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

ID:5927453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7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_第1页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_第2页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_第3页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_第4页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王旭斌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观复堂王旭斌。非常荣幸受墨池之邀,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篆刻。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铁线篆”细朱文印的欣赏与创作》。篆刻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果展开去谈,恐怕三年也谈不完。所以我在今天的话题中又加了这么多限定词,尽可能把围缩小,这样才能谈得具体。尽管如此,在这样短的时间也只能说个皮毛。我讲的也是我的老师和师门前辈曾经给我讲过的,当然还有一些我自己的体会,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首先,我们把围界定为“朱文”。实际上朱文印的出现是很早的,我们在印学发展史的划分上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

2、先,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代。先是萌芽,汉逐渐成熟达到一个高峰,三国到隋唐逐渐没落。宋元特别是元,文人印的出现又开始回暖,明清及近代又达到兴盛。先时代,我们常见的形式为古玺印,他们都是以大篆、六国文字入印的。汉时期特别是汉,文字有明显隶化得特征,我们称之为摹印篆。像“巨蔡千万”S..............这方印线条上已经有一些铁线篆的影子。另外汉白文盖到封泥上实际也是一种朱文。汉印这个特征一直到唐宋都是以这个特征为主。包括到现在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前面这两类都不是我们谈论的围,日后如有机会我们可以分别来讨论。我们接下来说的是以小篆形式入印的朱文,一般认为最早的

3、小篆细朱文印的典型代表是孟頫,结体妍丽,用笔圆转,有轻裘缓带之风,如“松雪斋”,但孟頫是只篆不刻。然后从明末到清代是小篆细朱文印的大发展时期,这期间名家辈出,有汪关,邓石如,吴让之,之谦,徐三庚,黄牧甫等等。从民国到近代是完善成熟时期,以叔孺,王福庵,巨来等人为代表,从形式上,我认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元朱文,以叔孺,巨来为代表,是的学生,他称为元朱文近代第一;另一类是“铁线篆”以王福庵为代表,也就是我的祖师,我是第五代传人。两类的主要区别在于篆法。小篆从发展上实际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斯,阳冰为代表,如泰山刻石、峄山碑、城隍庙记,篆法高古。第二个阶段以邓石如,吴让之,吴大澂,之

4、谦,胡澍,王福庵为代表。而王福庵吸收了前两者特点,加以规化,但更偏向于后者。这个阶段主要特点就是笔意较强,表现力较丰富。现在进入主题,讲铁线篆细朱文印,说道这里大家应该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吧。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一刀法,二笔法,三哲学涵。一、刀法S..............通常我们讲最基本的刀法,主要有冲刀,切刀,有时也称为长刀,短刀。顾名思义,冲刀的运刀距离较长,因此线条表现的也就比较流畅、光洁、劲健,通常说线条比较光。而切刀的运刀距离较短,因此线条表现的就比较苍茫、浑厚、凝重,通常说线条比较“毛”。这两种运刀方式我认为没有什么高下,或者优劣之分,而要视你表现的容而定。

5、通常一方作品当中往往是冲切并用的,需要冲了就冲,需要切了就切,完全视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而定,没有什么定法。比如说巨来的印,冲刀就用的多一些,王福庵的印切刀就用的多一些。基本的刀法掌握之后,在创作时的运用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在运刀过程中,有时走的长一些,有时走的短一些;有时快一些,有时慢一些;刀杆有时挺得直些,有时握的平些;刀刃有时陡些,有时坦些。这些变化都会使线条表现的更丰富,用刀就像用笔一样,同样可以做到“八面出锋”。走刀长了,线条比较光洁;走刀短了,线条比较毛涩;走刀快了,线比较劲挺;走刀慢了,线条比较沉着;刀杆直些,用刀刃就会多,有劈削的效果;刀杆平些,用刀尖较多,力感十足;刀刃陡些,

6、线条刻的就会平,刀痕较浅,线条效果比较浑厚。吴让之的用刀就比较浅,他有句话“笔软刀浅,则奇怪生焉”,学习吴让之时大家可以深入体会。运刀过程当中,往往多种动作是并用的,深浅、徐疾是有节奏变化的,每根线条都是一个静止的音符和旋律,印面上的线条不是平面的,是一个立体的,像起伏的山峦一样,线条的味道就在其中。S..............我们可以看一下几个人的印面,做些比较。(吴让之,之谦,吴朴堂,巨来,王福庵,黄牧甫,吕少华,文骏,王旭斌。)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实际是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用刀习惯的,这些习惯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而在深层次则代表着每个人的审美取向。那么到底表现到什么样一个度比较

7、合适,明代朱简在《印举要论》中有一段话“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须带方,折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尾,刀法尽于此矣”。这里八个字“转须带方,折须带圆”请大家认真体会。当代篆刻大家吴子健先生在一方印的边款中有句话“用刀之法无他,唯韧而已”。韧是坚韧的韧,也就是说线条要有力,这就是我们要表现的容。刀法说了这么多,我们总归绕不开两个字“线条”,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绘画是线条,书法是线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