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考前100天复习开放性问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数学考前100天复习开放性问题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条件和结论明确的封闭题而言的,是能引起同学们产生联想,并会自然而然地往深处想的一种数学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答案不唯一,解题的方向不确定,条件(或结论)不止一种情况的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审视,尽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开放题的特点主要有如下三种题型:(1)条件开放型;(2)结论开放型;(3)综合开放型.题型之一条件开放型例1(2014·巴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H是边BC的中点,作射线AH,在线段AH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BE,CF.(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H≌△CFH,你
2、添加的条件是,并证明.(2)在问题(1)中,当BH与EH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可知,两个三角形有一组边和一组角相等,因此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一个条件,然后加以证明即可;(2)由(1)中三角形的全等,易得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得出EH与BH应满足的条件.【解答】(1)添加条件:答案不唯一,如:BE∥CF或EH=FH或∠EBH=∠FCH或∠BEH=∠CFH等.选择EH=FH,证明如下:证明:∵点H是边BC的中点,∴BH=CH.在△BEH和△CFH中,∴△BEH≌△CFH(SAS).(2)如图
3、,当BH=EH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理由如下:∵BH=CH,EH=FH,∴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又∵BH=EH,∴EF=BC.∴四边形BFCE是矩形.方法归纳:解这种类型的开放性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挖掘条件,逆向追索,逐步探寻.(2)添加的条件,使证明过程越简单越好,且不可自己难为自己.针对训练1.(2014·湘潭)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满足,则a、b平行.2.(2014·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D∥B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不添加任何
4、辅助线).3.(2013·六盘水)如图,添加一个条件:,使△ADE∽△ACB.(写出一个即可)4.(2014·娄底)先化简,再从不等式2x-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5.(2013·邵阳)如图所示,将△ABC绕AC的中点O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DA,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为矩形,并说明理由.题型之二结论开放型例2(2013·西安模拟)按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根据y与x的关系式输出一个数据y,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Ⅰ)新数据都在
5、60~100(含60和100)之间;(Ⅱ)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1)若y与x的关系是y=x+p(100-x),请说明:当p=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2)若按关系式y=a(x-h)2+k(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关系式.(不要求对关系式符合题意作说明,但要写出关系式得出的主要过程)【思路点拨】(1)要验证y=x+(100-x)是否满足题中的两个要求,就是①看y是否随x增大而增大;②看当20≤x≤100时,y的值是否满足60≤y≤100;(2)由于规定了a>0,要使抛物线y=a(x-h)2+k满足
6、题中条件,必经过(20,60),(100,100)两点,且这两点在对称轴的右边,因此其中满足条件的抛物线可以是以(20,60)为顶点,且经过点(100,100).故该解析式不难求出.【解答】(1)当p=时,y=x+(100-x).即y=x+50.∴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即p=时,满足条件(Ⅱ);又当20≤x≤100时,×20+50≤y≤×100+50.即60≤y≤100.即满足条件(Ⅰ).综上可知,当p=时,这种变换满足要求.(2)由题意可知,只要满足:①h≤20;②若x=20,100时,y的对应值m,n能落在60~100之间,则这样的关系式都符合要求.如取h=20,y=a(x-20)2
7、+k.∵a>0,∴当20≤x≤10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令x=20,y=60,得k=60.令x=100,y=100,得a×802+k=100.则a=.∴y=(x-20)2+60.方法归纳:所谓结论性开放题就是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寻找相应的结论,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化,这类问题就是结论开放型问题.其解题思路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沿着不同方向、不同层次进行观察、分析、验证得到相应的结论.针对训练1.(2014·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