C。【点睛】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是:①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方,日落为西北方;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为东南方,日落为西南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一)必考题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充沛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上升运动引起水汽冷却凝结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雾也是水汽凝结物,主要悬浮于近地面。甲地多雾,但降水稀少,地处热带荒漠带。材料二: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自202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历了持续3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到2023年3月,本轮拉尼娜事件正式结束,厄尔尼诺即将登场。专家预测厄尔尼诺或在2023年底前出现,认为2024年恐成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材料三:下图为“南美洲某国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绘制流经甲地附近海域的洋流,指出自然带Ⅰ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Ⅰ—Ⅱ—Ⅲ更替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2)说明山脉隆起对该国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影响。(3)结合降水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甲地形成荒漠的原因。(4)分析厄尔尼诺产生对甲地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2.洋流绘制: 自然带I的名称是热带雨林带;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规律)。13.山体高大,产生自然带垂直分异: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热带雨林带南扩;山地西侧背风坡,形成雨影区,出现荒漠带;地形阻隔,荒漠带东西狭窄。14.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形成逆温现象;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15.厄尔尼诺产生,东南信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从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水温升高,不适宜部分海洋生物生存,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西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洋流分布、自然带及地域分异规律、山脉对自然带的影响、气候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甲地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按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在南半球的寒流大致由南向北流,绘图如下: 自然带I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马孙平原,由于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自然带I是热带雨林带,而沿海的自然带Ⅲ是热带荒漠带,沿海地区本来应气候湿润,但由于寒流以及地形的原因形成了热带荒漠带,符合非地带性现象。【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该国中部是山地,且山地海拔高,该山地地处低纬地区,所以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I是热带雨林带,这是因为山地东坡多地形雨,纬度低气温高,形成热带雨林带,且热带雨林带南扩;自然带Ⅲ是热带荒漠带,山地西侧形成雨影区,降水较少,出现荒漠带;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分布阻挡,无法向内陆延伸,导致荒漠带东西狭窄。【小问3详解】据材料可知,甲地受西岸寒流的降温影响,下垫面气温较低,易形成逆温现象,近地面气温较低,抑制空气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凝结;甲地位于湿润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所以甲地终年降水少,气候干燥,形成荒漠带。【小问4详解】据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一种现象,从而会导致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南美洲西海岸上升流减弱,使从海底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饵料不足;由于海水的温度异常偏高,一部分海洋生物可能会无法适应变化之后的环境,从而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不符合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律,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特点。“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是温带荒漠带。“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材料一:四川盆地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华鳌山以东为川东平行岭谷,华荃山到龙泉山为川中丘陵,龙泉山以西为成都平原。很早前四川盆地曾是海盆,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沧海桑田,在盆地西部形成了土层深厚肥沃的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对造就成都平原的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二:成都试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绿心”。建成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5%以上,每年固碳31万吨。材料三:在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区中,川中丘陵的面积占到了五成左右。但从文明史角度来看,川中丘陵从没有出现过一个相对统一的古文明,西部成都平原有古蜀文明,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同时期有巴文明。 材料四:2022年夏,我国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强的高温干旱天气。尤其是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据8月14日的天气预报,盆地东部的重庆北碚气温达到44℃。专家分析,全球变暖和天气系统异常是导致今夏高温的主要原因。(1)结合材料一,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的形成过程。(2)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明显,试分析森林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3)与成都平原相比,分析川中丘陵没有形成相对统一古文明自然原因。(4)除全球变暖外,推测重庆北碚2022年夏季高温可能的原因。【答案】(1)地壳抬升,四川盆地与古地中海分离,形成湖泊:湖水外溢,河流下切,形成盆地:盆地西部岷江、沱江带来大量泥沙在西部地区堆积(形成冲积扇或冲积平原);受龙泉山阻挡,泥沙在西部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成都平原。(2)植被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生物体内;植被蒸腾作用带走热量:吸收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吸烟滞尘,减弱污染物的保温作用;绿色植物能使城市增温慢,热岛效应趋缓。(3)丘陵地区田高水低,径流少,水资源相对不足;地形崎岖,不易耕作:土层浅薄,肥力易流失,土地相对贫瘠。(4)受副高控制,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解析】【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质作用过程、植被的功能、农业区位、气温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是海盆,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地壳抬升,四川盆地与古地中海分离,形成湖泊。随着湖水外溢,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盆地。盆地西部岷江、沱江从上游沙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在出山口附近的盆地西部地区堆积,形成冲积扇或冲积平原;受龙泉山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在西部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成都平原。【小问2详解】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森林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将其转化为生物能储存热量,通过蒸腾和蒸发带走热量,吸收二氧化碳和吸烟滞尘来减弱温室效应,同时减弱污染,净化空气,达到减弱城市气温的效果,因此森林中的绿色植物能使城市增温慢,降温快,热岛效应趋缓。【小问3详解】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适合耕作,孕育出古蜀农耕文化。而丘陵地区地形崎岖,田高水低,径流少,水资源相对不足,灌溉不便;地形崎岖,不易耕作,土层浅薄,肥力易流失,土地相对贫瘠。因此与成都平原相比,分析川中丘陵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古文明。小问4详解】除全球变暖外,天气系统异常是导致重庆北碚2022年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重庆北碚位于长江流域,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增温块,气温高;位于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能量较为集中;读图可知,重庆北碚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二)选考题(共25分)(注:地理43、44题,历史45、46题)14.【选修3:旅游地理】成都市区周边古镇众多,有洛带古镇、平乐古镇、黄龙溪古镇和安仁古镇等,古镇一般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现代博物馆,各古镇均在想方设法吸引游客前来,但不论怎样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简述游客在古镇很少留宿主要原因,并为古镇吸引游客提出合理建议。【答案】主要原因:古镇离成都市区近,交通便利,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易返回市区:古镇旅游均以参观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旅游时间短。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建立各种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挖掘古镇自有文化特色,避免与其他古镇同质化:增加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首先,这些古镇位于成都市周边地区,距离成都市区较近,交通便利,所以大部分游客在古镇观光结束后选择返回成都市区;其次,结合材料“古镇一般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现代博物馆”可知,古镇旅游均以参观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对游客停留下来住宿的吸引力有限,游客旅游时间短。合理建议:一是从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角度入手,二是从地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入手。从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角度来说,应该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古镇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可以建立各种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且游客一日内无法完成全部活动;这些古镇位于成都周边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让游客体验到与成都市区不同的旅行体验;古镇旅游均以参观博物馆和古建筑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所以可以挖掘古镇自有文化特色,避免与其他古镇同质化,增加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地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当地应完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等。15.【选修6:环境保护】赤水河(如下图所示)发源于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东流至四川、贵州入长江。近十几年来,赤水河流域水污染严重。2021年5月28日、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立法,以“条例十共同决定”这一开创性的地方立法形式,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推测导致赤水河流域水污染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并简述三省共同立法治理赤水河流域的重要意义。【答案】主要人为原因:赤水河流域高污染企业密集,污水排放量大;沿岸工厂污水不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沿岸排放众多垃圾等。重要意义:三省统一管理赤水河流域,利于流域生态修复发展;可以提升长江水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等。【解析】 【分析】本题以赤水河为情境,设置一道小题,考查赤水河流域水污染原因与治理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