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8027

大小:48.6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山东省烟台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摘编自王一川《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维度》)材料二: 按传统分类,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认知、道德和审美三种。认知思维追求真,发展着人的智力;道德实践追求善,发展着人的德性;审美体验追求美,发展着人的情感。艺术则是一种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它和认知思维、道德实践一起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还能为人的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因此,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来理解艺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艺术置于人的现实生存和发展语境之中,为艺术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偏于感性的创造性的掌握方式,在艺术中,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感性能力和素养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这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并非专注于对象的性质,而是关注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蕴含着很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感悟。正因为艺术更多地显示了“意义”,因此与揭示事物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认知不同,它可以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艺术的实践并非主要建构现实的对象,而是偏于创造非现实的心灵时空。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有物质性的一面,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工匠的劳动成果并无区别。但实际上,艺术家创造的那个“物”是一种意象的替代品,其审美和人文价值不在于物本身,而在于这个物所能体现的意象。例如,一件雕塑品,在非艺术眼光里,等于一件普通物品:它有物的重量、体积等。但在艺术眼光里,这件雕塑品是一个活生生的意象。当人用艺术的眼光看这件作品时,雕塑的物的属性褪去了,而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描述他对古希腊雕塑品《断臂的维纳斯》的感受,他说:“这是真的肌肉”,“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一块被雕琢过的石头,在这位雕塑家眼里完全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意义的。当我们谈论一件艺术品时,“艺术品”有多重存在样态:作为物理存在的一个物品,作为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作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一件商品等,而这些其实都不是具有艺术特性的存在。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此刻,艺术品是超越了“物性”“现实性”的创造性意识的对象,此刻的艺术品是富于“灵性”的。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摘编自杜卫《关于经典艺术人文价值的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有可能会释放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B.对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三重维度的论断,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C.认知、道德和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主要方式,相关活动分别在追求真、善、美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古希腊雕塑作品《断臂的维纳斯》是雕塑家的劳动成果,而在观赏者眼中却成为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有利于实现“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B.艺术可以让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等能力和素养得到发挥,并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C.由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同一件雕塑品显现出的特性和价值也就不同,但是雕塑品本身的属性并未发生变化。D.艺术品是富于“灵性”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刘海粟认为:“一方面发挥艺术创造之天才,他方面以审美深入吾人生活之中,使吾人浸淫于美的环境。”B.鲁迅认为:“‘国粹’多的公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C.引进《阿凡达》等影片,推动国内电影企业先后制作了《英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电影。D.《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随后又独自聆听梨香院内传来的《牡丹亭》唱段。4.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请结合材料二对此看法进行简要分析。5.如何发挥艺术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C4.①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可见自然风景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这是观赏者以主观审美的方式掌握客观外物的结果。②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之后,可以使观赏者体验其中的诗意,进而拓展了观赏者的生存时空,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5.①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涵养人的品德和修养。②充分利用本国艺术资源,借鉴外来优秀艺术资源,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③培养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④挖掘经典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丰富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只是源于对其历史境遇的考虑,而忽视了对其逻辑或理论的判断”错误,曲解文意。从材料一“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可知,“只是源于”“忽视了”表述错误。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到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错误。从材料二“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可知,不是“每个人”,而只是“创作者或欣赏者”。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从材料一“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文化自信视角下公共艺术教育的三重维度”是“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当前历史境遇中存在的三种中外文化元素,有可能为当前公共艺术教育打开相互联系的三重维度,形成一种三方互动的新格局。A.强调“美的环境”,没有涉及“外来性”。B.强调“国粹”,没有涉及“外来性”。C.引进《阿凡达》等影片,推动国内电影发展,能体现“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的融合。D.共读《西厢记》和听《牡丹亭》唱段的情节,没有涉及“外来性”。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当人用艺术的眼光看这件作品时,雕塑的物的属性褪去了,而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可知,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可见自然风景在观赏者的意识中产生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意象,这是观赏者以主观审美的方式掌握客观外物的结果。从“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可知,自然风景成为心灵世界之后,可以使观赏者体验其中的诗意,进而拓展了观赏者的生存时空,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一“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可知,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涵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从材料一“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可知,充分利用本国艺术资源,借鉴外来优秀艺术资源,为人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从材料二“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来理解艺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偏于感性的创造性的掌握方式……可以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可知,培养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材料二“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虚拟时空,创作者或欣赏者可从中体验自然和生活的诗意,领悟生命的意义……艺术的‘灵性’状态是对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的重要补充。它通过想象创造的虚拟时空,使人的生存时空大大拓展了。这种生存的丰富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含义之一”可知,挖掘经典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丰富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B.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人物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C8.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9.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小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勇。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第一人称作用的能力。“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由文本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可知,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 由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知,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由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可知,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①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遗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②,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览,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令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文本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B.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C.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D.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含义相近。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3)翻译《陈情表》中的这个句子: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答案】10.A11.C12.D13.(1)吴王能够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2)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3)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14.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也会反叛。如果现在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 “诱天下亡人”中,“天下亡人”是动词“诱”的宾语,其中“天下”修饰“亡人”,因此应在“人”后断开;“谋作乱”省略了主语“吴王”是完整的句子,前后断开;故排除CD;“削之”和“不削”是假设的两种情况,各自断开;“其反亟”“祸小”与“反迟”“祸大”分别是“削之”和“不削”的结果,各自断开,排除B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系”含义相近。“系”:系上,囚禁。句意: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B.正确。C.错误,“存”相同。“存”:都是问候的意思。句意:每年按时慰问茂才/(宾客)屈驾前来探望我。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文本一“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释”,赦免;“益”渐渐;“释其罪”,被动句式,被赦免他的罪名。(2)“矫”,纠正;“徇”,遵循;“剖”,分割。(3)“苟”,姑且;“告诉”,申诉;“不许”,不被允许。【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 文本一: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走棋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猛打吴太子,吴太子被打死,灵柩送回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为什么要送回来呢!”吴王又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吴王从此渐渐违背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京师知道吴王是因儿子的缘故,便拘留、审理、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在长安行秋季朝见礼时,吴王派人参加,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说:“吴王其实没病,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吴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多病,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能够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可是,因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服兵役时,吴王发给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时慰问茂才,赏赐百姓;其它封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保护。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更加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几案和手杖,对他的恩德深厚,本该悔改自新才对,但他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也会反叛。如果现在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文本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但没有几年,为了平息诸侯国的叛乱便闻命奔赴镇压,以至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后来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诸侯国。但是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一)杜甫〔唐代〕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在夕阳西下时回到羌村,开篇两句写傍晚时的景象,虽然措词平实,但蕴意深厚。B.“柴门”是指贫苦人家的门;“鸟雀噪”反衬出村落的萧索冷清;“归客千里至”表达了诗人及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欢迎。C.“生还偶然遂”指生还的几率小。在战乱的年代,亲人相聚,乡邻探望,既喜悦又感慨,这种情绪一直洋溢在全诗的字里行间。D.最后两句“家人久别重逢,相对而坐,却难以置信”,悲喜交集,将梦幻般感受描摹出来,简单而传神。16.以小见大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在古代诗文中,常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世事变幻,时代兴衰。请结合本诗赏析。【答案】15.B16.①“柴门鸟雀噪”,用“柴门”“鸟雀”喧叫,反衬出战乱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和悲凉之感,反映战争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伤害。②“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写妻孥见面的小场景,用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战争时代的残酷和百姓的悲苦。③“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偶然”二字刻画出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状态,由一个人的偶然生还,反映出当时众多百姓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悲惨命运。④“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写邻里围观的情状。写千里归来的一人引发了众多邻人的百感交集。⑤“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一家人惊喜重逢后,夜阑秉烛对坐不敢相信的兴奋情景,反衬出战乱中的百姓饱受颠沛流离的哀伤和悲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表达了诗人及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欢迎”错。“归客千里至”一句,归客是指诗人自己,而非“远道而来的客人”。诗句中含有诗人千里归家后的几分如释重负之感,又暗暗掺杂着“近乡情更怯”的忐忑不安。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以小见大就是“随拈一事而诸事皆在其中”,意思是通过小的事物来寓意朝代兴衰、历史变换等大事的手法。艺术效果好比“以鸟鸣春,以虫鸣秋”,小事衬托,大事浮出,令人浮想联翩,感觉意境深远或主旨深刻。此诗写诗人在战乱之中侥幸返家,与家人团聚,通过游子、家人、邻人的非常心态和反常举动,揭露安史之乱百姓带来的灾难,既是对自己家庭命运的感慨,又是对天下苍生命运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乱的强烈抗议和控诉。如诗句“柴门鸟雀噪”,用“柴门”“鸟雀”喧叫这些普通的意象为点,反映战乱后的乡村氛围。诗句写乡村黄昏的景色,其中鸟儿喧宾夺主的声音,反衬出战乱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反映战争给乡村带来的摧残和伤害。再如诗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用与妻孥见面的小场景,写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楞“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极而泣。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战争时代的残酷和百姓的悲苦。再如诗句“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其中“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实属太偶然,妻子惊怪就不足为奇了。非常恰切地刻画出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状态,由一个人的偶然生还,反映出当时众多百姓随时有性命之忧的悲惨命运。又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写邻里围观的情状,诗人千里归来的消息引来偌多邻人。邻人凭墙相望,识趣地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他们人人都进入角色,感叹歔欷,可能是羡慕,可能是心酸,也可能是勾起自家的伤痛,富于人情味,又含蓄蕴藉。也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又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写一家人夜阑秉烛对坐的情景,深夜了,劫后余生的诗人与亲人还沉浸在兴奋的余情之中,感觉像是在梦中一样,以这个典型场面来反衬出战乱中的百姓饱受颠沛流离的哀伤和悲苦。(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星宿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白《蜀道难》中写到星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好的诗文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虚实对比,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答案】①.扪参历井仰胁息②.以手抚膺坐长叹③.伏清白以死直兮④.固前圣之所厚⑤.过春风十里⑥.尽荠麦青青⑦.出师未捷身先死⑧.长使英雄泪满襟⑨.怒涛卷霜雪⑩.天堑无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膺”“荠”“襟”“堑”。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唐古拉山的一泓清泉发端,穿巴山蜀水,越云贵高原,过荆楚大地,入江南水乡。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承西启东,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干流流经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滚滚长江水,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雕琢并塑造了祖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和神州大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有名城——位于重庆奉节城东的白帝城,因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托孤而①。这里,还有名楼——临江而建的黄鹤楼,见证了这条②的黄金水道上古往今来多少迎来送往和离愁别绪?万里长江,滋养了世代的中华儿女,也陶冶了无数的风流人物。他们在这里开启哲思,更在这里开辟壮举,谱写了③的壮丽史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3个较短的语句,要求句式整齐,语序合理,逻辑严密。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示例:①名声大噪/振声名鹊起声名远扬②奔流不息奔腾不息③气吞/壮山河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气吞湖海气贯长虹19.雕琢了祖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塑造了神州大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这里,有名城———位于重庆奉节城东的白帝城”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白帝城因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托孤而成为名城,故此处可填“名声大噪”或者“声名远扬”或者“声名鹊起”。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远扬:名气很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第二空,结合“黄金水道上古往今来多少迎来送往和离愁别绪”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古往今来永不停息地迎来送往,故此处可填“奔流不息”或者“奔腾不息”。奔流不息:水流奔腾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奔腾不息:形容水流非常湍急,一直不停。第三空,上文提到万里长江滋养了中华儿女,陶冶了无数风流人物。先人们在这里开辟壮举。强调的是功绩卓越,声势浩大。此处修饰的是“壮丽史诗”,故此处可填“气吞山河”、“声势浩大”、“气壮山河”、“气吞湖海”、“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或气势很盛。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般雄壮豪迈。气吞湖海:意思是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气贯长虹:形容气势很盛,可以贯穿长虹。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雕琢并塑造了祖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和神州大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环境”整句话的主语是“滚滚长江水”,“孕育了”“雕琢”和“塑造了”是三个谓语动词,由此可分别由着三个谓语动词变为三个独立的短句,注意尽量使这三个短句结构形式一致且内容上由具体到抽象的内在逻辑关系。故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改为:雕琢了祖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塑造了神州大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熬夜会变笨”是真的!熬夜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可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因为你的大脑,①!科学家拍下了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熬夜,久而久之,大脑里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一颗炸弹, 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②。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权衡利弊就知道哪边的价值更高。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不要觉得“偷不到”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③。那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早点睡!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B.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C.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D.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C21.①在睡着后被悄悄清洗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恢复③后者是心理机制问题【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一是“承受……威胁”搭配不当,应把“承受”改为“收到”,排除AD;二是“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语序不当,应改为“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排除B;三“而且次数多了”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把“而且”改为“但”。以上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和后面“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等信息,可知此处的关键词是“睡着”“清洗”,是说人在睡着后,大脑“清洗”才能进行,故补写内容为“在睡着后被悄悄清洗”。第二空,根据前句“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可知此处是把睡眠和信用卡作对比,睡眠不像信用卡那样被剥夺后可以恢复,所以补写内容为“被剥夺的睡眠无法恢复”。第三空,由前句“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可知,此处是说熬夜是心理机制问题,可以补写内容为“后者是心理机制问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熊培云说:“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一般人都想不到答案是“101-10²=1”。熊培云分析原因时说:想来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自由在高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唯有高处见自由人群庸庸扰扰,看似形成不断浪潮,其实只是毫无意义的骚动。我们每每在原地踏步,却以为终点将至。沉没于人海意味着失去了方向,唯有打破横向思维,跃至更高的维度,我们才会发现光明磊落的前途,实现精神的自由。高尔基说:“志在高远的人,决不会因半山腰的奇花异草停留。”正所谓“自由在高处”。半山腰的风景固然美丽,但云雾缭绕,山路难行,终不比山巅“一览众山小”的壮美景观。站在高山之巅手可摸星辰、自由赏玩、俯视山脚众生。打破横向思维定势的桎梏,割舍对奇花异草抑或人世间灯红酒绿的迷恋,以向上的维度攀登,从新的、制高的视角去看清芸芸众生的庸庸扰动,看清自己随波逐流不暇自顾的狼狈模样,看清理想,看清前途与归途成为自己的引路人,拨开身旁路人,追寻自己的理想。人的目标理想一旦确定,精神的迷雾也将在空气稀薄的高处消散。站在高处,精神、思想亦是自由的。乌合之众占据舆论高低时,唯有心界更高,才能发出清醒正直的声音。楚国命运飘摇之际,屈原被贬,行吟江畔,渔夫问他:“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波而扬其流?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答道:“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深恨人群的抱团取暖画地为牢,他以一身正直之气和爱国之心,脱离碌碌无为、惶惶不可终日的人群,悠然跃于精神的高处。“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纵使身沉汨罗,屈原洁白不屈的灵魂却获得了自由,悠悠千年,向人诉说一腔热血和家国忧思。 苏轼词言“高处不胜寒”,想要在高处,必须付出代价。要遭受庸众的冷嘲热讽,要经历众叛亲离的痛楚,要抵挡高处呼啸的猎猎寒风,要忍受高处的不尽孤独。然而,不能因这些困难,就放弃攀向高处的路途,顶峰上的人,虽然欣赏不到半山腰的奇花异草,但能“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唯有高处才能触及自由,愿你我都能将庸庸沉迷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自己,为了理想和精神的自由勇攀高峰。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自由在高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获得自由的方式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自律,有人认为是放下。而材料中,熊培云则认为应该是站在高处,不受约束。对此,他提出了两种获取高处思维的方式。前者是所处位置站在高处,后者则是思维的思在高处。身处高位,我们可以不被纷纷扰扰的世事所阻碍,不被基本生存条件所束缚,拥有任意支配的自由。但是,只有真正思在高处,我们才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看得更远,才可以让自己的认知突破局限,“从心所欲不逾矩”,拥有真正的心灵自由。写作时,可以首先表达支持“自由在高处”的观念,并对两种在高处进行思辨性分析。比如,首先可以指出,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站在高处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进步的外在束缚,让自己拥有自由的条件。比如,以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为例,我们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国力,才能让我们拥有自由平等地对话的条件。与此同时,则要进一步指出,与外在自由相比,更重要的是站在心灵和思想高处的自由。只有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心灵,才能拥有自由而独立的灵魂,而不是成为无法出走的“娜拉”。还可适当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站在高处,拥有自由。比如,就我们自身而言,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外在条件,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地站在高处,拥有行动的自由。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涵养,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让自己站在精神的高处,唯有这样才不会被当今的诸如信息茧房、话语霸权所裹挟,而得以拥有话语权的自由、思考的自由。立意:1.自由在高处,努力攀登之。2.精神的自由在更高处。3.内在的自由比外在自由更可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