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保障猪群健康生长演讲人:郑占众吸烟有害健康!
1近几年来,猪群健康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健康是养猪的基础,也是保障猪群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生物安全是一个猪群疾病控制策略,通过它来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并且从现有环境中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因此,猪场必须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21、场址选择猪场的场址是控制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阻止疾病传播的天然屏障就是足够的距离,因此,尽可能的使猪场座落在相对隔离的区域内。新建猪场在建场之初,最好邀请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调研和论证,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生产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考虑建场的地点,使场址符合要求。
31.1 选择场址的标准: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排污方便,供电、交通、通讯便利,远离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2000米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周围有围墙或其它有效屏障。1.2 猪场的性质:选址时还要考虑到猪场的性质,如果是育种场(原种场),则选址的要求更严格一些。现在有些原种场纷纷依山建场,就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防疫条件以保证猪群的高度健康。
4常用分析方法――圆点图。选址时,以拟建场为圆心,分别以1千米、2千米直至10千米为半径画圆,标出每个园内相对应的村落、工厂,尤其是养殖场、屠宰场等更应明确标出。圆点图画好后,在据图综合分析该地点建场的可行性。
5
6
7
82、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总的原则是,在保证防疫卫生要求的前提下,按最佳生产联系安排各功能区和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各功能区要相互隔离;人员、猪群、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同时还要考虑主风向、地势和栋舍间隔距离等。一般情况下,整个猪场可分为五个区。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距生产区200米以上,处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9生活区:为生产区职工生活、休息与文化娱乐场所,同时还包括饲料车间,药房,机械维修室等,处于上风向或侧风向,距离生产区50米;生产区:包括种猪舍、产仔哺乳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人工授精室、值班室等,是猪场的主要建筑,猪舍排列顺序也是卫生防疫的重点区域。:种公猪舍、配种及观察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育肥舍→销售
10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化验室、消毒室、隔离舍等,距生产区50—200米以上;环保区:包括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垃圾场等,距生产区50—300米以上。各区之间要设置防疫屏障,如防疫沟、围墙、隔离林带,也可种植青饲料。另外,如果土地面积足够大,亦可将生产区分为二点式或三点式。各区之间间隔200米以上。
113、猪场规模猪场规模越大,每天产生的易感猪越多,越不利于防疫。猪场规模以每个场不超过500-600头基础母猪为宜。如果饲养母猪头数较多,可建立若干分场,每个场500-600头基础母猪,间隔300米以上。疾病从1头猪传染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N)与猪群数量(n)的关系为:N=n2-n,也就是说,存栏100头猪的猪场比存栏10头猪的猪场,疾病传染给其它猪的可能性大了100倍。
124、引种引进新猪是将疾病引入猪场的最便捷的途径。因此,猪场应谨慎引种,或从尽可能少的种猪场引种。每个猪场都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每次引种都有可能将本场没有的致病微生物引进来。因此,为了保证猪群健康,要做好以下工作。4.1资质调查。查看拟引种场是否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最好是国家级种猪场或省级种猪场。一些无资质场出售的种猪性能和健康状况都没有保障。
134.2信誉调查。多渠道打听拟引种场种猪的性能、健康状况、抗逆性、售后服务和管理水平等情况。客户的口碑是最好的评价,切莫迷信广告宣传。4.3健康调查。对拟引种场的猪只抽血化验,确认没有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等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如果从兰耳病阳性场引种,最好鉴定一下是否是高治病性兰耳病,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防范工作。4.4车辆安全。联系好的运猪车必须提前认真仔细冲洗、消毒,如能再用塑料布密封进行甲醛熏蒸消毒则更为理想。最好用自备车。
144.5运输安全。长途运输对猪来说应激很大,最好有饮水设备,冬天注意防寒保温,夏季注意防暑和雨淋,还要防止因密度过大猪只相互挤压而受伤。4.6隔离与适应4.6.1猪引入后在隔离舍隔离30天以上。如果没有引种隔离舍,也要在距离生产区较远、相对独立的空栏内进行隔离。4.6.2新引进的猪由于运输应激,到场后可以先饲喂一些青绿饲料,供应清洁饮水,然后在少量喂料,逐渐恢复自由采食。料中可添加电解多维、抗菌素等饲喂7-10天,防止因抵抗力下降而引发其它疾病。
154.6.3由于引进的猪与本场猪存在不同的致病微生物,因此,待猪群稳定后,可用本场健康母猪粪便与引进猪接触适应,如无不良反应,可以赶一头本场健康母猪与引进猪混群接触,使新引进猪与本场猪逐渐相互适应。4.6.4隔离期内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如猪瘟,伪狂犬,五号病等。4.6.5隔离期结束后,经本场主管兽医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确认猪群健康后方可并群。
165、消毒与卫生5.1预防性消毒(日常消毒):分为环境消毒、人员消毒、用具消毒、带猪消毒、进场物品消毒等。5.1.1门口:办公区、生产区和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药,消毒药使用3%-4%的火碱溶液,冬季气温低时可加入一定数量的食盐以防止冻结。5.1.2人员进入办公区:首先洗手,通过消毒通道,踩消毒垫,然后在紫外线灯下照射5分钟左右,换一次性工作服进入办公区;人员进入生产区:在办公区专用隔离室隔离24-72小时后,经淋浴30分钟以上,换上场内工作服方可进入生产区。
175.1.3进场物品的消毒:所有进场的物品一律经过熏蒸消毒24小时;5.1.4场区和带猪消毒:全场统一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消毒药种类;用量以每平方米200-300毫升为宜。5.1.5空舍消毒:消毒程序:彻底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要自上而下,连同舍内工具一起冲洗,随后喷洒消毒剂,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等熏蒸24小时后空舍干燥3-5天,进猪前再喷洒一遍消毒剂。5.1.6日常工具的消毒:场内使用的工具,如转猪车、粪车、垫板、电热板、维修工具等都要定期清洗、消毒。
185.1.7注射器、针头等器械的消毒: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等用完后清洗干净,在高压锅内消毒30分钟以上。5.1.8疫苗瓶的消毒:每次使用过的疫苗瓶,要用专用消毒工具蒸煮30分钟以上,集中收集处理;兽药瓶使用后也要集中收集后处理。5.1.9进场车辆的处理:原则上场内、场外车辆要分开使用。如转猪车必须进场,则进场前要认真消毒。5.1.10装猪台的消毒:每次使用后要清扫、冲洗,消毒,售猪人员最好专职使用,如果做不到,每次售猪后售猪人员的雨靴、衣物等要洗净,用消毒药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5.1.11猪体的消毒:母猪进产房前、配种前、母猪分娩前均要洗刷消毒。
195.1.12术部消毒,如剪耳号、断尾、手术等,使用工具每用完一窝后进行洗刷、消毒,术部也要认真消毒。5.1.13饲料袋消毒:饲料袋最好一次性使用,如果循环使用,则要进行彻底的消毒。5.1.14隔离舍、解剖室、兽医室、药房、粪污处理区等要定期消毒。5.2即时消毒(随时消毒):当个别猪发生疫病或突然死亡时,要及时对所在栏舍和发病猪只进行消毒及无害化处理。5.3终末消毒(大消毒):对全场进行彻底清理后消毒。主要用于全场环境消毒、转群空舍后消毒或发生烈性传染病解除封锁前的大消毒。
206抗体和疾病监测现在猪场发生疾病多为混合感染,单一病原的感染已经不多见,可以是病毒+病毒,也可以是病毒+细菌,有时寄生虫、霉菌也不甘落后,助纣为虐,因此,单靠临床检查和尸体剖检很难进行确诊,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对所发疾病进行确诊,还要对主要传染病定期进行抗体监测。6.1抗体监测
216.1.1目的:通过抗体水平的监测,评价免疫注射的质量、为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发现猪群中隐性感染者。6.1.2频率:每4-6个月1次,发病时随时监测6.1.3内容:猪瘟、伪狂犬、兰耳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等,其它需要检测抗体的根据本场情况而定。6.2疾病监测,通过化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确定猪场是否存在某些疾病,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净化、控制等防制办法。疾病监测的频率一般每6-12个月1次。
22常规监测的病毒病有:猪瘟、伪狂犬、兰耳病、细小病毒等;其它需要监测的疾病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等。另外,在发生疾病时,可采取病死猪的相关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然后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出敏感的防治药物,从而提高药物防治的效率。6.3饲料、水质监测:全价饲料应定期监测均匀度,防止营养成分混合不均;有条件的还需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是否超标;饮用水每年应检测1次,确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236.4疾病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猪群生产数据如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疾病流行状况如疾病种类、发病率、死亡率、防制措施的实施及效果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发现疾病变化的趋势,找出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分布的因素,以制定和改进防疫措施;通过长期、系统的监测,统计、分析,以对疾病进行预测预报。
247、日常诊疗与疫情扑灭7.1猪场技术人员每天应深入猪舍,认真巡视猪群,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诊断、治疗等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饲养价值的早淘汰。7.2“五不治”:对于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可移到病猪圈及时治疗,对于无治疗价值的病猪要及时果断淘汰,可有效防止疾病扩散。下列情况的病猪应坚决不予治疗。否则适得其反。无法治愈的病猪、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治疗费用较高的病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病猪,这就是“五不治”。
257.3对怀疑或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要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治疗和控制,防止疾病扩散。当发生烈性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封锁猪场,全场和发病猪舍加强消毒,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需要上报疫情的及时上报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当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淘汰或痊愈后,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出现时,可对全场进行大消毒后解除封锁
268、无害化处理8.1病死猪及其产品(胎衣、死胎)的无害化处理猪场应建立适宜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备必要的设备。禁止病死猪及其产品随意丢弃。猪场可建立焚化炉,也可建立投尸井,井壁用砖垒好,井口用水泥封实加盖并高于地面,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和人员掉入井中。投尸井应定期消毒。8.2不得出售病猪或死因不明的猪只,有些猪场贪图小利将病死猪出售给小贩,既扩散病原,造成疫病的地方性流行,又违反了《动物防疫法》,也给群众的健康造成威胁。
278.3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8.3.1建立固定储存粪便的场所和设施,要有防止渗漏和溢流措施,还要防雨。利用生物发酵杀死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也能较好的控制苍蝇的繁殖。8.3.2提倡实行干清粪生产工艺、避免水冲式。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8.3.3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有的猪场建立沼气池,在有效处理污物的同时,还能利用沼气产生的热能给猪舍供暖,烧水做饭等,一举两得,值得提倡。
289、其它动物及产品控制9.1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9.2不得外购猪肉及制品9.3防止其它动物进入场内9.4有防鸟设施,防止鸟类进入猪舍,传染疾病。猪衣原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病都可经鸟传播。9.5灭鼠、杀虫。鼠类和一些吸血昆虫是多种猪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鼠类能传播20余种疾病,蚊蝇能传播17种疾病,因此,消灭老鼠和蚊蝇对保护猪群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910、售猪设施及人员控制很多猪场的售猪设施用后不进行清洗、消毒,售猪人员的衣物、鞋等同样不进行处理就回到生产区,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售猪车辆都要来往于猪场和屠宰场之间,或猪场和猪场之间,很容易携带病原微生物,因此售猪设施及人员的安全处理是非常必要的。10.1售猪设施要建在猪场的围墙边,并处于猪场的下风向。10.2售猪有专用通道,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3010.3售猪设施便于清洗、消毒。10.4每次用后要马上清洗、消毒;售猪人员最好专职使用,每次售猪后售猪人员的雨靴、衣物等用消毒药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10.5清洗后的污水要集中收集流入渗水井,渗水井定期进行消毒处理。10.6已经装车的猪只不能回场。10.7售猪设施要有防鸟设施。
3111、进场控制11.1消毒设施设备:办公区、生产区门口要建立消毒池,宽与道路等宽,长要大于最大车轮周长的一周半;入口处设立消毒通道,通道地面上铺消毒垫,房顶及墙壁可安装多处紫外线灯;设置洗手盆,便于进入时洗手;生产区外建立熏蒸室用于进场物品的熏蒸消毒;办公区、生产区门口要配备消毒机,对于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毒。生产区入口内要建造淋浴室,要有良好的冬季供暖设备,配备足够的更衣柜,以及进入猪场内穿的一次性工作服、衣物、雨靴。
3211.2人流:严格限制外部人员进入生产区。确实必须进场的要有场长和主管兽医的共同签字同意。先隔离24-72小时,沐浴30分钟以上,更换场内工作服、鞋、帽,按指定路线行走,经过的路线及时进行消毒。内部人员限制出场次数,回来后进入生产区处理措施同上。11.3隔离制度:没有接触动物的人员,须隔离24小时:接触过动物的人员,要隔离48-72小时。11.4物流:进场的物品方便浸泡消毒的浸泡消毒,不方便浸泡的,在熏蒸室熏蒸消毒24小时;另外,进场车辆要仔细喷雾消毒,司机不能下车;场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不能进入生产区
3312、员工卫生防疫要求12.1员工要定期到防疫部门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12.2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健康生产、卫生防疫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使健康生产、以防为主的观念深入人心。12.3进入生产区先沐浴,然后更换场内工作服、鞋、帽后方可进入。12.4员工应居住在生活区内,按时上下班,产房等车间在夜间可安排值班人员。12.5猪场最好配发工作服,雨靴等,要注意定期清洗消毒,保持衣物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污染的机会。
3412.6技术员只能在本车间工作,饲养员严禁串栋。巡视猪舍,开展防疫、治疗等工作要从健康程度高的清洁猪舍开始。拿产房车间来说,应先巡视健康的刚生猪的车间,然后再巡视日龄较大的车间,最后巡视发病的车间。12.7场内技术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疾病和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12.8猪场要食用健康猪肉,不得食用病死猪肉。以防止疾病传播和造成人员食物中毒。
3513、全进全出生产线各车间独立的栋舍,要分批次安排生产,做到全进全出,使每批猪的生产在时间上拉开距离已进行清洗、消毒,空舍。真正的全进全出能够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猪群中连续感染,交叉感染,也为控制和净化疫病奠定了基础。有些猪场仅做到了部分进、部分出,难以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如产房习惯在后期从别的栋舍赶一头刚断奶的母猪带养本栋弱小的不合格的仔猪;
36保育舍习惯在转群下床后将不合格的保育猪留下转到下一栋保育舍。这种不严格的全进全出,很容易将病原带到别的猪舍,造成连续感染。14、加强生物安全的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员工做出榜样。制度不仅仅是给工人制定的,也是给领导制定的。有些猪场的领导往往不带头执行生物安全措施,进场不更换衣物、雨靴,更谈不上淋浴,这是应该改进的。
3714、免疫接种对猪群进行有计划的接种疫苗,以产生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14.1按常规应预防的疫病:包括,猪瘟(HC)、猪伪狂犬(PR)、口蹄疫(FMD)、支原体(MH)、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其中前三项均需注射,其余四项视猪场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3814.2种猪必须预防的疫病:主要有,猪乙型脑炎(JE)、猪细小病毒(PPV)、猪瘟(HC)、猪伪狂犬(PR)等,这些疫病主要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14.3可选择性预防的疫病:如,猪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HPS),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萎缩性鼻炎(AR)等等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可有效防止疾病传入场内,并切断疾病在场内的传播,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猪群的健康,从而实现猪场的高产、稳产。
39
40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