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1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材料二: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萵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但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2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生物力药理学也正在发展,它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节选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并在咖啡和甜点中加入了中草药,给顾客以新异的体验。B.白剑峰认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应该从将中医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C.复方用药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中医师为了达到良好的疗效,通常会随着病人病情和症候的发展变化调整药味和剂量。D.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效果显著,这是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的证据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关介绍中医药的电视节目若想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应寓教于乐,如推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就诗中茱萸是何种茱萸设问。B.古人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与今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说法,虽字面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C.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能够使他们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从而渐渐产生民族文化自信。D.生物力药理学要把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这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而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范例。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医药曾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作用非凡。B.《黄帝内经》: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佐药九味,为大方。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为中方。君药一味,臣药二味,为小方。C.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3D.湖南省举办了中医药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它借助情景剧、喜剧、说唱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学的无穷魅力和智慧。4.材料一在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材料二的题目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什么屠呦呦却介绍了许多非青蒿素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指示有怎样的关系?(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宝玉回至园中,袭人正惦记他去见贾政,不知是祸是福。只见宝玉醉醺醺回来,问其原故,宝玉一一向她说了。袭人道:“人家牵肠挂肚地等着,你且高乐去,也到底打发人来给个信儿!”宝玉道:“我何尝不要送信儿,只因冯世兄来了,就混忘了。”正说着,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①。”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自然先偏了我们了。”宝钗摇头笑道:“昨儿哥哥倒特特地请我吃,我不吃,我叫他留着请人送人罢。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说着,丫鬟倒了茶来,吃茶说闲话儿。却说那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闪灼,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儿。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见是她的声音,只当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门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她,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真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②。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不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4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正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顰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那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尚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转身回来,无精打采地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或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是常常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了,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去理她,由她闷坐,只管外间自便去了。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注]①前文情节:宝钗之兄薛蟠带着美食来请宝玉吃。②前文情节:林黛玉因为贾宝玉对自已说了《西厢记》中的曲词,曾说要去告诉宝玉之父贾政。文本二: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小说故事的主体。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个眼色,林黛玉马上就能会意,表现了他们两人不同一般的默契(42回);因是小老婆所生而倍感委屈的探春,洗一次脸也很讲礼数,其实是要摆小姐的谱以显示自己的身份(55回)。当我们读到这些既琐碎,又显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细节时,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领悟人生真谛的阅读快感便油然而生。
5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我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眉眼、哀婉缠绵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静谧高雅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节选自《<红楼梦>名著导读》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人惦记宝玉去见贾政,黛玉“心中也替他忧虑”,从中可以看出她们与宝玉的密切关系,也可以看出宝玉的所作所为并不合乎贾政的要求。B.宝钗到宝玉处说话的情节,至少有三层作用:照应前文的情节,引出黛玉在门外哭泣的情节,表现宝钗炫耀家庭、想和宝玉加深关系的心理。C.文中写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听到黛玉哭声飞起远离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鸟不忍再听突出了黛玉哭声之悲,衬托了黛玉之美。D.倚床栏杆、手抱膝、眼含泪等描述,以及“好似木雕泥塑”的比喻,把黛玉描绘得生动形象,如在目前,既有诗歌的意境,也有绘画的美感。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晴雯,是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她在宝钗来到宝玉处之后,不敢把怒气撒向宝钗,却撒向了黛玉,很自然地促进了情节发展。B.“颦儿才貌世应稀”等四句诗,是对黛玉去寻宝玉不果而哭泣并惊走鸟儿一事的概括,它充分体现了《红楼梦》的浓郁的诗意。C.魏晋小说总是“粗陈梗概”,缺少细节描写,宋元说书虽有细节描写却简陋、夸张,而且矜奇尚异,它们与《红楼梦》形成了鲜明对比。D.《西厢》即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宝玉曾以其中的曲词调笑黛玉,受到了黛玉斥责,因而对其有所怠慢。8.请简要概括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呜咽的原因。(4分)9.请依据文本二,简要分析文本一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婚,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7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意为前者。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善于论证,消了宜王称霸之心。齐宜王希望“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但孟子用“缘木求鱼”之喻和“邹人与楚人战”之例让他放弃了。B.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等,对实施王道时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C.孟子通过对比,启发宜王施行仁政。他把明君的制民之产与当今国君的制民之产进行了对比,指出宜王的治理还差得很远,这就使宣王明白了施政方向。D.孟子善用整句,以之增强语言气势。如他以“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几句描述发政施仁产生的结果,因为形成了排比,所以气势酣畅,很有感染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4.“保民而王”是孟子的施政纲领,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其要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借“昔”与“今”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B.第四句的“日夜浮”三字,寓情于景,隐含着诗人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C.在老病而唯有孤舟的情况下,亲朋们谁也不肯来信,让诗人感到很孤独。D.首联喜悦,颔联雄壮,颈联凄苦,尾联悲伤,全诗的情感跳跃性非常强。16.昔人评《登岳阳楼》:“雄浑博大,不独洞庭,物境心境,两相谐也。”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解析。(6分)
8(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这样的假设问句,肯定了公西华管理宗庙之事的才能。(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指出了人同此心的道理,也引出了天下百姓也非常顾念自己家庭的说法。(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两句,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贪欲无法满足的暴秦所获越多,其侵略就越变本加厉的规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上面第一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D.“就是——”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说。1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9文段的第一段由总至分,介绍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功绩,透露着作者对马克思的赞美之情。B.文段在《新莱茵报》等后面都用括号标示了年份,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报纸是何时出版的。C.“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从态度、精神、工作成就三方面对马克思进行了概括。D.先说各国政府和资产者憎恨马克思,后写革命战友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用的是对比。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飞来山上下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们在生病时几乎都得到过一个建议:清淡饮食。然而,清淡就意味着无盐吗?一些想减肥的人每天只吃水煮菜,①,致使身体大量缺钠,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其实清淡饮食不等于不吃盐,而是要少吃盐。还有些人出于所谓“对健康的考虑”,对全素饮食很感兴趣。截至2019年,英国的素食主义者数量已增长至2014年的4倍。但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②,素食主义者的身体更健康、寿命会延长。另外,一些人特别喜欢喝瓶装水。一些瓶装水公司声称白开水(烧开的水)无法满足人体对某些微量矿物质的需要,③。全球瓶装水产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研究表明,白开水和瓶装水所含某些常见矿物质的痕量相同。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针对上述三段内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人们在饮食上的误区。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0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至今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溯其缘由,责任与担当精神已融入中华优秀儿女之血脉。孔子周游列国,孟子四处游说,意在实施仁政。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为国图强,坚持变法除弊。林觉民则欲牺牲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革命烈士方志敏则在狱中高唱可爱的中国……他们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都无疑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时代青年,当此民族复兴之时,理应将青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爱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人生须有担当”,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肇庆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A[解析]“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特意开办了咖啡馆”此意于文无据。2.(3分)C[解析]本项绝对化。让青少年“形成关于中医药文化的正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不是仅仅引导他们阅读《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就可以的,另外,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也不一定是读了这书才产生的。3.(3分)B[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传播好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A项内容讲的是中医药的作用,C项内容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两项可以说都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原因。D项内容讲的是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的方法。这三项都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B项是在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大方、中方、小方,属于专业知识,不宜作为论据。4.①运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为并列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②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证充分透彻,有说服力。(“总分总”“并列”“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各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①屠呦呦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中医药学对世界的贡献,介绍许多非青蒿素的内容可以突出中医药内容之丰与贡献之大。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而屠呦呦所讲的内容,正是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利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实践。(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3分)B[解析]错在“引出黛玉在门外哭泣的情节”。虽然宝钗与宝玉的闲谈是黛玉哭泣的一个原因,但宝钗到宝玉处闲谈,不是推动黛玉来到宝玉门外这一情节的因素。7.
11(3分)B[解析]A项错在“却撒向了黛玉”,晴雯不为黛玉开门,是因为没有听出是黛玉,并非把气撒向黛玉。C项错在“总是‘粗陈梗概’,缺少细节描写”,魏晋小说不见得“总是”,此意绝对化,另外,魏晋小说是有细节描写的。D项错在“受到了黛玉斥责,因而对其有所怠慢”,从小说看,黛玉并未斥贵宝玉,宝玉也并未怠慢黛玉。8.①晴雯不肯开门。②自感寄人篱下,受人慢待。③听到宝玉、宝钗说笑,更感孤寂,心生嫉妒。④认为宝玉恼了自己,不理解自己。(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①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袭人与宝玉的对话、宝钗前来闲谈、黛玉寻宝玉、晴雯因为怄气不开门等,都是生活细节,它们构成了故事情节。②真实而丰满。文本一中的细节源自生活,真实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写得特别细致,让人如临其境。③内涵深刻,能够凸显人物个性。如黛玉扣门不开而哭的细节,就凸显了她忧郁哀婉的个性。(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3分)C[解析]“惟士”是“为能”的主语,两者不能断开,故排除A.D项。“无不为已”“及陷于罪”是两个句意完整的句子,“已”的意思是“止,罢了”,“及”的意思是“等到”,中间需断开,故排除A、B项。11.(3分)D[解析]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12.(3分)B[解析]“五亩、百亩、八口”等,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规定。13.(1)凭借一个国家而想使八个国家服从,这与邹国对抗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服”(征服,或译为使服从,使顺服)、“敌”(对抗)、“盖”(为什么不/何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恐”(怕、担心)、“奚”(哪里/何)、“治”(讲求)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4.①富民,即让百姓温饱;②教民,即让百姓懂得礼义。(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要的东西就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就像爬上树去找鱼。”齐宣王说:“真的像(您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上树去找鱼,虽然找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又尽心尽力地去做,此后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那大王认为谁会胜呢?”
12(齐宣王)说:“楚国人会胜。”(孟子)说:“那么(可见)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凭借一个国家而想使八个国家服从,这与邹国对抗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人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到您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您的道路上行走,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实现)我的愿望,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钝,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百姓很容易跟着国君走。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15.(3分)C[解析]错在“亲朋们谁也不肯来信”,不是不肯来信,而是诗人收不到来信。国家战乱,动荡难安,诗人正经受离乱之苦。16.①物境,指颔联所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②心境,指诗人在艰难之中,不以一己为念,想到的却是关山以北战乱不止,这是胸怀天下苍生。③物境之大,心境之广,完全相衬,表现了诗人非同寻常的眼光和胸怀气度。(物境2分,心境2分,两境相谐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每空1分,共6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
1318.(3分)A[解析]A项的破折号与第一段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都表示补充说明。B项的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折;C项的破折号标明作者;D项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19.(3分)B[解析]错在“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报纸是何时出版的”,主要目的是表现马克思办报时间之久,为无产阶级斗争时间之长。20.(3分)D[解析]A项,从“怨”字可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从“千寻”可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D项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一样,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1.示例:①一粒盐都不放②与非素食主义者相比③而瓶装水则可以(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2.示例:①清淡饮食就是不吃盐。②只吃素最健康。③饮瓶装水更利于健康。(写出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三句给5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3.[写作指导]作文材料紧扣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意图,倡导承担责任、创造人生价值。材料提到的孔子、孟子,照应了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提到的魏征、王安石,照应了教材第八单元的内容;提到的林觉民,照应了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有责任与担当精神,都有家国情怀,都想做一番大事业。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与担当精神的关系进行思考,倡导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学生写作时,应紧扣“人生与担当”的主题,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应该联系材料中的人物,阐明责任与担当精神古已有之,应好好传承;还应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谈自己的抱负。[参考立意]①人生有担当,则人生有价值。②让人生在为家国奋斗中闪光。③事业在担当精神中建立。④人生在世,担当是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