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4816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07
《大学教育投入及产出不对等,会引发什么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教育投入与产出不对等,会引发什么管理2011年高考今日开考。对考生的一个好消息是:高考录取率从2008年的57%,今年则会突破72%。对国家的一个坏消息是:2011年往届生报名较去年减少28万名,减幅15%,与2008年相比,三年时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17万。――孰福孰祸,值得分析!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高考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有二:其一,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其二,让国民学以致用,学有所值。 首先,分析第一条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对于这一条的宏观作用,其作用无可厚非,日积月累的大学教育确实能提升整个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居然是为国家做贡献,那么国家就有必要为大
2、学教育提供相应的免费甚至是义务措施及优惠,以推动这一教育工程的发展,而不能把提高整个民族的教育费用都全部让“学员”去承担。然而,目前的大学教育,几乎完全是一种商业的模式在经营,如各地大学城的建设,其费用哪里来,主要是银行贷款。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银行是“天生的银行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银行的钱是要还的。而从哪里还,羊毛出在羊身上,归结还是学生这只羔羊,而最终要算到家庭这个单位。这从5000元至几万元的学费和“自负盈亏”的大学成本,就可以省见一斑。以此可以看到,整个民族的国民素质教育,其实很大部分都是“单个国民”在做单一的投入。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去商店消费,我喜欢这件商品,然后我就去消费它
3、。而最可怕的是这群消费的觉得“不喜欢了”、“不去消费它了”的后果。这就又涉及到第二条“让国民学以致用,学有所值”的问题。 第二条,什么是“让国民学以致用,学有所值”?意思无非是三点:一,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可以在社会上学以致用,可以有一技之长;二,自己在大学里投入的成本,能够迈进社会后收回来;三,自己通过大学教育,迈入社会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这三点,中国的大学教育,并不是很合格。 一,关于“学以致用”的问题。大学生在大学里到底能学到什么?在大学里可以拥有“一技之长”吗?迈出社会,就学以致用吗?回答是否定的。大学里的东西,目前的往往与社会上的实际脱节,如学管
4、理专业,一出来大部分人都不是做管理,因为一个机构和企业,不会把一个企业的管理放心地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屁孩;如学法律专业,在中国大学那么多法律专业,但到了社会有多少个人是真正从事法律事务的呢?因为社会环境没有提供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土壤。由此可见,是整个环境的错位,导致整个教育的错位,最终导致人才教育的浪费与错位。 二,关于“成本投入”的问题。第一条我们简单提到大学成本的问题,如学费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按平均6000元/学费,本科四年时间计算,学费成本在2.4万元;生活费最低300元/月,按10个月计算,四年共40个月共1.2万元;其他费用忽略不计,即四年总成本约3.6万元。但一个毕
5、业生,特别是中西部的学生,一毕业大部分最多1800元/月,甚至1200元/月。按1800元计算,除去租房及生活费等,按月结余500计算,需要6年时间,才能把大学教育的成本收回来。时间成本:6年时间,其人已经近30岁。生活运营成本:要买房、结婚、生孩子,只一个高昂的房价,就足够打击其信心去收回成本了。人才成本:没有读过大学的技术工、农民工,一个月也能拿1800元的价格。因此可见,“成本投入”也导致大学教育的不对等。 三,关于“地位与尊重”的问题。大学教育已经平民化,因为其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风险,已与未读大学的待遇是同日而语了。目前,中国环境一切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如果谁还说自己是大学毕业生自
6、矜,肯定受不到别人的赞扬的目光,只会引起别人的怪异的眼光,令其想“大学生呀?社会上多西多类,我家还几个类”。现在的大学生的价值究竟要从哪里体现出来,如地位、待遇、金钱,有关人士大概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讲到这里,我就想到孔子的一个故事。有天,孔子的弟子子张问计于孔子说:“老师,我如何才能得到‘干禄’?”“干禄”,即是当上官,当上国家公务员。孔子见子张这么现实,但他一点不生气,就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可得干禄也。”意思是说:“子张呀,你要多听少说,多见慎行,这样,你就可以当上国家公务员了,得到你想要的地位了。”孔子,在当时的“士、农
7、、工、商”一类的普通人,指明了一条通往从政及改变自己地位的一条光辉大道,并一直沿用到今。 人,都很现实,都有欲求,但只要符合孔子所说符合人性发展的“道”,就可以去争取。最担心的这种争取来的东西没有了实用的价值,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有所回报。而正因为不能有所回报,就造成整个国民都放弃,整个国民都“向经济看齐”,使整个社会都充溢着“物欲的气息”,没有了“精神的力量”。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力量,是可怕的?因为它意味着首先的沦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