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75913
大小: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02
《学生阅读意义德育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阅读意义德育论文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不同的年代,阅读在人的生活中也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道出了读书对写作者的重要。但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这里我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前不久一位领导人看望季老,问起他正在研究什么?他说研究东方文学。这位领导人问:您这样大年纪,研究东方文学有什么用呢?季老回答说,世上有很多的学问,不一定是立刻有用的。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知道也很重要。有些学问是你应该知道的。秘鲁有一个小城市,那里的警察性情特别暴烈,市民很有意见。市长没有给那些警察任何处罚,他用了一个软弱而无用
2、的办法:给他们放了三天假,同时赠给每人3部文学作品,希望他们在假期里读完。警察们读了这些书以后,性情竟有了改变,对市民的粗暴态度亦有所缓解。我并不知道他们读的是什么作品,也许不经意的阅读中他们想到了他人的存在,还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这便是阅读的无用之用吧,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这里的“无用”本身便是作用了。一个人读书怎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并在连篇累牍的基础上有所准备并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
3、影响起终生。3阅读能使孩子懂得雅致和怜悯,这或许也是读书的意义。在近代,中国又封闭很久了,打开窗户觉得外面一切都是新鲜的,蜜糖与毒药不分,一起吞下。而当一个人通过读书获得更高的智慧,达到自觉的时候,就可以真正形成一道看不见的文化、思想、感觉的铜墙壁垒。现在“软实力”这个词谈得比较多,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是就国与国的竞争、对抗而言的。读书对内的作用:第一,阅读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只靠政策不行,要靠我们共同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前几乎村村寨寨都有家庙、宗祠,五服之内的人都要拜。同一家族的人可能一年都不见面,甚至为房产、田产产生矛盾
4、,但是家祭的时候都要拜祖。这是家族的凝聚力。第二,阅读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保证社会稳定和和谐主要是靠法律,但是当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能靠法律来维护的时候,这个国家和民族实际上已走向崩溃。第三,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全民读书。可持续发展除了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创新需要有胆略,需要好奇、联想和想象,这些都不是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所能给予的,而是要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予以熏陶和启迪。当今中国需要读书。目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许多方面陷入两难境地,怎样解决?要沉静,要从浮躁、浮夸中落到地面上来。第一要好学,第二要深思。读书可以
5、让社会沉静下来,让人深思,而深思是催生智慧最好的途径。我们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太快了就容易引发环境、资源、社会等种种问题,在社会层面上造成整个社会的浮躁,在每个个体身上的体现就是空虚、精神无所依归。经济全球化的弊病对我们也有很深的影响,在社会领域最具体的体现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淡薄以及个人心灵空虚,身与心的分离。从社会、人类发展的规律看,我们需要沉静,要从浮躁、浮夸、浮肿中落到地面上来。第一是好学,要多读书。第二要深思,只有深思才能产生智慧。读书可以让社会沉静下来,读书可以让人深思,而深思是催生智慧的最好途径。深思就要反思传统,从祖先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中华文
6、明是全世界几个最著名的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这样一个文明值得我们骄傲。在农耕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进入工业化和全球化以后,人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他人,也远离了自己的心。长此以往,人何以堪,世界何以堪?我们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把古人的智慧拿来创造出适合今天、适合未来的“智”。这就需要我们读书。这不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的事,我相信通过读书,中国会再次产生出像孔子、老子一样的大思想家,贡献出社会发展和人类前进所需要的智慧。3阅读可以培养人的健康情趣,养成高尚的情操。事实上,有什么样的情趣,就有什么样的情操,少见情趣高尚的人,情操失守。情操是要“守”的,这就是守
7、望与呵护。因此情操也称“操守”。情理未顺,情志未坚,情趣未正,其结果当然是情操失守。不同的时代都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不同时代都有与那个时代相合的情趣观,同时也演绎出不同的对情志、情理与情操的看法。我们要牢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的境界,这是新时期人品的标杆、情趣的路标。《诗经》中有《国风》篇,“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是说,国家总是要提倡好风气,好风气的形成是一个教育的过程,“风,发乎情”,“发乎情,民之性也”。这里不妨“转译”一下:社会的好风气乃以“情趣的端正为发端,最终以人民的要求为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