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3月)质量检测地理(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前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性别比是一定时期区域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数,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为102~107。1966年,某国人口总数约7660万下图示意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国1966年40~59岁年龄组性别比的因素可能是()A.人口政策B.军事战争C.生育观念D.产业结构2.下列年龄组中、该国1996年性别比最低的是()A.0~19岁B.20~39岁C.50~69岁D.70~89岁【答案】1.B2.D【解析】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该国1966年40~59岁年龄组性别比数据较低,且与前后年龄组的性别比例差距大,这表明这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男性公民数量较少,最大的可能是发生了军事战争导致这一部分年龄的男性公民大量伤亡,进而导致该年龄组的性别比数据较低,B正确;人口政策、生育观念一般影响人口出生率变化,产业结构主要影响就业,不会造成40至59岁的男性公民数量较少,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1996年性别比中,20~39岁>0~19岁>50~69岁>70~89岁,因此70~89岁在四个年龄组中性别比最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影响性别比例的因素较多,出生婴儿性别比、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育龄妇女生育率、人口迁移等。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经济结构,战争,卫生保健条件等也会对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南麂列岛海域(下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有利于()A.降低全球气温B.行使海洋权益C.拓展养殖空间D.增强碳汇功能4.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A.径流影响大B.自然灾害威胁小C.洋流影响大D.贝类天敌威胁小5.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B.光照条件较好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D.水体污染较少【答案】3.D4.C5.A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解析】【3题详解】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会增加藻类的覆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加大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强碳汇功能,D正确;发展贝藻混养对于降低全球气温的作用较小,A错误;发展贝藻混养与海洋权益无关,B错误;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并不会拓展养殖空间,C错误。故选D。【4题详解】读图可知,南麂列岛附近既有寒流,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正确;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与径流关系不大,A错误;与自然灾害威胁和贝类天敌威胁无关,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区位于岛屿的西侧,距离大陆近,乙区位于岛屿的东侧,临近大洋,而且岛屿中部海拔在100米以上,因此甲区受来自大洋的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A正确;两个区域的光照条件、海域面积和深度相关不大,BC错误;南麂列岛人口较少,产业不发达,两个区域水体污染都较少,D错误。故选A。【点睛】渔业资源多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某区域地下水水位平均为445米,主要采用滴灌种植棉花。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土壤盐碱化加剧。下图示意这区域2001年11月20日~2002年4月3日气温和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代表该区域气温和深度30厘米、150厘米土温的折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7.与90~150厘米土层相比,该区域0~30厘米土层春季含盐量明显较低,主要因为0~30厘米土层()A.积雪融水淋溶较强B.土壤温度回升较慢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C.棉花根系吸水较多D.受地下水影响较小8.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6.D7.A8.C【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该地用灌溉种植棉花,且后期盐碱化加剧,应为西北地区。图示折线中,①曲线温度较为恒定,受天气影响较小,为深层土壤,代表150厘米土温;②曲线温度较稳定,应为深度30厘米土温;③曲线温度波动大,且一月份出现最低温,应为气温。故选D。【7题详解】春季,该地纬度较高,积雪融水多,有利于表层盐分的淋洗,A正确;结合材料折线可知,春季回温快,B错误;春末是棉花初播期,幼苗植株小,需水量小,C错误;土壤盐碱变化与地下水有关,但不是盐碱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8题详解】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合棉花种植,A错误;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较低,与材料不符,B错误;柴达木盆地海拔高,生态脆弱,水热条件恶劣,不适宜种植业发展,D错误;准噶尔盆地种植棉花,且地处西北,水资源短缺,推广节水农业,与题意相符,C正确。故选C。【点睛】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原因:“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下图示意长江部分河段水系,上荆江自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对干流的输沙量影响较大。20世纪60年代,下荆江实施了人工裁弯工程,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裁弯后,监利站同流量水位下降,而城陵矾站同流量水位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9.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是最大的时段是()A.4~5月B.6~9月C.10~11月D.12月~次年3月10.下荆江裁弯后,上荆江()A.流速加快,河床变深B.流量减少,水位下降C流速减缓,河床变浅D.流量增多,水位上升11.推测下荆江裁弯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上荆江含沙量下降B.三口分流水量减少C.洞庭湖排出泥沙增多D.湖区植被覆盖率提高【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长江干流相通,对长江径流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即当长江干流流量大时,径流会通过三口进入洞庭湖,故三口分流进入洞庭湖水量最大的时段即为长江流量最大的时段,为6~9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曲流发育至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河流流速减慢,水流下泄困难,排水不畅。当下荆江裁弯后,河流变直,河流的排水条件会有所改善,故会使得上、下荆江的径流都更易向下游排出,上荆江流速会加快,侵蚀作用增强,河床变深,A正确,C错误;下荆江裁弯后主要影响的是上荆江河流的流速,对流量的大小影响不大,BD排除。故选A。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1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下荆江裁弯后,河道变平直,流程变短,河道平直水流通畅,上荆江的水流更易通过干流排出,导致三口分流水量减少,从而向洞庭湖输送的泥沙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B正确;裁弯取直后,上荆江流速加快,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增强,含沙量会上升,A错误;下荆江裁弯不会使得洞庭湖排出泥沙增多,洞庭湖排出的泥沙多少主要取决于出湖流量和流速,C错误;下荆江裁弯不会使得湖区植被覆盖率提高,D错误。故选B。【点睛】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其治理措施是人工裁弯取直和加固大堤,其中人工裁弯取直主要是为了解决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畅,造成水灾,妨碍航运。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较茂密,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研究表明,该沙漠春季(4~5月)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与上一年冬季冻土平均深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沙漠春季沙尘天气出现频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为春季()A.积雪融水较少B.植被覆盖较少C.空气对流较强D.耕作强度较大13.该沙漠冬季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次年3月()A.土壤含水量较大,沙尘天气较少B.植被生长较好,沙尘天气较少C.积雪融水量较小,沙尘天气较多D.平均气温较低,沙尘天气较多【答案】12.B13.C【解析】【12题详解】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大量融化,积雪难以留存到夏季,故积雪融水量春季大于夏季,A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较茂密,但覆盖率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地气温度较夏季低,植被尚未进入生长期,覆盖较少,B正确;春季气温较夏季低,空气对流较弱,C错误;新疆农田主要分布于绿洲,沙漠不适宜发展农业,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积雪覆盖时间较长、积雪较厚的年份,冻土深度较浅,翌年春夏季沙尘天气发生较少;反之冬季积雪覆盖时间短、积雪较薄的年份,冻土深度较大,翌年春夏季沙尘天气发生较为频繁。所以该沙漠冬季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积雪量小,春季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沙尘天气多,A错误,C正确;春季融水较多有助于植被萌发,但冻土平均深度较大的年份融水较少,植被覆盖较小,沙尘天气多,B错误;春季升温,积雪量小,吸收一定热量融化后,气温回升快,次年3月平均气温应较(积雪量大的年份)高,D错误。故选C。【点睛】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三个必要条件。由于冬春季节降水量较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并于30日0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距地面400~450千米,沿固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轨道倾角(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42°-43°。未来,位于海南省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当日,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A.正午日影较短,日落方位偏北B.正午日影较长,日落方位偏北C.正午日影较短,日出方位偏南D.正午日影较长,日出方位偏南15.由于地球运动,中国空间站在一天的运行过程中,其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与赤道依次形成交点G1,G2,…Gn,则G3位于G1()A.以西2500千米B.以东2500千米C.以西1250千米D.以东1250千米16.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是因为该地()A.对流层厚度较薄B.高层大气较稀薄C.自转线速度较大D.自转角速度较大【答案】14.D15.A16.C【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并于30日05时42分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可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当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文昌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因此正午日影较长;酒泉的白昼时间短,因此日出日落方位更偏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由材料“中国空间站距地面400~450千米,沿固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轨道倾角(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42°-43°。”可知,中国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运行一周时,其轨迹在地球表面的投影与赤道会有两个交点,因此G3点是空间站运行一周后又回到了与G1点同一侧面的位置,地球自身又是自西向东运动,空间站绕地球运行周期为90分钟,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90分钟,赤道上地球相同点向东随地球运动的距离为2500千米,因此G3点位于G1点以西2500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初始速度大,因此发射时所需要承载的燃料较少,因此可以承担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任务,C正确;地球上各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文昌纬度较低,对流层厚度较厚,A错误;与高层大气较稀薄无关,B错误。故选C。【点睛】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坑院是人们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6~7米深的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壁开凿窑洞用于居住的下沉式建筑。河南省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的舒适度较高,为提高其夏季居住的舒适度,当地村委会提出了一种改造方案(下图)。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说明S市地坑院冬季居住舒适度较高的自然原因,并阐述上述改造方案对提高夏季居住舒适度的作用。【答案】S市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坑院(为下沉式建筑,)受冷空气影响小,保暖效果好。窑洞内部设置井道,利于夏季室内暖湿空气上升,起到减湿作用;设置进出风口,可促进室内外空气流通,起到通风透气作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坑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详解】据材料描述,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开凿于地下黄土层中的下沉式建筑,因此受冬季风影响小,保温性能好。夏季气温高,窑洞结构较封闭,增加通风口可以利用室内外气压差使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且进风口与出风口建于斜对侧,使空气流动时可以最大面积贯穿窑洞,降温效果最佳。窑洞建于地下黄土层中,可以充分利用地温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黄土吸热蓄能,冬季放热调节室温,减少了取暖燃料的使用,节能环保。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1325年,位于墨西哥谷地的T城(图a)建立。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居民在湖泊浅水区域建造众多奇南帕(图b)用于耕种,成为T城食物供应的支柱。奇南帕的农业生产采用人工翻耕、辣椒水杀虫;农作物收成一年可达7次,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20世纪40年代起,墨西哥开始大量从国外进口农产品,约90%的奇南帕逐渐被弃用。2018年,奇南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根据粮食的产需矛盾,说明该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2)分析奇南帕农作物可多次收成的原因。(3)推测20世纪40年代起奇南帕被弃用的原因。(4)简述墨西哥为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岛屿面积小,耕地和生存空间有限,粮食产量低;人口剧增,对粮食需求量大。建设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奇南帕可缓解该地粮食的产需矛盾。(2)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生长期长,且作物生长迅速;湖泥肥力高,覆盖湖泥可迅速恢复奇南帕土地生产力。(3)当地及周边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外迁或转向非农产业,务农劳动力短缺;种植成本提高,国外农产品进口增多,奇南帕农产品竞争力弱。(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意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种植技术,提高其收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其它地区发展奇南帕种植模式;加强与其它农业文化遗产的交流,学习保护的经验。【解析】【分析】本题以奇南帕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变化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湖中岛屿,可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较少,粮食产量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临近城市,城市人口数量较多,粮食需求量较大,粮食需求量远大于粮食产量,促使当地居民建造奇南帕。【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一年内可以满足多次作物生长;根据材料信息“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盖一层湖泥即可继续种植。”湖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小问3详解】20世纪40年代当地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该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奇南帕的农业生产难以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中竞争力弱,农业生产逐渐萎缩,奇南帕被弃用。【小问4详解】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保护奇南帕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意识保护、传承奇南帕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意识。2、加强当地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居民使用奇南帕种植技术,提高其收益。3、推广奇南帕的可持续农业模式,鼓励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其利用水资源、保持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和多样性的优点。4、加强奇南帕与其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挑战,共同促进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阿尔泰山隆起,山区河流汇入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初,构造运动发育若干断裂带,形成当今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并行的雏形(图1);之后,印度洋板块持续北移,阿尔泰山进一步隆升,使额尔齐斯河主河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图2示意北屯附近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地质--地貌剖面。(1)画出额尔齐斯河发育的断裂带位置,并简述受断裂带影响额尔齐斯河形成的水系特征。(2)简述额尔齐斯河形成以来北屯附近主河道位置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主河道朝一定方向移动的原因。(3)科学家预测,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将在乌伦古湖附近自然联通,由此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形。请从下列两种情形中任选其一,简述乌伦古湖以西的额尔齐斯河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形①:额尔齐斯河继续向西流;情形②:乌伦古湖以东的额尔齐斯河改道南流。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答案】(1)水系特征:支流不对称分布,呈梳状水系;干流北部支流众多;干流沿断裂带由东南流向西北。(2)变化特点:向西南方向移动。东北方向阿尔泰山进一步隆起,河流流速加快,对南岸侵蚀能力强;主河道北侧支流众多,携带大量泥沙在主河道北侧堆积。(3)情形①:额尔齐斯河继续向西流,西侧额尔齐斯河流量增大,水位上涨;短时间内盐分升高;流域面积扩大;流速、流量渐稳。情形②:乌伦古湖以东的额尔齐斯河改道南流,西侧额尔齐斯河源头、上游被袭夺,流量减少,水位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额尔齐斯河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构造运动发育若干断裂带,形成当今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并行的雏形,故而断裂带位于额尔齐斯河河谷,且与河流走向一致;河流沿断裂带发育,山高谷深。结合材料,额尔齐斯河水系呈现不对称特征,主干道北侧多条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支流,使其形成梳状水系;河流流向深受断裂带的影响,呈西北-东南走向,自东南流向西北。【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中沉积物的新老状况可知,额尔齐斯河主干道东北侧多泥沙淤积,且西南侧沉积物较新,即沉积状况不断向西南方向推进,迫使主河道整体向西南移动。结合文字材料可知,由于印度洋板块持续北移,阿尔泰山进一步隆升,北侧众多支流流速增大,对主河道西南岸侵蚀力加强;且支流在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主河道东北侧不断淤积,使东北侧地势渐高,河道向西南倾斜。【小问3详解】若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在乌伦古湖附近自然联通,额尔齐斯河继续向西流,即额尔齐斯河袭夺乌伦古河,会使得乌伦古河以西额尔齐斯河水量大增,水位上升;且流域面积扩大;同时由于袭夺乌伦古湖,短时间内河流盐分上升;且由于乌伦古河流速较慢,多河曲,会使额尔齐斯河流量、流速渐稳。若出现情形②,即乌伦古河袭夺额尔齐斯河的上游,会导致乌伦古河以西的额尔齐斯河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第14页/共1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