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43224
大小:53.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09
《物化实验思考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和热1、弱酸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答:一般弱酸的电离是吸热,因为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但也有例外,如氢氟酸的电离是放热的。 2、中和热除了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浓度有关,如何测量在一定温度下,无限稀释时的中和热? 答:在一定的温度下,测得不同浓度的中和热,再做浓度与中和热的曲线,通过取极限的方法,测得无限稀释时的中和热。溶解热的测定1.对本实验的装置你有何改进意见?本实验的装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本实验用电热补偿法测量溶解热时,整个实验过程要注意电热功率的检测准确,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电压波动的
2、关系,很难得到一个准确值。如果实验装置使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采用传感器收集数据,使整个实验自动化完成,则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本实验采用绝热式量热计,但在加样的过程中存在热损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绝热,可考虑采用合适的加样器,包含在绝热系统之内。(3)本实验采用杜瓦瓶作为反应装置,可视性不好,可以考虑用透明的绝热玻璃装置,增强反应的透明度,更容易观察硝酸钾的溶解性。 2.试设计溶解热测定的其它方法。 对于溶解过程放热的反应,可以借鉴燃烧焓测定的实验,先测定量热系统的热容量C,再根据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ΔT与C之
3、乘积求出热效应。3.试设计一个测定强酸(HCl)与强碱(NaOH)中和反应的实验方法。如何计算弱酸(HAc)的解离热?对于中和热实验,可将溶解热装置的漏斗部分换成一个碱贮存器,以便将碱液加入(酸液可以直接从瓶口加入),碱贮存器下端为一胶囊,混合时用玻璃棒捅破,也可以为涂凡士林的毛细管,混合时可用吸耳球吹气压出。 4. 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实验过程中I、U不可能完全恒定(2)KNO3样品在加入过程中,装置不可能保持完全绝热,体系存在热损失(3)KNO3
4、固体易吸水,在称量和家养过程中可能吸水,引起质量误差(4)在加样过程中,KNO3不可避免的会残留在加样漏斗中(5)加样过程可能会存在计时误差燃烧热测定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 2. (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
5、?那些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3)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1)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 (2)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3)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
6、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4、 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 采用药用胶囊装取液体试样装入氧弹进行测量。(计算时扣除胶囊的燃烧热)。 采用脱脂棉吸附液体试样方法。(计算时扣除脱脂棉的燃烧热)。6、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提高本实验的准确度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答:1)将压片制成的样品放在干净的称量纸上,小心除掉有污染
7、和易脱落部分,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量.混入污染物、称重后脱落、造成称重误差;? 2)如果残留了不易观测到的试样残留物、而又把它当作没有残留完全充分燃烧处理数据,势必造成较大误差 3)数据处理中,用雷诺法校正温差从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t1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由室温升到最高点这一段时间△t2内,热量计向环境的热漏造成的温度降低,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内。扣除不合适会造成误差; 4)热量计的绝热性能应该良好,但如果存在有热漏,漏入的热量造成误差;搅拌器功率较大,搅拌器不
8、断引进的能量形成误差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1.为什么要献策近似凝固点?为了控制过冷深度。过冷太小,温度回升不明显,不易测量;过冷太大,测量值偏低2.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 答:根据稀溶液依数性, 溶质加入量要少;太多不符合稀溶液,太少凝固点下降不明显。3.为什么会产生过冷现象?如何控制或冷程度?如果溶液较纯净且冷却速度较快,溶液中不易产生结晶中心,会产生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