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22067
大小: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6
《知性缺失及儿童哲学教育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性缺失及儿童哲学教育反思[摘要]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判断、分析、推理的认识能力,缺乏知性基础的理性主义教育否认儿童的哲学潜能和追求,进而剥夺儿童接受哲学教育的权利。基于知性认识论的儿童哲学教育以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儿童创新情感和意志、升华儿童精神生活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倡导以儿童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师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关键词]知性;知性缺失;儿童哲学教育;儿童观:对话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07-04儿童哲学教育不是指教师组织儿童严谨
2、而系统地探讨思维与存在、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等形而上的知识论与逻辑问题,将成人化的哲学概念灌输给儿童,而是指从儿童天真好奇、乐于追问的天性出发,有意识地构建一种提升儿童思维水平、启迪儿童智慧发展、激发儿童探究欲望和激情的哲学素养的教育。然而,传统儿童观却基于儿童“幼稚”“无知”的“小孩子图像”认识论,否认儿童具有哲学素养的潜能,进而剥夺了儿童接受儿童哲学教育的权利。出现这种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儿童观是唯理性主义的。即推崇以理性来压抑和否定感性,否认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中间环节一一知性的存在和价值,使儿童成为理性规训的对象,为
3、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构建知性基础之上的儿童哲学教育观。一、知性的界定与价值1、知性的界定知性的本义是指智力、理解力、分辨事物的能力,即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属于人性的认识范畴。知性不同于悟性,悟性是指觉悟、省悟、颖悟等能力,侧重于人的内在直觉感受,尚未上升到对外在对象的分析、判断层面;知性也不同于理智,理智表示与情感、欲望、直觉等有区别的抽象认识,其外延较广,几乎囊括了知性和理性的所有范畴,因而容易混淆知性和理性的区。,不足以体现知性的独特内涵。因此,单从字面上理解,知性是指理解的能力,包括规定、判断、分析、推论、比较等认识
4、能力,是和感性、理性相统一的人性认识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康德最先将感性、知性、理性并列提出,并对它们的区。与联系进行了“纯粹理性分析”,“如果把我们的心灵的接受力一一心灵在任何方式中被刺激时接受表象的能力一一叫作感性,那么,相反,心灵从其自身产生表象的能力。即认识的主动性,就应该叫作知性”。在康德看来,感性是主体被动承接外在刺激的一种反应,知性则是主体主动的认识能力,其目的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性、规则性知识,以期达到理性,但是主体的知性又具有僵化的特点,不能把握认识对象的对立统一性,因此在事实上达不到理性的高度。对此,
5、黑格尔明确指出:“由知性所建立的普遍性乃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地对立着,致使其自身同时也成为一种特殊的东西。”也就是说,知性的抽象性、普遍性与主体的认识对象既是分离的,又是有联系的,知性既想超越感性建立适用于一切认识对象的普遍性、规定性认识,但又受到既定对象的束缚。因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无法上升到理性层次,所以黑格尔称知性所建立的只是一个“静止规律的王国”。这也成为人们贬低知性、否定知性的借口。2、知性的价值与人的感性相比,知性是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的起点,它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生命姿态和意志追
6、求。“思维无疑地首先是知性的思维。”知性思维是对感性的“否定”,它借助人的主动思维能力,力求构建普遍与特殊、原因与结果等对应关系,从而使孤立的感觉、知觉、表象等认识之间产生必然性的联系,因此,“知性是一切势力中最惊人和最伟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势力”。如果没有知性的存在,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将没有区别。从感性到知性,这是人性认识能力的一次升华。与理性思维相比,知性思维是建立在二元认识论基础上的。首先,知性与它的认识对象是对立的,知性外在于认识对象,是抽象的、静止的、僵化的,因而也是片面的、有限的;其次,知性与认识主体自身相
7、分离,在知性那里,“规律或共相依然是独立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对象”。知性排除了认识主体的独特性,成为纯形式化的空壳,所以失去了自我超越性。这反映了知性之抽象的、固定的、分析的认知图式与理性之具体的、流动的、整体的逻辑规范的对立。所以,知性是理性实现的基础,没有抽象、片面意义的知性,理性就是虚无的;反之,如果不上升到理性,知性将是人类认识的瓶颈,人性的思维只能作茧自缚。不难看出,与理性相比,知性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综上所述,个体首先是一个知性的存在者和追求者。知性打通了感性和理性的对立,实现了人之情感、意志、智慧的统一。知性的
8、价值就在于其“问题性”、片面、有限、静止既是知性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个体生命活力的写照。个体不是一劳永逸地停留、固守于知性状态,而是不断追求超越知性、挑战理性、重构自我的生命价值。因此,解除儿童哲学教育危机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知性,尊重知性,超越知性。二、知性缺失下的儿童哲学教育危机1、知性缺失下的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