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

ID:82343935

大小:147.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155****168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15自相矛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自相矛盾(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课文寓意,懂得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教学重点:住重点词句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重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是名家名言等。寓言通常用虚构的隐喻性的小故事说明一定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寓言,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握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o

1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人作战进攻敌人的武器;盾是古人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自相矛盾”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5.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则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了解文言文。4.检查学习效果,教师相机指导。楚人:楚国人。鬻(yu):卖。陷:刺破。利:锋利。以:用。应:回答。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三、再读感知1.掌握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预设:“誉之曰”的下文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人显然是在夸赞自己的盾,因此很容易就猜出“誉”就是“称赞,夸耀”的意思。(2)其人弗能应也。预设:“其人弗能应也”的上文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楚人的话自相矛盾,这时他肯定没有办法回答,因此猜测“弗”就是“不”的意思。⑶不可同世而立。预设:联系上文,楚人所说的那样的盾和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因此猜测“不可同世而立”的“立”是“存在”的意思。3.了解文章大意。文意: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称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破。”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的盾和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4.复述故事。预设: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可以刺破任何东西。”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2.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课文寓意,懂得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板书刷子李)二、细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2.指名请同学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3.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留”,就是保留。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3)“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4)“替”,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5)“调”就是调整。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4.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示例:古时候,楚国的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杆上的花纹十分精美;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哈哈,这下我要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来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固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锋利的矛,它能刺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都能一下刺穿。"围观的人们开始喊道:“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正当他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那个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锋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个满脸羞愧的商人以及他的矛和盾。从那之后,那个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三、拓展交流(一)深入感悟。

4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正音。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预设:古代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他的矛好,什么东西都能刺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盾和矛的人?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谁来学着文中的楚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着文中的楚人夸夸矛和盾。)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各抒己见。)7.朗读指导: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8.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一“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预设: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二)探究寓意。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2)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并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小结: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故事的发展是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破!”故事的高潮是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如果你是那位卖盾和矛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盾和矛?(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预设: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

5四、课文主旨《自相矛盾》通过讲述楚人卖盾和矛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言多必失,什么事不要过分夸大其词,应该实事求是,以免难圆其说。六、课后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不仅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出楚人之言的逻辑谬误所在。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竞赛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搜集资料,了解故事背景,提示学生积累寓言故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举办寓言故事会等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充分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