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ID:83606397

大小:1.1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4-09-02

上传者:185****1108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6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7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8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9页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17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3.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4.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1价B.+3价C.+4价D.+6价5.生活中属于溶液的是(  )A.草莓酱B.蒸馏水C.蔗糖水D.玉米糊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C.用FeSO4 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7.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l、NaNO3B.HCl、NaHCO3C.NaCl、AgNO3D.H2SO4、NaOH8.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4BaCl2H2SO4B.Na2CO3Ca(NO3)2HClC.Na2SO4KNO3HClD.FeCl3NaOHKMnO4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的饱和石灰水加入氧化钙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11.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标号).A.鱼肉B.牛奶C.猪油D.蔬菜(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  .(3)甲醛(CH2O)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  的,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2X+SiCl4=Si+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12.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氧原子的核内的质子数为16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3)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1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中生产气体A的过程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  (填“④”或“⑤”)(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  ;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的CO2气体通常含有部分水蒸气,要得到干燥的CO2,可在收集装置之前添加一个⑦装置,CO2应该从  (填“左端”或“右端”)通入.15.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 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  反应而变质,为防止变质,所以保存时要  .(1)第二组实验中,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河源市校级九年级(下)第一次诊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食醋除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把棉线织成布,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能减少尾气污染,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正确.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错误.故选:C. 3.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由上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解答】解:A.由的钒汉字名称可得出,钒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3,故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3,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1价B.+3价C.+4价D.+6价【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K2Cr2O7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选:D. 5.生活中属于溶液的是(  )A.草莓酱B.蒸馏水C.蔗糖水D.玉米糊【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草莓酱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错;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玉米糊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属于悬浊液,故D错.故选C. 6.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8H:铁锈的主要成分.【分析】A、根据波尔多液的成分、金属的活动性顺表的应用分析判断;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表的应用分析判断;D、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分析.【解答】解:A、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故A错误;B、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B正确;C、由于Cu和Ag都不能与用FeSO4溶液反应,只能得出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l、NaNO3B.HCl、NaHCO3C.NaCl、AgNO3D.H2SO4、NaOH【考点】9I: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析】离子之间若能结合生成气体、水、沉淀,就说明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例如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氢离子会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能生成沉淀的离子也不能共存.【解答】解:A、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B、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A. 8.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4BaCl2H2SO4B.Na2CO3Ca(NO3)2HClC.Na2SO4KNO3HClD.FeCl3NaOHKMnO4【考点】9U:酸、碱、盐的鉴别.【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与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2SO4,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NO3)2;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KMnO4溶液是紫红色,FeCl3溶液呈黄色,NaOH溶液为无色,通过观察颜色即可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D5: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分析】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判断;D、根据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进行解答.【解答】解: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C错误;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正价,故D错误.故选B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定的饱和石灰水加入氧化钙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考点】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热,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B、根据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考虑;D、根据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热,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溶剂的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会减少,故A错误;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变为0,故B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所以用催化剂和不用催化剂生成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错误;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11.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B (填标号).A.鱼肉B.牛奶C.猪油D.蔬菜(2)有一种面料叫“冰蚕丝”的衣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天然蚕丝: 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天然纤维 .(3)甲醛(CH2O)是一种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 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的,因此新装修的房子最好通风透气一段时间后才入住.(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2X+SiCl4=Si+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H2 .【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2)鉴别物质时,利用物质之间的性质不同,通过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别;(3)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解:(1)鱼肉和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猪油中富含油脂,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AB;(2)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故填: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天然纤维;(3)由甲醛(CH2O)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会闻到特殊气味;故填:有机物;不断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4)反应前: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2X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1个X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12.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A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氧原子的核内的质子数为16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3)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22H2O+2S ,该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原子是8号元素,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6个电子,画出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即可;(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3)利用分子构成,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分子个数,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完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解:(1)氧原子是8号元素,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6个电子,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原子序数8,相对原子质量为16,氧元素符号为O,名称为氧,属于非金属元素;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A;(3)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为物为2H2S和O2,生成物为H2O和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2S;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2)A;(3)2H2S+O22H2O+2S;置换反应. 1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O2 ;B CO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CO2+C2CO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4)工业中生产气体A的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C会与一氧化碳、碳酸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C会与一氧化碳、碳酸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O2,B是CO;(2)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3)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4)工业中生产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O2,CO;(2)CO2+C2CO;(3)2CO2+2Na2O2═2Na2CO3+O2;(4)物理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锥形瓶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 ④ (填“④”或“⑤”)(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的CO2气体通常含有部分水蒸气,要得到干燥的CO2,可在收集装置之前添加一个⑦装置,CO2应该从 左端 (填“左端”或“右端”)通入.【考点】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S:气体的干燥(除水);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4)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5)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时应该长进短出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②是锥形瓶;(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收集CO2应选用装置④;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小;(5)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时应该长进短出,所以要得到干燥的CO2,可在收集装置之前添加一个⑦装置,CO2应该从左端通入.故答案为:(1)锥形瓶;(2)CaCO3+2HCl═CaCl2+H2O+CO2↑;(3)④;(4)胀大,2NaOH+CO2=Na2CO3+H2O,变小;(5)左端. 15.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将试管内物质静置,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 反应而变质,为防止变质,所以保存时要 密封保存 .(1)第二组实验中,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考点】26: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设计方案】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可能成立,这是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说明猜想(1)不成立;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试管内物质静置,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同学评价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试管内物质静置,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为防止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故填:二氧化碳;密封保存.(1)第二组实验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 65%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题意,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反应的实验情况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5g,即铜锌合金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3.5g;则锌的质量为10g﹣3.5g=6.5g;由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反应的实验情况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5g,即铜锌合金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3.5g,则锌的质量为10g﹣3.5g=6.5g.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100%=65%.(2)设反应中消耗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6.5gx=x=9.8g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答: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