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

ID:83228595

大小:303.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7-05

上传者:不会吐泡的鱼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6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7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8页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_第9页
资源描述:

《LYT 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B39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ProductionofAuriculariaauricularSpawnedBag(标准发布稿)本电子版为标准发布稿,请以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7-06-05发布2017-09-0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

1LY/T2841-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不涉及专利技术。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焕春、李淑玲、栾泰龙、杜运长、付静、郭劲鹏、赵祥君、施汉钰、金虎、张文艳、徐绍娣、孙鑫河、刘坤。I

2LY/T2841-2017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包生产的环境及厂房,厂区布局,工艺流程及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记录和留样,包装、储运和标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黑木耳菌包的技术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5483石膏和硬石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9169黑木耳菌种NY/T119饲料用小麦麸NY/T122饲料用米糠NY/T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环境及厂房要求3.1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无积水,周围无工业三废和畜禽舍、垃圾(粪便)场、食用菌栽培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水泥厂、石灰厂、火力发电厂等)的地方,远离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3.2场地应远离污染源和主要交通主干线300m以上,且交通方便。3.3场区应有水源、电源,宜有调温设备。3.4厂房结构宜砖木、砖混、彩钢结构,水泥地面,四壁及天棚表面白色、光洁。3.5场区应干净整洁,保持环境卫生。应防止场内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厂区布局4.1布局要求生产场地划分为原料区、操作区、无菌区、培养区四个区域(见资料性附录A)。1

3LY/T2841-20174.2原料区原料区应为单独区域,原料尽量随用随进,减少储备量。4.3操作区操作区配料分装,应和无菌区、培养区隔离,每次生产完毕应做好地面、设备的清洁。4.4无菌区4.4.1无菌区范围及要求无菌区包括灭菌间、冷却间、缓冲间、接种室。无菌区在场区上风口。4.4.2灭菌间灭菌间应保持洁净。4.4.3冷却室冷却间应有通风设施,宜有降温、洁净设施。4.4.4缓冲间和接种室缓冲间应配备工作服、专用鞋、工作帽、口罩。接种室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接种室和缓冲间高度应在2.2m~2.4m之间。接种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接种室内壁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接种室内不应安装下水道,宜有通风过滤设施。接种室两天以上未使用,再次使用前应进行一次密闭空间消毒。保持接种室清洁,接种人员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接种室。接种室每批次操作完毕后须做好清洁,地面、角落及轨道槽内料渣要打扫干净。4.5培养区培养区应有可调节温度、湿度及有通风功能的设备和设施。5工艺流程及管理要求5.1工艺流程备料→配料→预混→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管理。5.2生产原辅料5.2.1锯末应采用无霉变阔叶树种锯末,但桉树、香樟树等含抑制性物质的阔叶树除外。不宜采用松树、杉树等针叶树种锯末,如利用可用陈放或经石灰水浸泡、发酵处理,且添加量一般不超过20%。5.2.2麦麸2

4LY/T2841-2017不得使用添加防腐剂的麦麸,其它指标符合NY/T119规定。5.2.3米糠不得使用添加防腐剂的米糠,其它指标符合NY/T122规定。5.2.4石膏符合GB/T5483规定。5.2.5石灰应符合NY5099-2002规定。5.2.6水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5.2.7其他其他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5.3菌种选择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品种。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69规定。5.4推荐配方a)锯末81.5%、麸皮(或米糠)15%、豆粉2%、石膏1%、石灰0.5%;b)锯末81.5%、麸皮(或米糠)12%、豆粉2%、玉米粉3%、石膏1%、石灰0.5%。5.5拌料将各种原辅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不结块,含水率达到58%~60%,pH达到7.0~7.5为宜。5.6装袋拌料后5h内利用装袋机装袋,宜使用(16~16.5)㎝×(35~38)㎝×0.04mm食用菌菌袋,装袋时料松紧适宜,单袋菌包湿重应在1.25kg~1.5kg。5.7封口装袋后清理袋口并用窝口机窝口插棒,检查菌袋壁,无拉薄、磨损、刺破。5.8灭菌菌包放置在周转筐内。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时,应在排冷气后4h~5h内使中心料温达到98℃以上,并继续保持8h~10h;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排冷气后达0.15Mpa压力,料温126℃维持2h~2.5h。5.9冷却菌包在冷却室冷却至30℃以下。5.10接种3

5LY/T2841-20175.10.1接种设备电子超净工作台。5.10.2接种操作要求接种应按以下要求操作:——操作人员进入接种室应先在缓冲间更换工作服、穿专用鞋、戴工作帽、口罩;——菌种应在缓冲间进行表面消毒;——电子超净工作台使用前提前30min打开;——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应动作快捷、轻盈,拔棒、播种、封口默契配合。5.10培养5.10.1培养环境应在使用前3d~5d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5.10.2堆放方式培养架边菌包横向放,层数不超过4层,第2层每左右相距3、4只菌袋留一个透气观察孔;培养架中间菌包纵向放,菌包每2只一对,袋口向外,每对与每对之间留5cm左右的隔缝。5.10.3环境调控5.10.3.1温度接种后1d~10d,菌包温度宜控制在26℃~28℃;10d~20d,菌包温度宜控制在22℃~25℃;20d后,菌包温度宜控制在20℃~23℃。5.10.3.2湿度空气相对湿度40%~70%。5.10.3.3通风保持培养场所通风良好,温度超过5.10.3.1规定时,进行强制通风、疏散。5.10.3.4光照应保持暗光培养环境。5.10.4检查每日早午二次观测培养室温度、湿度和菌包温度,按5.10.3及时调整培养条件。在接种后10d、20d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污染菌包。5.10.5成熟标志在5.10.3条件下,经过30d~40d,菌包长满白色的菌丝。5.11运输4

6LY/T2841-2017应在25℃以下运输。运输时应有防震、防尘、防雨淋、防冻、防杂菌污染措施,不应与有毒物品混运,不得挤压。6病虫害防治6.1病虫害防治方法6.1.1物理防治生产中宜采取以下措施避免黑虫害发生:——选用抗逆性强的黑木耳菌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净化生产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培养场所周围挖深为50cm的环形水沟防病虫迁入。——发现菌包出现杂菌、害虫,应及时处理。6.1.2化学防治在接种与培养菌包阶段消毒、杀虫、灭菌,必要时可使用农药,所用药剂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7生产记录与留样7.1生产记录每个菌包厂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内容包括所有生产投入品的台账记录(种类、来源、购买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购买单据,生产过程记录(生产时间、拌料配方、灭菌条件、使用菌种、培养和储存条件等),病虫害控制物质的名称、成分、使用原因、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等,记录应保留一年以上。7.2留样黑木耳菌包按菌种来源、制作方法和接种时间分批编号。按批随机抽取样品留存。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包量的0.1%随机取样,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少于10袋;抽样量超过100袋,可进行两级抽样。7.3样品贮存在4℃~10℃干燥条件下储存,出售后不超过30d。8包装、储存和标识8.1包装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纸箱等包装或者周转筐,内附产品标签和使用说明(包括菌种种性、培养基配方及适用范围等)。8.2储存5

7LY/T2841-2017在4℃~10℃干燥条件下储存,不超过60d。8.3标识产品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品种名称、生产单位、厂址、联系电话、出厂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数量、执行标准等内容。6

8LY/T2841-2017附录A(资料性附录)厂区布局示意图拌料设备筛料设备装袋设备原料区操作区灭菌间灭菌间灭菌间冷却区培养区缓冲间接菌区中转间接种间培养区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