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

ID:6616046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0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_第1页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_第2页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_第3页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_第4页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略论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九九历史(3)班陈玉胜摘要:人口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学工作者和经济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过剩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清代前期(1644--1840)人口的迅速膨胀,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笔者仅从这一人口状况入手,着重探讨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以期找出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规律,探求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关键词:清代前期人口问题摊丁入亩一要想研究清代前期的人口问题,必须对清代前期的人口状况有详细的把握。那么清代各个时期究竟有多少人口,根据现有资料很难得到完全准确

2、的答案。史料显示,乾隆六年(1741)以前,清朝政府没有人口统计数。所统计的只是人丁户口数,所谓“人丁户口”数,实际上是丁数。清代,“凡民,男曰丁,女曰口”“凡载籍之丁,六十以上开除,十六以上添注”。[1]因此,清代的丁十六至六十岁的成年男子。丁数和人口之间有一定比例,我们可据此比例推算出清代各个时期的人口数。关于丁与口的比例关系,历来学者估算不一,有1:4,1:5,1:6等多种提法。[2]如果据前两种比例估算,在18世纪初,中国人口下限为8000万,上限为1亿。到18世纪30年代,下限为1.1亿,上限为1.3亿。但是,考虑到官方册籍的遗漏,何炳棣指

3、出,在编审制度下,丁数不仅不是人口数,而且也不是户数或纳税的成年男子数,只不过是赋税单位。[3]既然丁数不是纳税的成年男子数,据此推算的人口数也是不准确的。为了更准确的推算出清代的人口数,多数学者从户数来推算人口数,这样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康熙南巡时,亲自“所至询问”,结论是“一户或有五六人”。近代多数学者都认为每户代表五至六人。[4]“户”是以父权制建立起来的家庭的代名词。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和生产单位。“丁”则专指成年男子,是户的成员之一。这两个概念不同,不能相互代替。但考虑到政府统计的丁数难免因男子逃亡隐匿而失额,考虑到当时的人丁编审大多

4、限于土著而遗漏了客户,考虑到中国古代男子成丁即便立户的早婚传统,因而学者们估计,清初的丁数与户数,可能更接近。多数人认为每户人数为5—6人,与丁口比例接近,我们不妨推测:每丁所代表的人数略小于每户人数,为5口左右,也就是说,丁与口的比例为1:5。7毕业论文明确了丁口的比例后,还有必要对清初的赋税政策略作说明。清初人丁调查,采行编审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征收赋税,而人民为逃税,往往并户减口,隐匿不报,以至每户有五六人,止一人纳税,有的有九丁、十丁,也不过二三人纳税。为保证财源,康熙在其五十年时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银额为准,此后

5、不再加减,再后来为了体现公平,减轻人民负担,实行摊丁入亩。把丁银和田亩结合起来,按田亩多少交纳丁银,这些措施使百姓的顾虑消失。丁银的固定化,使单独清查人口数也无必要了。加之编审制度本身弊病较多,于是,从雍正时起,便实行保甲制。乾隆六年,保甲正式推行,这样便有了“通共大小男妇”的提法,这实指全部人口。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缙绅之家与齐民一体编户,客户与土著一体编列,使保甲制度更加完善,人口统计的漏洞被堵塞。由于人口统计不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人民因此逃亡隐匿的可能性变小。加之保甲法简便严密,士绅、佣保、奴隶和客户一体编列,再加之清政府对人口统计比较重

6、视,因此,采用保甲法以后的人口统计数字,相对来说应该是很可靠的。在明确了清代人口统计方法和初步推定的丁口比例的前提下,也就不难估计清代各个时期的人口数了,下表开列了清代各个时期的人口数。清代历朝人口数年代丁数人口数年代丁数人口数顺治八年(1651)1063332653166630乾隆三十六年(1771)214600356顺治十八年(1661)1913765395688260乾隆四十六年(1781)279816070康熙十年(1671)1940758797037935乾隆五十六年(1791)304354110康熙二十年(1681)17235368861

7、76840嘉庆六年(1801)297501548康熙三十年(1691)20363568101817840嘉庆十六年(1811)358610039康熙四十年(1701)20411163102055815道光元年(1821)35540258康熙五十年(1711)24621324123106620道光十一年(1831)395821052康熙六十年(1721)25386209126931045道光二十一年(1841)413538458雍正九年(1731)26302933131514665咸丰元年(1851)432164000乾隆六年(1741)1434115

8、59光绪十三年(1887)401520352乾隆十六年(1751)181811359光绪二十年(189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