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86019
大小:28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9-13
《自考通信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信概论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系曹清华第1章概述1.1通信系统构成1.2现代通信业务简介1.3消息、信息及信号1.1通信系统构成通信系统可以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模型。这一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6个部分。信源信宿变换器反变换器信道噪声源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如下:信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功能是把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反变换器:是变换器的逆变换。信宿:是指信息传送的终点,也就是信息接收者。噪声源:并不是一个人为实现的实体,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又是客观存在的。1.2现代通信业务简介1.2.1电话通
2、信1.2.2电报通信1.2.3数据通信1.2.4多媒体通信一、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及电话网二、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构成1.2.1电话通信电话通信网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所示:一、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及电话网用一对导线把两部电话机连接起来即可实现两个用户通话的目的。但用户数量较多时,要想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通话时,就需组成通信网。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星型网结构,即在用户区域的中心位置安装一个供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电话转接接续设备,如图所示。电话交换机能及时发现哪一个用户有呼叫请求;能记录被叫用户话机号码;能判别被叫用户当前的忙闲状态;若被叫用户空闲,能选择一条空闲线路将
3、主、被叫话机连通,使双方进入通话状态;通话结束时,交换机必须及时进行拆线释放处理在同一时间内交换机要允许若干对用户同时进行通话,且互不干扰。这一转接设备就称之为交换机。为完成转接接续任务,交换机必须具有以下基本功能:所谓移动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例如,固定点与移动体(汽车、飞机、轮船)之间、移动体之间以及活动的人与人、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都属于移动通信范畴,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二、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构成电报通信是通过文字、图片和表格等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信系统。一、编码电报:国际二号代码(五单位代码)4个数字代码(国内汉字码
4、)五单位数字保护电码(改进码)1.2.2电报通信二、传真电报把待传送文件进行扫描,利用光电转换原理,把信息转变成电信号,经电路传输,收端与发端进行同步扫描。一、数据通信的概念二、数据通信应用业务1.2.3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以传送“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实际上“数据”就是用于进行计算机控制、处理和交换的信息。数据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系统或数据通信网又是计算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通信网由一系列计算机和终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节点及节点间的传输链路组成。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将计
5、算机网分成两大部分:即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数据交换节点和数据传输链路所组成。二、数据通信应用业务1自动防空指挥系统2城市交通管制系统3气象预报系统4其他系统5Internet的接入与互连一、多媒体通信的概念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1.2.4多媒体通信一、多媒体通信的概念所谓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存取的基本技术和手段。感觉媒体是一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感觉的媒体。它包括声音、图像、图形和文字文本等。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1多媒体会议2多媒体信息检索3远程教学4远程医疗5视频点播(VOD)业务1.3消息、信
6、息及信号1.3.1信息的基本概念1.3.2通信信号及分类1.3.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可以定义为“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通信的过程就是传递“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1.3.2通信信号及分类声音、图像、文字都是表示信息的一种形式。对于通信系统,特别是电信系统,信源发出的信息要经过适当的变换和处理,使之变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才可以传输,所以说信号是用来携带信息的载体。信号基本上可分作两大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特点是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模拟信号的特性一般如图所示。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反,数字信号的参量取值是离散变化的,其示例如图所示。数字信号
7、又叫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的特点是其强度的取值是有限个数。QQ群自荐更多优质资料尽在QQ群:自考乐园_计算机网络,欢迎加入自考乐园_计算机网络群,如有需要自考资料,请留言,我们会尽力帮助大家的...祝大家自考快乐.........QQ群名称:自考乐园_计算机网络QQ群号:63803088QQ群简介:本人自考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已过五科,真诚欢迎考此科目的朋友进来一起交流,进步,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