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

ID:62135589

大小:1.9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1-04-18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字模型1.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零初始条件下零初始条件的含义:1),输入量及各阶导数=02),输出量及各阶导数=0求传递函数步骤1、列出系统的微分方程2、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3、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的比,即得传递函数2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传递函数的定义例2-1.1RC电路微分方程拉氏变换RC电路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微分方程例2-1.2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汽车减震装置)3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传递函数的零、极点…传递函数的零点(Zeroes)传递函数的极点(Poles)根轨迹增益传递函数的静态增益7第二章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传递函数的零、极点…零-极点分布图零点极点零、极点分布对输出的影响极点决定了系统时间相应的特征。零-极点分布图表明了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特征。8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传递函数的零、极点例2-2.19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1)电位器(2)测速发电机(3)电动机比例环节(Proportional)微分环节(Differential)惯性环节10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无源网络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振荡环节1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时间常数12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

3、递函数…13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14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15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16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17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物理化学电子教案长春工业大学化学教研室绪论0.1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0.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0.1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物理化学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探求化学变化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在实验方法上主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目的物理化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中向化学提

4、出的理论问题,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更好地驾驭化学,使之为生产实际服务。研究内容:(1)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3)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0.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1)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分别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即从众多实验事实概括到一般,再从一般推理到个别的思维过程。(2)综合应用微观与宏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热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以众多质点组成的宏观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经典热力学定律为基础,用一系列热力学函数及其变量,描述体系从始态到终态的宏观变化,而不涉及变化的细节。经典热

5、力学方法只适用于平衡体系。统计力学方法:用概率规律计算出体系内部大量质点微观运动的平均结果,从而解释宏观现象并能计算一些热力学的宏观性质。量子力学方法:用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E.Schrodinger方程)求解组成体系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从而指示物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0.3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1)注意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反复体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2)抓住重点,自己动手推导公式。(3)多做习题,学会解题方法。很多东西只有通过解题才能学到,不会解题,就不可能掌握物理化学。(4)课前自学,课后复习,勤于思考,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气体的p

6、VT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液体固体V受T、p的影响很大V受T、p的影响较小联系p、V、T之间关系的方程称为状态方程物理化学中主要讨论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理想气体实际气体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低压气体定律:(1)玻义尔定律(R.Boyle,1662):pV=常数(n,T一定)(2)盖.吕萨克定律(J.Gay-Lussac,1808):V/T=常数(n,p一定)(3)阿伏加德罗定律(A.Avogadro,1811)V/n=常数(T,p一定)以上三式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单位:pPaVm3TKnmolRJmol-1K-1R摩尔气体常数R=8.3

7、14510Jmol-1K-1pV=n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可表示为:以此可相互计算p,V,T,n,m,M,(=m/V)pVm=RTpV=(m/M)RT2.理想气体模型(1)分子间力吸引力排斥力分子相距较远时,有范德华引力;分子相距较近时,电子云及核产生排斥作用。(2)理想气体模型a)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b)分子本身不占体积理想气体定义:服从pV=nRT的气体为理想气体或服从理想气体模型的气体为理想气体(低压气体)p0理想气体3.摩尔气体常数RR是通过实验测定确定出来的p/MPapVm/J·mol-1N2HeCH4混合气体(包括理想的和非理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