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

ID:61764087

大小:710.67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3-19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_第1页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_第2页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_第3页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_第4页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主讲:xxxPPT制作:xxx1/36微生物固定的一般过程目录微生物固定动力学硝化细菌在在体表面的固定措施影响微生物固定的重要因素2/36微生物固定的一般过程2.1液相中悬浮微生物微生物向载体表面运送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固定微生物增长、形成生物膜没有附着的微生物图1.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固定的一般过程3/36液相中悬浮微生物微生物向载体表面运送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固定微生物增长、形成生物膜4/36细菌从液相向载体表面的运送,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完成:1、主动运输:指细菌借助水力动力学及各种扩散力向载体表面迁移;2、被

2、动运输:由布朗运动、细菌自身运动、重力或沉降作用完成的。微生物向载体表面运送5/36液相中悬浮微生物微生物向载体表面运送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固定微生物增长、形成生物膜6/36可逆附着在细菌与载体表面接触的最初阶段,微生物与载体间首先形成的是可逆附着,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可逆附着实际上反映的是附着与脱析的双向动态过程。原因:环境中存在的水力学力或是简单的布朗运动或是细菌自身的运动都可能使已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细菌重新返回悬浮液相中去。一般讲,造成这种可逆附着过程的力主要是物理及化学相互作用。7/36物理力化学力斥力范德华力氢键,酯化反应等范德华力异电

3、引力离子对的形成(例如:-NH3+….OOC-)粒子空间位阻热力学力正离子对的形成(例如:-COO….Ca2+…OOC-)同电斥力等表面张力粒子桥键等表面自由能表面功表面临界张力表一、导致微生物可逆吸附的各种引力和斥力总而言之,微生物可逆附着取决于微生物与载体表面间力的作用强度。8/36液相中悬浮微生物微生物向载体表面运送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固定微生物增长、形成生物膜9/36不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过程通常是由于微生物分泌一些粘性代谢物质所造成的,例如多聚糖等。这些体外多聚糖类物质起到了生物“胶水”作用,因此,这阶段附着的细菌不易被中等水力剪切力

4、所冲刷掉。事实上,可逆与不可逆附着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生物聚合物参与细菌与载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不可逆附着是形成生物膜群落的基础。10/36微生物固定动力学2.2一、可逆附着动力学式中a1、a2——细菌附着及反附着常数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可逆附着过程主要是一种物理化学力起作用的过程,即可归结成物理化学反应动力学问题。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可逆附着过程:11/36图2.亚硝化细菌在PE、PP及PS表面积累曲线(Liu,1994)12/36根据图2表明,亚硝化细菌的附着过程遵循一级可逆反应动力学。Liu明确提出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可逆附着行为遵守一级可逆反

5、应动力学准则。微生物附着固定速度可表示为:13/36二、微生物不可逆附着模型已附着、固定的微生物开始其各种生理活动,可用如下过程模式描述:式中a3——生物膜或固定微生物净积累常数,T-1其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形成初期,生物量积累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见图3)。14/36图3.生物膜积累随时间变化(Re=17200以及µ=0.28h-1)15/36在一个连续运行的生物反应器中,早期生物膜形成速率主要依赖以下两个因素:意识微生物与载体表面接触频度;再则是悬浮微生物的增长活性。大量实验表明,微生物与载体间接触频度直接取决于悬浮微生物浓度、微生物

6、体的性质及水力学强度,这些通常由可测定的悬浮微生物浓度(X)和雷诺数(Re)表示。至于悬浮微生物活性可通过其增长比速度(µ)来描述。16/36影响微生物固定的重要因素2.3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因素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微生物自身的性质,载体表面的性质以及环境特性。微生物性质载体表面的性质环境特性种类表面亲水性PH培养条件表面电荷离子强度活性表面化学组成水力剪切浓度表面粗糙度温度与微生物接触环境组成表二、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固定的因素17/36结合动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以下几种因素对微生物附着、固定的影响。一、悬浮微生物浓度图4.悬浮消化

7、细菌浓度对a的影响18/36图5.悬浮消化细菌浓度对Bmax的影响19/36二、液相PH除了等电点以外,细菌表面在不同环境下带有不同的电荷。液相环境中,pH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表面电荷特性。当液相pH大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由于氨基酸的电离作用而呈负电性;当液相pH小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呈正电性。20/36图6.液相pH对硝化细菌固定速率的影响21/36图7.液相pH对硝化细菌在不同载体表面的Bmax影响22/36三、液相离子强度液相离子强度由下式计算I·S=0.5CiZi2式中:I·S——离子强度;Ci——离子i的浓度,ML-3

8、;Zi——离子i的电荷数。23/36图8.液相离子强度对a影响24/36图9.液相离子强度对Bmax的影响25/36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硝化细菌与载体表面的分离作用趋于最小。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