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

ID:83232442

大小:41.3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老李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六朝时期,地志写作空前繁盛。与史书地理志崇尚实用不同,此时期的地志更加注重自然山水的描写和人文轶事的记述,具有地理与文学相互渗透融会的特点,北朝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堪称代表。《伽蓝记》虽以记为名,却以京都大赋及骈散结合等方式书写园林建筑之美和都市风情故事。同时,在记载伽蓝时参用志怪笔法,并于都市变迁叙事中融注悲壮之情,开都市记体文学之先河。《伽蓝记》借鉴京都赋艺术手法描写园林之美。在杨之看来,洛阳乃承续华夏正统之地,是汉文化正朔之所在。他在《伽蓝记》中表现帝京空间之美时,自然会采用京都赋的写法。洛阳作为北魏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城市园林的大规模营造为杨衒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伽蓝记》堪称中古园林文学的代表。皇家园林的庄严与奢华,私家园林的富丽与雅致,寺庙园林的幽静与禅意,借作者生花之妙笔,曲尽其胜状与风姿。《伽蓝记》采用骈散相间的散文体式描绘都市风情。六朝骈文兴盛,杨衒之创造性地将骈文元素融入散文写作之中,描绘帝京风俗、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及市井风情等,形成“秘丽秀逸”的文学风格。如杨衒之描写洛阳大市的繁华:“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以骈俪之笔生动地展现了洛阳贸易之盛、货物之丰、商人之富。又如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酿美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蕃,路逢

1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日:‘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则采用散体,寥寥数语,而形神兼备,《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或从此化出。作者或散或骈,运用自如,贵族与市民生活杂陈其间,凡人与狐魅诡秘邂逅,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都市风情画。《伽蓝记》在记述伽蓝时借用并发展了志怪笔法。《伽蓝记》记录了许多与伽蓝相关的神怪故事。如《昭仪尼寺》记光明寺中金像与菩萨合声喝贼事,《修梵寺》写邢峦贪据董卓财物经年而卒事,《平等寺》写寺中金像每当国有变乱之前必先发佛汗事等,都采用了志怪笔法。这一笔法承续《搜神记》并有所发展,故事情节比较复杂而富有变化,人物形象也刻画得较为丰满生动。《伽蓝记》的志怪描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方面,标志北朝志怪文学所取得的成就。魏晋以后,志怪小说在南朝蓬勃发展,现存的志怪小说几乎全是南朝作品。《伽蓝记》的出现,表明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亦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为志怪而志怪”的写作传统,《伽蓝记》采用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志怪与史事融为一体,对后世唐传奇如陈鸿《长恨歌传》杜光庭《虬髯客传》等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伽蓝记》在时空交织、都市变迁中纳入悲壮之情。《伽蓝记》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构成了一种时空交织的网状叙事结构。杨衒之记史,在时间上往往颠倒错置,不以编年为先后,视其所记之史与佛寺的关系而定。这种严整绵密的结构,将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作者在著述时采用了两种判然不同的心态和笔调:记录寺庙时客观而冷静,叙述历史时则惰感激越。一方面,杨衒之出于北魏洛阳为天下正统的认识,对北魏鼎.盛的国力和中原文化充满自豪之情;而凡牵涉南朝的人事,则皆以“吴儿”“伪齐”“伪梁”称之,鄙视意味甚浓。另一方面,作者在叙事之中流露出相当浓郁的感伤情怀,尤其在叙述北魏灭亡时,笔物往往带着悲怆难抑的感情。总之,《伽蓝记》以京都大赋和骈散结合等笔法书写北魏洛阳城,集聚了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展现出中古都市文学空间化叙事的新视野,有着震撼心灵的穿透力。《伽蓝记》的都.市书写,为后世都城文学树立了典范。(摘编自王建国《〈洛阳伽蓝记>的都市书写》)材料二:洛阳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于此,直到孝静帝天平元年迁都邺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孝文帝推行改革后,洛阳城达到空前的繁荣,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四十年间,修建寺宇达到一千三百余所。这些浮图建筑的壮丽、装饰的华美和贵家的豪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洛阳的伽蓝不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经历了巨大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

2《洛阳伽蓝记》共五卷,依次写城内和城之东南西北五个区域。其以北魏佛救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以史家的态度、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内容相.当丰富,其史料价值历来为史家所推崇。文笔简洁清秀,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典籍“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将丰富的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颇受历代文史专家推重,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北朝文学双璧”。(摘编自“北地三书”——《洛阳伽蓝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书地理志崇尚实用,六朝时期的地志地理与文学相互渗透融会,更加注重描写自然山水和记述人文轶事。B.《伽蓝记》中关于刘白堕善酿美酒的记载,对后世小说《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有很大的影响。C.《伽蓝记》发展了志怪笔法.把真实与虛构相结合进行创作,将志怪与史事融为一体,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D.洛阳之所以寺宇繁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孝文帝推行改革,使都城洛阳空前繁荣;二是贵族阶层佞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魏都城洛阳,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承续华夏正统的地方。B.魏晋以后,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不均衡,《伽蓝记》的出现,填补了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的空白。C.《伽蓝记》中既透出杨衒之对北魏鼎盛国力和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又有其悲怆难抑的感伤情怀。D.杨衒之立志“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意为让后世借《伽蓝记》了解.洛阳的繁荣。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伽蓝记》中描写高阳王元雍的府宅:“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字。”这里的“飞檐反宇”是从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之语化用而来。B.《伽蓝记》保存的有关建筑园林、教法流播、民俗风情等大量资料,表明北魏统治者推行的汉化与佛教法化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C.《伽蓝记》中“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案成群,俊民满席。丝桐.发响,羽觞流行,许赋并陈,清言乍起”,用骈俪手法记述贵族文人的交游和雅集。

3D.《伽蓝记》卷二《崇真寺》写比丘惠嶷死后复活,详细叙述了阎罗王检阅之事及刘宣明,死后尸行百步之事,采用了志怪笔法。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有文论评价,整体组织上善于经纬.融史笔与文采于一炉是《洛阳伽蓝记》一书的不可多得之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报喜张建林早晨六点,镇兽医站站长老刘洗漱完毕,正在准备到市上开会的日常用品,接到了村民要求出诊的电话。电话是西王村李三娃打来的。三娃家养了十几头奶牛,这些年,靠这些牛,供了两个大学生。三娃说:“叔,一头牛卧下起不来了,你赶紧下来看一看。”老刘问:“咋回事嘛?”三娃.说:“这头牛前两天发烧到四十度,我打了退烧消炎针,后来强了些。昨天上午就卧下不起了。”老刘在电话里对三娃说:“我今天要到市上开会,十一点半前报到,一会儿让站上的实习生小王下去给牛看病用针。”三娃拖着哭腔说:“叔,小王可能看不了,严重哩!等你开完会回来,这头牛恐怕就没命了。”老刘生气道:“早干啥去了?昨天晚上为啥不打电话。”三娃不吱声了。老刘看了看表,差二十分钟不到七点,说道:“你在牛场等着,我和小王马上下来。”三娃在电话里面应了。不到十分钟,老刘骑着摩托带着小王驶出了兽医站。进了牛场的第一眼,老刘看到病牛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三娃双手抱着头,蹲在牛跟前。妻子月梅正在手指舞动地数落他:一头好好的牛,叫你把它治成这样!这头牛要是搭救不过来,咱俩就离婚。老刘朝月梅摆了摆手,径直走到牛跟前,脚尖朝牛背上踢了踢,牛瞪着眼抬了抬头,看了看他,头又无力地平摆在地上。老刘让小王在奶牛尾部插上体温计,自己取出听诊器,双目微闭,老僧入定一般,谛听奶牛胃部、肺部、心脏的声音,然后用手揉了揉乳房,察看有无肿块,顺势在四个乳头挤了几把奶,看有无奶炎发生。毕了,把听诊器交给小王,让小王听。老刘取出体温计,三十九度半,比正常体温高出一度。低烧。

4待小王听完,老刘对小王说:“牛场其他牛情况正常,排除流行病。奶牛产犊半月,乳房正常,体温高一度,你根据自己的听诊情况,判断一下牛的疾病。”小王迟疑半晌,说:“刘老师,牛会不会是产后瘫痪?”老刘摇摇头,瘫痪一般不会发热。——胃音正常、心律正常、肺部没有感染,会不会是产后子宫感染,要不,牛怎么躺下不食不喝了呢?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老刘问三娃:“牛产后有无大量退出恶露?”三娃说:“前几天退了点儿,量很少,后来再没见退。”“牛发病前除了体温高,有无其他表现?”老刘问。“后蹄有时不停地踢肚子。”三娃答。牛肚子痛!看来,子宫真的出问题了。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老刘脱去自己的新外套,穿上工作服,戴上一次性长袖手套,跪在地上,給奶牛作直肠检查。十多分钟后,老刘站起身,果断确诊:子宫大量蓄液,引起全身感染。老刘洗完手,一边开治疗处方,一边给小王讲解:看病要多问诊,像这头牛,流行病排除,肺部没有感染,胃音心律正常,乳房没有发炎,又是产后,轮也轮到子宫问题了。小王信服地点了点头。这牛发热原因就是子宫蓄脓,从而引起全身感染。老刘穿好衣服,对三姓说,让小王给牛打针。自已要到市上开会,不敢耽误。又对月梅说:“不要埋怨三娃,三娃前期的肌肉针,抑制了肺部感染,只不过他仅是对症下药,没有查到问题的根本。”三娃两口子说着感激的话,目送老刘骑摩托驶出牛场。开完会,老刘早早在酒店睡下了。夜半,一个电话惊醒了老刘。他拿起手机一看,是三娃打来的。深更半夜,三娃打什么电话?难道是因为牛的事?他很快接通电话。三娃二话没说,却在电话里放声大哭。老刘的第一反应是:三娃把牛撂了。可他又想,不会呀!牛的情况不会严重到几个小时就毙命的程度。难道小王用错了药?老刘就在电话里喊:“三娃,有事说事,你哭什么哭?”三娃还是个哭。老刘说:“再哭我挂电话了啊。”三娃这才止住痛哭,说:“叔,牛站起来了。”老刘恨得牙根发痒,大骂:“三娃,你想要我的老命哩!大半夜,你以报丧的方式报喜,谁心脏受得了?”三娃说:“叔,我想哭,我哭出来心里好受些。将近三万元的牛,我真怕折了啊!”老刘说:“叔知道你压力大,可你也不能上来就哭呀!你心里舒坦了,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叔,我错了,我不该半夜惊吓你。”三娃认错道。老刘说:“叔理解你的心情。牛是命,牛一旦有个病痛,全家人跟着担惊受怕!现在,牛的健康状况咋样?”三娃说:“小王打完针三个多小时,牛就卧着不停地倒沫,又过了两个来小时,牛就站起来了。在地上寻东西吃。我就给它饮了些清水,又少喂了点儿草料。”“好!”老刘说,“牛回转了,就说明治疗方向正确。这两天,给牛少喂点儿,会慢慢恢复正常的。”三娃说:“叔,牛好了,该感谢你哩!”老刘说:“不用,叔是个兽医,给牛看病,是我的职责。”三娃又说了些感激的话,就挂了电话。三娃打了电话,心里轻松了。老刘在床上翻来覆去,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5他躺在床上,给小王发微信:三姓来电,牛已大有好转,效不更方,明天继续用药,连.用三天。然后,他打开台灯,披衣下床,从包里找到笔记本和笔,记录下这个特殊的病例。这一夜,他注定要失眠了。(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早干啥去了”,表明老刘这个人脾气暴躁,此时的他因为三娃迟打电话而不满。B.月梅心直口快,爱惜钱财,不讲情义,她不断地指责三娃,让三娃受到了困扰。C.三娃两次打电话都哭了,两次哭中蕴含的情感不同,一次是害怕,一次是激动。D.结尾“注定”一词表明:三娃突如其来的电话惊扰到了老刘,老刘才会失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王是一个实习兽医,他在文中不可或缺,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小王对牛疾病的判断,衬托出老刘水平之高。B.“给牛治病”是本文的线索.这条线索突显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小说内容围绕这条线索展开,揭示了主题.表达了对老刘的赞美之情。C.“报喜”这个标题颇能吸引读者,它概括了小说中最重要的情节,“以报丧的方式报喜”用语诙谐幽默,具有“带泪的微笑”的戏剧效果。D.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其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双目微团”就抓住了老刘细微的神情表现其形象。8.小说将三娃夜半给老刘打电话的情节描写得非常精彩,请简要分析这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9.小说中老刘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饱满,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6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补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枢尝被召人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B.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C.姚枢尝被召人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D.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第,即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朝廷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B.甲寅,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既可纪年、月,又可纪日。C.太学,是古代国立与私立的最高学府,这一名称最早始于我国的西周时期。D.国子祭酒,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隶属国子监,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衡幼年便聪颖异常,他七岁时曾问老师“读书的目的”,后来.许衡的父母认为老师学识不足,不适合再教他,就辞退了老师。B.许衡道德高尚,在魏州时.逐渐受到人们的追随;回到怀州之后,他积极倡导同乡人根据礼法进行婚丧娶嫁,这种做法渐渐兴盛起来。C.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时.征召许衡来感化教育秦地百姓,战乱之后的秦人听说他要来主管教育,所有的人都高高兴兴地前来学习。

7D.许衡热心教育.当皇帝任用他教育蒙古弟子时,他很高兴,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觉得通过自己的培养,蒙古子弟将来可为国家所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2)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14.文章记述了许衡求学的过程,请根据文意概括许衡拥有很高才学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①。大都②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③,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注]①旧过:以前去过。②大都:大概。③合:交融。15.下列对这首许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侍御被贬谪到蛮荒之地闽中,高适写了这首五言律诗为他送别。B.颔联写闽中不见秋雁,但见夜猿,突出了郑侍御被贬之地的荒凉萧索。C.此去闽中不仅山高岭峻,云雾缭绕,而且多有瘴疠之气,危及生命。D.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雨露”和“风波”各有其比喻义。16.后人评价此诗“慰勉备至”,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抒发对友人的深挚情谊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长干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与《氓》一诗中的“,”两句意境相近。(2)《登高》中,杜甫用“”一句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用“”一句,既道自身命运困窘,也写国运艰危。(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的红岩文化。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后。小说一出,,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多次重印。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地行动起来,纷纷著文介绍。书店门前,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到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红岩热”还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长期以来,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围绕小说《紅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久负盛名赞不绝口千金难买不约而同B.赫赫有名赞不绝口洛阳纸贵殊途同归C.赫赫有名好评如潮下金难买殊途同归D.久负盛名好评如潮洛阳纸贵不约而同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B.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C.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D.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就生物钟而言,①,有人则是晚睡晚起的“夜猫子”。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夜猫子”如果违背生物钟作息,或更易抑郁、幸福感低。

9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医学库中提取超过45万名英国成年人的数据,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这些基因是否与重度抑郁等七种心理问题和幸福感感受存在因果关联。他们还要求②,内容包括在问卷上写出自己的幸福感以及生物钟类型。研究人员分析了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英国生物医学库中超过8.5万人的睡眠数据,结果显示,③,人就越可能陷入抑郁、焦虑,同时幸福感较低。研究人员认为,社会通行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更有利于早睡早起者,(),导致情绪受影响。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夜猫子”因需早起上班而违反了自身的生物钟B.因为上班要违反自身生物钟被迫早起的“夜猫子”C.造成了“夜猫子”因为上班要违反自身生物钟被迫早起D.因而违反自身生物钟被迫早起上班的“夜猫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奋斗史,是守初心、担使命、勇作为、不断取得胜利的光荣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辩是非。”本学期开学初,学校改造设计了一面党史墙,并通过画黑板报、摆放宣传展板、播放校园广播等形式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学校还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给校刊《奋斗》投稿,谈谈你对中学阶段加强“党史”教育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肇庆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B[解析]原文“《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或从此化出”,是一种推断,选项说“有很大的影响”,说法绝对化。2.(3分)C[解析]A项错在两点:一是“一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是有一个起止时间的:二是“是承续华夏正统的地方”,这只是杨衒之的看法,

10不是公认的结果。B项错在“填补了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的空白”,原文是“《伽蓝记》的出现,表明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亦有一席之地”,这并不能表明北朝当时没有志怪小说,因此不能说是“空白”,曲解文意。D项错在“意为让后世借《伽蓝记》了解洛阳的繁荣”,杨衒之的意思其实是让读者了解北魏佛教的隆盛景象。3.(3分)B[解析]A、C、D三个选项分别从“借鉴京都赋艺术手法描写园林之美”“采用骈散相间的散文体式描绘都市风情”“在记述伽蓝时借用并发展了志怪笔法”三个角度论证了分论点,可以作为论据。而B项“北魏统治者推行的汉化与佛教法化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与本文论点不吻合。4.①文章先将六朝时期的地志与史书地理志作比较,点出《伽蓝记》为六朝时期地志的代表,指出.其写作特点以及开都市记体文学之先河的作用,②然后分别从“借鉴京都赋艺术手法描写园林之美”等四5.①《伽蓝记》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构成了一种时空交织的网状叙事结构,此结构严整绵密,将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②本书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人物传记市井景象等,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③记述园林建筑都市风情以及伽蓝时虽使用的方法不同,但其语言都简洁整.饬,极富文采和文学性。(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3分)C[解析]A项,“暴躁”错,“早干啥去了”表明了老刘负责任的一面,他因为担心牛显得稍急躁了些,但不是“暴躁”。B项,“不讲情义"不正确,月梅说离婚只是--时气愤之语,作者借此来表现这头牛的贵重。D项,老刘注定要失眠是因为他要记录下这个特殊的病例,这表现了老刘作为曾医的职责。7.(3分)C[解析]“具有‘带泪的微笑’的戏剧效果”分析不正确。“带泪的微笑”中“微笑”指文本语言非常幽默,让人在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笑出声,而“带泪"则指幽默的语言之下所蕴含的沉痛感情。故C项不正确。8.①情节方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交代了为牛看病事件的结局,同时“你以报丧的方式报喜”扣住了题目;②人物方面,细腻地展现了老刘的内心世界;③主题方面,凸显了老刘急人所急、尽职尽责的精神;④读者方面,对话充满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个角度加以论证,③最后总结并点明其意义。(每点1分,语句通顺、逻辑正确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

11①老刘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兽医,能够急他人之所急,他得知三娃家牛病重,抽时间赶过去,为牛看病。②老刘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兽医,他为牛治病询问详细,仔细观察,断准病因,对症下药,并及时总结经验。③老刘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给小王讲解医学知识,培养小王的能力。④老刘是一个善解人意、不求回报的好人,他劝解月梅,寬慰三娃,令人觉得温暖。(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10.(3分)B[解析]“京师”是一个词,指天子居住的地方,且“师”不是后一句的主语,其主语是“姚枢”,故“京师”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庭有果熟烂堕地”,“有”表存现,“庭”表地点,是果堕之地,并非前文“衡拒不受”之地,故排除C项。“亦不睨视而去”,“而”是表修饰的连词,“不睨视”修饰“去”,故排除D项。参考标点符号: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11.(3分)C[解析]“太学,是古代国立与私立的最高学府”错误.应为“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12.(3分)A[解析]“许衡的父母认为老师学识不足,不适合再教他.就辞退了老师”错误,由原文“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句可知:老师辞去时,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但没能留住。13.(1)老师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每次教他读书,他又能够问书文的旨义。(“奇”“授”各1分,句意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如果家里财产有富余,许衡就把它们分给同族的人以及那些贫穷的学生。(“以”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4.①幼时聪颖异常,天资不凡,多任教师的不断教育;②旺盛的求知欲(主动求知);③专注勤奋,身体力行。(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12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教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每次教他读书,他又能够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你家的儿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而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地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几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富余,许衡就把它们分给同族的人以及那些贫穷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他就把自已的雪斋让给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决推辞不接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也不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15.(3分)B[解析]错在“不见秋雁”,颔联是说“秋雁少”,并非没有。16.①诗人担心友人因被贬而心中不平、不安,所以--开始就劝慰友人不要对被贬之事产生恨意;②然后诗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友人如实地介绍了闽中荒僻而艰苦的环境,让友人早做准备;③最后诗人劝慰友人,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友人要珍重,注意旅途中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他“风波”。(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句1分,共6分。加、减字或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8.(3分)D[解析]久负盛名: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此处是说红岩文化名声好,而不是“显赫”,故选“久负盛名”。好评如潮:比喻赞扬的评价很多。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赞不绝口”的主语应该是人,此句的主语是书,故选“好评如潮”。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千金难买:形容某物的珍贵.不能用金钱买到。此处是说小说颇受欢迎,风行一时,故选“洛阳纸贵”较好。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的是行动一致,而不是结果--致,所以要使用“不约而同”。

1319.(3分)B[解析]“展开了”应改为“展开的”,否则句子无主语,排除A.D项。“导致了”后面一般是不好的结果,应改为“形成了”,排除A.C项。“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与前面的句子属于同-个句子,保持了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更强,排除C、D项。20.①排比句是由“时而谈到……时而谈到……时而谈到……也时而谈到……”的句式构成的,“威武不屈的许云峰”“坚韧倔强的江姐”“勇敢沉着的成岗”“长期装疯的华子良”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四个句子句式结构一致。②将《红岩》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优秀品质简练而集中地写了出来。句式整齐,结构相同,语言凝练,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21.(3分)A[解析]根据后句“导致情绪受影响”可知,B、D项衔接不紧密,故排除。所填语句应与上句形成对比,所以开头用关联词“而”更合适,故排除C项。22.示例:①有人习惯早睡早起②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③作息越是背离生物钟(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23.[写作指导]试题材料一共有三段。第--段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的评说,其中“守初心、担使命、勇作为”写的是党的奋斗,“不断取得胜利”是党奋斗的结果。第二段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指出了学史的重要性。结合本材料,写作时所论的“史”应是党史。第三段是对学校党史学习情况的介绍。写作时,应当以“守初心、担使命、勇作为、不断取得胜利”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党史的内容,应当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作为学习党史的作用。另外,写作时还应从大到小,从国家谈到个人,指出学习党史会对个人的成长有怎样的助力。[参考立意]①学习党史,砥砺人生。②学党史,明得失。③在党的熏陶下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