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552596
大小:23.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12
《广东省东莞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每道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B.小农经济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宗法制度的影响2、毛泽东非常欣赏秦始皇,曾称赞他“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感叹“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以下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薄古”思想的是A.北击匈奴,收回
2、河套地区B.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地区C.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4、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
3、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5、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A.①②③B.①③④C6、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作用的是②唐朝设置节度使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D.②③④的是..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C.②③④D.①③④57、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
4、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9、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官营手工业的弊病造成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
5、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510、《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A.“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11”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D.都导致了中国
6、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12、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4分,14题28分,满分5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3、(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
7、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