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

ID:61911334

大小:17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8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_第1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_第2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_第3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_第4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3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专题5考题研析文言基础篇第2讲文言虚词教案2021030214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试资料第2讲文言虚词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X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考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一)“以”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

2、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1.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④秦亦不以城予赵(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①连词,来 ②介词,因为 ③连词,因为④介词,把 ⑤介词,因为-19-/19考试资料2.怎样

3、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则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则是连词。(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提示:“以”用法是“介词”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2)“以”意义为“

4、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提示:“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析一个句子,往往会出现偏差。2.判断下列句中“以”的用法是否相同。①②[答案] ①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②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二)“而”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19-/19考试资料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

5、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3.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并列   B.承接   C.递进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答案] ①A ②C ③B ④B2.怎样辨析修饰关系与承接关系(1)意义辨析:“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4.判断下列句

7、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修饰      B.承接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9-/19考试资料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⑦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答案] ①B ②B ③A ④A ⑤A ⑥A ⑦B ⑧B3.怎样辨析因果关系与目的关系(1)意义辨析: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前后的短语表示的都

8、是既成事实;表示目的关系的“而”的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的目标。(2)代入辨析:表示目的关系可以用“来”“用来”“为的是”等词代入原句,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