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儒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二章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1(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
2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一)、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的文化转向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由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过程。就中国文化史而言,殷商时代兴起的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坛的巫史,便是这种神本文化的人格化体现。从西周开始,社会文化的浓郁的宗教迷信氛围渐次被注重世事的精神所冲淡。
3巫史:中华民族的第一代文化人巫史在殷商西周时代的社会宗教、政治生活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巫史不仅是社会的精神领袖,而且在政治统治机构内,也居于显赫地位。(1)卜筮龟卜和占筮龟卜,是将龟腹骨和兽骨钻孔火烤,出现的裂纹称为“卜”,依据卜的形状断定人事的吉凶。
4占筮,是计算蓍草变化的数目,得出八卦之象,依卦象推测吉凶。(2).祭祀殷商西周时,祭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祭祀活动中,巫史是权威的组织指挥者。通过这些活动,人们的愿望、祈求、心愿与自然神、祖先神的旨意得以交通,而巫史则是这种交通的桥梁。祭祀舞蹈
5(3).书史巫史的另一重要职责是记史。举凡先公先王的世系,当代君王的言行,军国要务,祸福灾祥,都在巫史的记载之列。(4).星历卜筮、祭祀、书史,都免不了涉及许多天象、历法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甲骨刻辞中,已经看到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纪录
6(5).教育日用知识,如计算、文字、礼乐射御之类,非巫史无以教之,而宗教、古籍等高深学问,更非巫史莫属。(6).医药殷商时代,治病的方法,或者祭祀祈祷,祈望神的饶恕,或者用药物治疗。不管哪种方法,都由巫来施行。相传有巫咸和巫彭等十巫,与神灵相通。云南火神祭祀
7巫史对早期中国文化的影响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8
9
10B.宗天宗天,意味着对自然神的虔诚崇拜。殷人祭风雨、祭星辰、祭山川、祭土地,但在他们心目中,地位最崇高的,乃是太阳神。崇拜太阳的殷商三星堆遗址
11C.尚鬼殷人又将祖先的忌日记为神主、庙号,祭祀某一祖先的日期,必与其忌日相符。殷代行六十甲子纪日。每旬都有人逝去,于是每旬都必须举行繁复的祭祖仪式,周而复始,不得空闲。殷人尚鬼,成为一大特殊的文化现象。日常起居,诸多禁忌,神经紧张,疑神疑鬼。祭祀祖先的宗庙
12残忍的殉葬
13
14
15(2)嗜酒风习殷人的宗教迷信与他们嗜酒风习息息相关。到了殷代,酿酒技巧已达相当水平。殷代文化遗址中的酒器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16对于殷商统治阶级来说,宗天、尚鬼和嗜酒的日趋极端,却把他们连同整个社会送进了地狱。《酒诰》对于殷人“荒顽于酒”的严厉谴责,正是对他们泛滥成灾的宗教活动和极端迷信思想的变相批判。殷商青铜酒具
17戉箙卣鼎方彝
18青铜方尊尊是一种盛酒器,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
19簋是一种盛放饭食的器具,方座簋是西周初期开始出现的新形式。鄂叔簋
20虎簋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21周文化对儒家学说的影响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制度创新:宗法建构周公的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的重要影响孔子的“德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重要思想资源周公制礼的影响
22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23
24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贫民奴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25
26制礼作乐,就是制定一套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感实现控制、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的完整礼仪和舞乐制度。即制定了一套套敬天法祖、敬德保民、缓和矛盾、维护社会安宁的生活准则。周礼包括形式和内容,“礼”为内容,一为亲亲,二为尊尊;“仪”为形式即各种礼节和仪式,合称“礼仪”。周礼大多针对贵族士大夫,影响后世最大的是婚礼和丧礼,祭祀也是影响中国文化较深的礼。与礼相配合的是乐,包括乐曲、舞蹈和歌词,是行礼时的艺术呼应,所以“礼乐”通常并称。
27(二)孔子、孟子与儒家文化的产生
28一、孔子学说及其传播1.孔子生平与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殷人后代,宋国的贵族,因在上层政治斗争中失败,流亡于鲁国,父名纥,字叔梁,做过鲁国陬邑的地方长官。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画像
29鲁国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地,以礼乐之邦著称,春秋末期,西周王朝的礼乐仍保存完好。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国公子季札来聘,请求观赏西周音乐,听后赞叹不已说:周礼尽在鲁矣。周公旦
30《论语·子罕》里,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山东曲阜)
31子贡庐墓处(孔林)
32孔子早年地位低贱,当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委吏”之类的小吏和家臣,以后主要是从事帮助贵族办理丧事赞礼的“儒”的职业,后来作过鲁国的大司寇,并一度“摄行相事”,但为时不长。他推崇西周政体,以西周社会为蓝本构建其政治理想,并四处奔走,周游列国,上说下教。孔子讲学图
33他整理三代典籍,删诗书,定礼乐。中年后收徒讲学,为后来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儒学理论体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的及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将他和学生的言行编纂整理成书,是为《论语》。《论语》是今人研究和了解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的最主要的资料。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创立了儒家学说首先,它注重人的因素,主张“仁者,爱人”。第二,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第三,希望实行“仁政”,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第四,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第五,提倡“中有”、“中和”,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35(2)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孔子兴办私学,培养了第一批儒家弟子,并奋力宣传和实践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子作为从贵族阶级没落而来的下层的“士”,他首先揭起私学的旗帜,招收弟子,推动了学术下移。孔子的思想初步形成以后,他的一生都在为宣传和实践自己的学说而努力。孔子故乡的泰山
36(3)整理了古代文化遗产孔子整理古代文献的对象主要是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诗》、《书》、《礼》、《乐》,主要在于重新编订。孔子赞《易》,阐发其中的哲理,《易传》为孔子所作。至于《春秋》则为孔子所作。
37他早期的学生子路、冉有、子贡等跟他奔走四方,为拯救乱世而呼号。他晚期的学生子游、子夏、子张、曾参等接过他讲学的衣钵,为传播文化而奋斗。仲由(字子路)
38二、孔子的思想
39孔子的思想源于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孔子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论语》残页(唐抄本)
40春秋时礼崩乐坏,孔子留恋旧秩序,也向往新事物。其哲学思想既有唯心主义成分,也有唯物主义因素,是西周天命观向战国唯物主义自然观转变的过渡环节。孔丘画像1、关于世界观
412、关于天命观孔子继承传统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观,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和人格神。孔庙大成殿雕龙柱
42《述而》: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43孔府(山东曲阜)
44孔庙(山东曲阜)
45《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463、关于知识论孔子就知识的来源和对待知识的态度,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矣;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冉求(字子有)
47虽然他设想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却又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他虽然宣称天生德於予,却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澹台灭明(字子羽)
48四等人中,生而知之者是孔子虚设的理想境界。困而不学者是孔子最厌恶的人。学而知之和困而知之才是孔子认为获取知识的可靠途径。言偃(字子游)
49孔子十分强调后天的学习,《阳货》里记载六蔽的观点: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0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六蔽吞没。因此他一生学而不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林(山东曲阜)
51《论语·述而》: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又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孔子列国行
52孔子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反对学而不思,提倡九思。孔子退修诗书(明《圣迹图》)
53孔子主张学以致用,认为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从政和实践道德: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塑像
54孔子还说: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主张把了解到的道理用于道德实践,反对知而不行或言而过其行的人。卜商(字子夏)
554、关于礼和仁礼本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典章制度。夏朝和商朝统治者用礼规范其成员的行为思想,西周沿袭夏礼商礼,并加以增补,使之完备。孔子视礼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
56周公庙制礼作乐坊(山东曲阜)
57对于周礼的完美,孔子赞叹不绝,说: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孔子重视周礼着眼于大节,认为细节可以有所损益。他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孔子行教像
58孔子认为维护周礼,必须从正名入手。他在《论语·子路》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9孔子的正名,是涉及名与实的哲学问题,其社会作用在于用周礼的形式匡正已经产生变化的社会现实。孔庙金声玉振坊
60孔子对于破坏周礼的行为一概加以谴责,他在《论语·季氏》中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61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於庭,孔子对此极为愤慨,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公冶长(字子长)
62《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仁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樊须(字子迟)
63仁在春秋时没有作为哲学概念出现。孔子赋予仁以新的涵义,使它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孔庙大成殿
64孔子的仁,包含爱惜劳动者的观点。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冉雍(字仲弓)
65子张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又解释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颛孙师(字子张)
66孔子主张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孔庙成化碑
67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认为过分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孔庙泮池
68政治上宽民,反对不教而杀,反对单纯使用刑罚的苛政,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府鸟瞰
69为了实行德政,孔子主张举贤才。《论语》: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又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林明墓群
70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德政和举贤才的主张,突破了宗法制度的礼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亲亲原则,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孔子塑像
71孔子对现实采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具有凡民有丧,匍匐以救之的精神。中庸是他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又叫中行、中道。要求人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5、关于中庸说
72《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他认为过和不及都不好,都偏离中道。端木赐(字子贡)
73《论语·先进》载,子路、冉有问孔子:听到应做的好事可立即行动吗?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回答冉有说:闻斯行之。公西华感到困惑,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公西赤(字子华)
74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对勇于进取的狂和退而洁身的狷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他厌恶的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称之为乡愿,认为乡愿,德之贼也。
756、关于伦理观孔子的道德体系是以仁为核心。仁的含义是爱人,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76浙江衢州孔庙
77对道德根源,孔子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信仰天命论,认为人的智愚善恶是先天规定的,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又肯定道德受后天条件和个人努力的影响,强调为仁由己、求仁得仁,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庙先师手植桧
78孔子很重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府重光门
79孔子强调发挥个人在道德修养中的自觉能动作用,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提出自讼等修养方法,主张在博学多闻的基础上进行反省,学与思结合,言与行一致。孔庙奎文阁
80他总结自己修养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出道德修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过程。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仁人。孔子问礼老子图(明《圣迹图》)
81孔子是中国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主张有教无类,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其弟子不少人出身贱人、鄙家。吴彬(明)孔子杏坛讲学图7、关于教育思想
82孔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干禄。《论语·为政》记载,子张学干禄,孔子回答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四川资中文庙孔子像
83他把文行忠信作为教育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学。樊迟请学稼,学圃,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庙明伦堂
84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庙明伦堂壁画
85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教学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意因材施教,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北京孔庙
86孔子是春秋时期渊博的学问家,他创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虽保留传统天命观,但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先秦,孔子及儒家思想仅是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汉朝以后,孔子思想受到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在中国历史的至尊地位得到正式确立。孔子的历史地位
87三儒家的创立及儒家思想的基本特点
88《论语·雍也》里孔子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说明儒的本义与儒家学说无关。孔子铜像
89《汉书·地理志下》载,秦始皇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载,方士侯生、卢生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害怕骗术败露而逃,秦始皇大怒,把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兵马俑(秦)
90许慎《说文·人部》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可见儒的本义是指术士。许慎(东汉)
91据《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唐贾公彦疏: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郑玄(东汉)
92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儒原本指为贵族提供服务的巫、史、祝、卜等。经过社会动荡,儒失去原来的地位,由于他们熟悉贵族礼仪,又以相礼为业。
93孔子本以儒为业。《论语·子罕》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又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他通晓礼仪,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庙璧水桥
9434岁时,鲁国人孟懿子以及南宫敬叔来向他学礼。此后学生逐年增多。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孔子塑像
95孔子的教育活动,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形成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儒家。台湾高雄孔庙
96古代学派命名有两类情况:1.以学派思想或理论命名,如法家;2.以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如墨家。孔庙大成殿内景
97儒的本义训柔,柔是温和的意思。例如《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柔声就是声音温和。柔不是冷,也不是热,而是适中,这正是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曾参(字子舆)
98最早总结儒家思想特点的是西汉司马谈,他在《论六家之要旨》中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若夫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不能易也。江苏南京夫子庙
99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说,儒家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颜回(字子渊)
100儒家的特点:1.以孔子为宗师,把孔子的言行视为最高准则;2.以诗、书、礼、易、春秋为经典;3.提倡仁义,把仁义作为行为准则,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4.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5.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101儒学就是封建宗法主义。它体现儒家独有的社会理想,希望把封建制社会建设成像原始社会父氏家长制那样的宗法共同体。在共同体内,人们既可以别异,又可以合同。孔子石刻像
102别异是按血缘亲疏厚薄以区分上下贵贱的等级。合同是使各种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相亲相爱,和谐融洽。合同的原则是亲亲,别异的原则是尊尊。这个原则的结合,就是礼乐制度的本质。孔府前上房内景
103《礼记·乐记》篇记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又说: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就是说,合同和别异这两个方面应该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孔庙鲁壁
104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对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的美化。儒家在父系家长制中加进封建制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封建宗法主义。孔子创立儒学时,已经明确提出封建宗法主义的基本原则。他的仁就是合同。他的礼就是别异。孔子思想的核心不是仁,不是礼,而是仁和礼的统一。
105四、儒家思想的分化
106孔子是儒学创始人。儒学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即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正强调宗法思想。孟子曾概括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塑像
107孔子死后,儒家出现许多派别。《韩非子·显学》载,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孟氏是孟子,孙氏是荀子。孟庙启圣殿
108儒家不仅同其他学派进行斗争,内部各派也相互争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儒家与其他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海南文昌孔庙孔子行教像
109荀子斥子张之儒为贱儒,认为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村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荀况(战国)
110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和德政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哲学上他继承孔子的天命观,但剔除天的人格神成分,赋予天以道德属性。孟庙亚圣殿
111孟子注意人性问题,主张性善,并认为仁、义、礼、智源于性,人生最高理想是通过尽心,知性,达到知天,即万物皆备于我的天人相通境界。孟子距杨墨,认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12荀子继承孔子思想中重人事、不重鬼神的一面,强调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主张性恶说和改造人的天性。对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和儒家内部各派都进行批判。孟子、荀子是儒家代表,各从唯心和唯物方面发展孔子思想。
113在孟子、荀子之外,战国时代还有儒家学者解释《周易》,著成《易传》。《易传》作者认为,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生灭变易之中,变易的根据在于宇宙中阴阳、刚柔相摩相荡。《易传》作者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但理论思维水平很高。
114由于孟子、荀子、《易传》作者以及其他派别代表人物的共同努力,儒家思想成为先秦显学之一。孔庙圣迹殿
115五、儒家思想的变化
116汉代儒家以读经、注经为主要任务。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置五经博士,后又分为十四,于是经学大盛。两汉经学的今古之争,是儒家内部爆发的大规模的学术斗争。宰予(字子我)
117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焚书坑儒烧掉了先秦典籍,汉代从民间征集上来,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而成的儒家典籍。专研它们而成为今文经学。特点是注重现实政治,强调经世致用,讲阴阳灾异,重微言大义。合时自由但空疏荒诞。古文经:秦代以前用古文(多为籀文和金文)书写而成的儒家典籍。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拆除孔子后代旧宅时发现数十篇古籀文儒家教材。专研它们而成为古文经学。特点是注重历史事实,讲文字训诂,究明典章制度,重经文本义。朴实认真但失之繁琐。
118今文经学提倡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主宰自然和人世的人格神,阴阳五行的变化是天的德刑赏罚,把儒家的天命观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结合一起。汉儒还把伦理思想系统为三纲五常。董仲舒(西汉)
119两汉时期另外一些儒家学者如扬雄、桓谭、王充、仲长统等,对董仲舒等人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迷信进行了批判。扬雄(西汉)
120谶:谶语,有时有图,合称图谶,就是预言吉凶的隐语。纬:与“经”相对,是对儒家经书所作的神秘性解释一类的书,也叫“纬书”。两者合称“谶纬”,也叫谶纬学,实际上就是预言吉凶的迷信神学。秦代有谶语记载,西汉末年才有纬书,李寻提出“五经六纬”之说,并造《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六部纬书,离奇古怪,毫无历史根据。
121六、儒家的衰落
122玄学发展借助两汉经学,王弼注《周易》,何晏作《论语集解》等,都是玄学家为经学玄化所作的努力。儒家主要经典《周易》与《老子》《庄子》并称三玄。王弼虽推崇老子,仍以孔子为最大的圣人。玄学讨论的有无、本末问题,虽来自老庄,但与《易传》思想关系密切。
123七、儒家的复兴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达到鼎盛。信奉研讨佛理为时尚,儒家地位受到冲击。尽管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学仍占主导地位,在学术思想方面却门庭冷落。道教也受到推崇。儒、释、道被称为三教,形成鼎立之势。
124唐太宗做了四件事立孔子为儒学先圣,大兴官学招求前代通儒子孙封官进爵来安邦治国命撰《五经正义》,统一经学作为科举考试之用诏令在孔庙里立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21位先哲塑像,抬高孔子地位
125八、儒家的升华儒家的道统思想到北宋中期发展成为新儒学,也就是理学。
126理学是儒学发展新阶段,源于北宋周敦颐、张载,经二程发展,完成于南宋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批评佛老,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到新的高峰。程颢(北宋)程颐(北宋)
127理学按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三派:1.以气为宇宙本体;2.以理为宇宙本体;3.以心为宇宙本体。实质上就是唯物主义派、客观唯心主义派和主观唯心主义派。
128唯物主义学派以张载为代表,主张太虚即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坚持气一元论。其人性论思想含有唯心主义成分。张载(北宋)
129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他们是理本论者,认为万物生成有理有气,理在气先,理是根本。程朱学派思想严密完整,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朱熹(南宋)
130主观唯心主义学派是陆王学派。陆九渊主心即理,王守仁(号阳明)主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陆王学派强调主观意志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曾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在明中叶以后的一段时期达到鼎盛。陆九渊(南宋)
131理学特点是依据孔孟基本观点,对佛道两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方面解答,为孔孟伦理学说补充了本体论的基础,从而建立儒家哲学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王守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