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0171
大小:912.5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8-01-06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井开拓开采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目录1序言3摘要4Abstract51.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61.1井田概况61.1.1交通及地理位置61.1.2地形地貌61.1.3水文、气象61.1.4地震烈度71.1.5地温、地压71.2地质特征81.2.1煤系地层、煤层及煤质81.2.2地质构造151.2.3瓦斯地质231.2.4水文地质241.2.5煤的自燃倾向性261.2.6瓦斯含量272.矿井开拓开采设计282.1开拓设计282.1.1井田范围282.1.2井型确定282.1.3开拓方案312.1.4井筒322.1.5井底车场、主要硐室342.1.
2、6水平、采区的划分与接替342.1.7大巷、石门布置362.1.8深部的延深方式362.1.9矿井各大生产系统372.2采区设计372.2.1采区概况372.2.2采区上山、区段平巷382.2.3区段划分、车场形式392.2.4工作面命名及接替方式402.2.5采区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412.2.6采区工艺及技术装备41902.2.7采区生产系统422.2.8采区通风系统及风流控制442.2.9采区瓦斯防治、防尘、防火453.矿井通风设计483.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483.1.1选择通风系统的原则483.1.2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493.1.3
3、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493.1.4采区通风系统503.1.5风流路线及风流控制513.2矿井风量计算513.2.1矿井需风量计算523.2.2矿井总风量计算583.2.3矿井风量分配方法及原则583.3通风阻力计算及风速较核603.3.1风速较核603.3.2矿井最大阻力计算603.3.3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603.4通风设备选型653.4.1选择主风机663.4.2电机选择704.安全措施714.1防灭火措施714.1.1井下外因火灾事故的预防714.1.2井下内因火灾事故预防724.1.3地面火灾的预防734.1.4预防火灾扩大的措施73
4、4.2防尘措施754.3防瓦斯措施764.3.1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774.3.2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774.3.3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794.3.4掘进突出安全防护措施794.3.5组织措拖与岗位责任制824.4防水措施824.4.1地面防治水834.4.2井下防治水834.5降温措施844.5.1通风降温844.5.2减少热源844.5.3选择适宜的开采顺序844.6矿山救护84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85参考文献9290致谢931.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1.1井田概况井田东西走向长14.6公里,倾斜宽4.0公里,面积约58.4平方公里。
5、潘一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可采煤层15层,煤层总厚度31.7m。矿井目前开采的煤层为13-1煤层、11-2煤层和7-1煤层。其中,13-1煤层吨煤瓦斯含量为12-22m3/t,11-2槽吨煤瓦斯含量为4-7.5m3/t,7-1煤层吨煤瓦斯含量为3-6.8m3/t,其中13-1煤层、11-2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2003年由重庆煤科院鉴定,潘一矿煤层自然发火期时间均为3-6月,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其中13-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7.7-46.3%,11-2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7-38.2%,C8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5%。1.1.1交通及
6、地理位置潘一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部潘集区,距淮南市政府所在地洞山约28千米。向南西至淮南凤台县城约24千米,南以淮河与淮南老矿区相隔,西有张谢矿区相邻,地跨淮南潘集泥河镇、田集、古沟二个乡。潘一井田东以第0勘探线与潘二井田毗邻,西以第Ⅸ勘探线及人定境界与潘三相接,北部0至Ⅳ-Ⅴ勘探线间以F2、Ⅳ-Ⅴ至Ⅵ勘探线间以潘集背斜轴、Ⅵ至Ⅸ勘探线间分别以F4、F5、F5-1潘二、潘四井田为界,南至13-1煤层-800m底板等高线地面投影线,东西走向长约14.6Km,倾斜宽约4Km,面积约58.4Km2。本井田交通极为方便,合阜铁路贯穿淮南矿区,
7、有专用线支线直达本矿,淮南铁路公路两用桥和淮南老矿区相邻,市内有12、13、112路公共汽车和各井田相通。每天还有定点客运车直达蚌埠、凤台、阜阳、合肥、南京等地。淮河距本矿约20Km,可通航运。1.1.2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19~+23m。淮河为邻近本区主要河流,流以淮南,一般水位标高+15m。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5.63m(1954年7月29日田家庵水电站)。堤面标高+27.07m,泥河位于本井田南缘,由西北向东南经青年闸流入淮河,沿岸地势低洼,雨季淮河水位上涨易成内涝,内涝水位为+22.2m。
8、901.1.3水文、气象本区属过渡型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的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2℃(66年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22.8℃(69年1月31日)。年平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