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县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县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六次、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方案》(安字〔202**〕24号)文件要求,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确保202**年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联动指挥的社会治理体制,优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方式,构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公共安全四大工程,全面提升统筹谋划、群众工作、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破解难题、依法打击、风险防范、舆论导控的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二、重点任务(一)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1.
1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将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纳入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推行“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治的党委领导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制。2.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把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每年建设一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项目,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扎实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实现80%以上的民生事项可以凭身份证“一证通办”、90%以上服务事项整合进入基层“一站式”服务大厅、适合代办的事项100%可代办目标。3.完善程序科学、衔接有序的民主协商体制。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健全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广泛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推动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发挥民主协商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4.
2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各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每个城市社区有10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制定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事项清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清单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清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比例不低于30%。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和激励奖惩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更多地承担社会公益、科技创新、辅助决策等社会责任。5.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县区户籍人口1‰,注册志愿者占本地常住人口15‰以上,切实发挥志愿者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每个镇至少培育1个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品牌。健全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开展多种关爱帮扶服务。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示范创建活动,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石。6.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联动指挥体制。扎实推进县、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县综治中心由县委政法委管理,镇综治中心由镇党委管理,配强配优工作人员,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全域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明确网格化管理任务清单,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域覆盖。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联动指挥体制。(二)优化市域社会治理方式1.
3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汇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堡垒作用。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拓宽党员联系群众、党员户挂牌、党员志愿服务覆盖面,全面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积分、评议”管理办法,有效发挥党员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制定市域社会治理权责清单,明确基层自治权界,合理确定自治范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健全自治组织,100%的村社区“一约四会”达到规范化标准。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全面实行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激发人民群众参与自治的活力。3.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保持市域社会治理定力。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法律“八进”、审判“五进”“两说一联”“两说两议”等活动,提高法律服务质效。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严格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制,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大和政协每年至少开展1次市域社会治理专项执法检查评议、专题民主协商活动,确保依法治县全面深入实施。4.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挖掘市域社会治理潜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弘扬优良家风,将广泛认同的道德观念上升为共同行为准则。倡导见义勇为,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表彰慰问见义勇为人员。深入开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动德治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加强诚信社会建设,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落实联合奖惩机制。
45.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动力。发挥综治信息平台作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和综治信息化建设,建成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三级联动”,提升实战效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广“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等做法,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程1.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要工程推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外籍人员,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防范宗教极端势力,依法处置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三个工程”,一手抓依法打击、一手抓教育转化,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2.把社会治安防控作为基础工程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构建紧密衔接的地面、空中、网上防线,打造高效联动的核心、外围、远端防线,形成立体化、无死角、高智能的“大防控”工作格局。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落实“一人四管”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防暴力命案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3.
5把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作为控制工程推进。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提高涉稳风险预警防范率。加强诉源治理,降低“万人成诉率”。发展和完善“三调联动”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模式。坚持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依法双向规范信访秩序,落实县镇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推动事要解决。健全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全县“心理人才库”,各镇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70%以上。4.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工程推进。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建立落实行业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完善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和风险联测联防联处机制,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建成县镇两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县级综合性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充实镇级处突力量,强化综合实战演练,有效防范处置各类不安全事故。(四)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1.提高统筹谋划能力。坚持把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民风建设、深化平安***法治***建设等重点工作相统筹,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与创建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城市、创建“无黑无恶”示范县相融合,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2.
6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让人民群众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案件办理、矛盾化解、信访事项办理结果回访制度,扎实做好沟通解释和思想引导工作,提高群众工作满意度,促进干群关系融洽。3.提高深化改革能力。大力探索新形势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和形式,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方式方法,破解治理难题,提高治理水平。聚焦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内容,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治理专业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和舆论引导工作,做好宣传阐释、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引导干部群众拥护支持改革。4.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平台,提高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推动从依靠直觉与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提高现代科技运用能力,推动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查漏洞”转变。深化网上服务事项改革,推动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群众能力。5.提高破解难题能力。着力解决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后市域社会治理出现的新问题,加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综治中心建设,有效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深入开展遗留问题大排查、大分析、大研判,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遗留问题、消化一批信访积案、化解一批重大矛盾,切实提高破解难题能力。6.提高依法打击能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地域性犯罪采取集中打击,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对盗抢骗等传统犯罪实行规模打击,对跨区域系列犯罪实行整体打击。聚焦实战实务,以党校培训和“***政法大讲堂”为平台,分系统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提升依法打击能力。7.
7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收集各类基础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切实加强情报信息研判,全面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推动风险研判预警防范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预警在先、处置在小,牢牢掌握风险防控主动权。8.提高舆论导控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的新特点,全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网上网下“同心圆”。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机制,完善重大敏感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着力化解舆情风险。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市域社会治理实践成果,争取人民群众支持参与认同,巩固提升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全面铺开。202**年,制定实施方案、工作指引、预警办法,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广泛宣传发动,强化基层基础,优化党建引领、科技支撑、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全面铺开。第二阶段:巩固提升。202**年,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精心培育示范镇、示范部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和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第三阶段:申报迎验。202**年,持续巩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果,认真开展自查自评,有序做好申报验收复审工作,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荣誉称号。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平安***
8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创建工作,县委平安办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镇各部门要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主抓领导、责任部门,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强化督导指导。每年组织1次综合督导,督导实现全覆盖。创新“抓两头、带中间”机制,每年确定1个示范镇和1个后进镇,由党政主要领导直抓直管。建立完善动态预警、半年点评、年度总结制度,适时通报相关情况,分析工作形势,明确创建重点,推动工作落实。(三)严格考核奖惩。将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作为平安***建设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每年将市级公众安全感测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重点管理的依据。县委、县政府每年表彰一批先进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综合排名靠后的镇、部门,实行重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