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67781
大小:32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25
《高二生物上册月考检测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3edu.net上学期月考试题高二生物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第I卷(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4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选择题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2.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3edu.
3、net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3edu.net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脏不断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
4、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人发生过敏反应时,一般情况下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D.A液中的O2进入3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9.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
5、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D.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1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3edu.netwww.3edu.net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www.3edu.net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6、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12.将小白鼠和青蛙二种不同的动物从25℃的温度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耗氧量的变化是()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C.小白鼠减少,青蛙减少D.小白鼠增加,青蛙增加1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1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
7、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15.当你专心答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16.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