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33211
大小:19.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3-09
《春节习俗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春节习俗漫谈一、活动背景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因此,我们三(4)班举行了“春节风俗谈”综合实践活动。二、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春节风俗谈(二)活动目标:
1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进而了解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2、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行参观、调查、访问,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过年的热闹与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彼此间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三)活动人员:三年级(4)班学生(四)活动时间:2008年1月10日——2月22日(五)活动分组:收集文字资料:丁思尧、张诗雨、何沐等摄影:徐炜玮、梅雨笑等信息技术处理:钱芃橙、杨赛楠等编辑:何逸凡、朱帅锦等指导老师:张映蕾
2(六)活动准备:1、活动前,联系有关人员讲授春节的神话起源、习俗等相关知识;2、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春节的知识(来源包括图书、网上)。3、学生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小故事、图片等)(七)活动注意事项:1、活动在老师带领下有序进行,注意安全;2、调查采访时态度诚恳,注意文明礼貌,并做相应的记录。三、活动实施阶段一:分组确定研究项目(准备阶段)(一)观看“春节”音像片断,引出课题“春节习俗”。(二)提出可以研究的相关问题:1、关于“春节习俗”你了解多少?2、对于“春节习俗”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春节的来历、饮食文化、文学艺术、民间美术等等)3、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下一步作准备。
3(三)学生分组确定研究问题1、根据问题的类别,学生自由选择,成立研究小组(互相协调)。2、分组讨论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上网查资料、调查、访问等)。3、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4、确定研究专题:(1)回溯历史渊源——春节的来历(2)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包饺子、年夜饭(3)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办年货、扫尘、贴春联、拜年、放鞭炮、接财神(4)春节新畅想——(四)分组制定研究计划1、提供一份研究计划,供学生学习参考。2、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师及时指导。阶段二:各小组展开研究计划(实施阶段)
4(一)每个小组分头行动,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最终获得所研究问题的结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探究记录表:组别探究主题组长组员内容成果和体会第一组:春节的来历调查小组。春节由来与传说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活动,有的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有的走向图书馆,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最后进行加工整理,编写小报,供大家欣赏。第二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该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到食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了解春节期间人们的购物情况。其中,最让他们关注的是饺子、汤圆一类的大宗食品,他们拍摄饺子、汤圆的品种,品尝它们的味道,干得特别带劲。从实物到图片、文字,最后到自己亲自动手包饺子、撮汤圆,从中感受到活动的无限乐趣。第三组:春节风俗习惯调查小组。
5该组成员走街串巷,来到各大商场、超市进行现场调查、采访,了解春节前后最受人们欢迎的春节饰品,如中国结、红灯笼、对联、窗花、大红“福”字、鞭炮,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剪窗花、制作灯笼,培养了动手能力。第四组:春节新想法调查小组。该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到社区和街道走访人们对一些春节习俗的新看法,以及旧风俗造成的一些弊端,形成了自己的资料。你过年时放鞭炮吗?你放鞭炮时遇到过安全事故吗?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你收到过压岁钱吗?你是怎么花的?你如何看待这些风俗?50年后的春节和今天有什么不同?传统文化该不该丢?(二)各小组整理归纳研究成果。阶段三:信息交流会,展示动手实践、创作的成果。(展示阶段)1、交流研究成果。各小组可由1-2名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本组获得的成果及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同时出示相关资料,并介绍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提出相关问题询问。2、归纳总结各组的研究成果,并展示。
6(1)研究“回溯历史渊源”小组搜集了春节的来历,春节相关的典故等,并以资料的形式进行展示。制作手抄报。(2)研究“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小组,主要研究“年夜饭”、“水饺”、“年糕”的来历、程序及象征意义;传统菜肴的象征意义及取菜名的学问等,并模拟操作实践。(3)研究“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小组,主要研究的是传统春联的制法、写法、张贴的讲究及春节灯谜的由来。以及拜年的吉祥用语,还给大家展示精彩的对联,送上全组同学对大家新年诚挚的祝福。(4)研究“春节新畅想”小组主要研究的是你对放鞭炮有什么看法?你对收压岁钱有什么新的想法?小组成员还进行了现场辩论赛。3、总结延伸:(1)活动后,将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归类汇编成册,或制成专题网页,上传到学校网站上展示。(2)利用寒假民间采风。四、活动评价与反思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了解到了许多过年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访问、
7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以新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社交能力及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此次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只是对各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的现象。2、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又是协同互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活动中,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寻找资料,根据活动内容制作主题板报;可以通过询问父母了解饺子的做法,自己动手包饺子;也可以向手工艺人拜师学艺,制作灯笼或剪制窗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