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36476
大小: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2
《管片止水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圳科顺防水有限公司盾构区间隧道管片防水堵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深圳科顺防水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工程概况一般盾构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平均渗水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0.15L/(m2·d)。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管片拼装误差和止水条失效等原因,造成管片在出盾壳以后,自
2、管片注浆孔位置以及管片接缝位置渗水或漏水。依据设计要求,对所有的管片拼缝、点状渗漏进行防水堵漏处理。根据有关技术施工规范,编制本方案。二、渗漏原因分析管片拼缝、点状部位的渗漏原因:1、管片在洞内运输过程中,管片止水条部位受损,造成渗水;2、管片装配时,拼装误差大或者因调向需要造成止水条错位;3、管片装配时,管片连接处止水条间夹有碴土引起止水条接触不够紧密,留有透水通道造成渗漏水;4、管片装配时,因拼装误差使边角处的止水条连接不够密实,造成渗漏水;5、吊装孔封堵不够严谨,造成吊装螺栓孔渗漏水。三、施工方案
3、1.编制依据:1.1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1.2DBJ15-19-97《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1.3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3.施工工艺流程:3.1管片点状部位渗漏:处理施工基面→筑造压力灌浆系统→灌注改性环氧浆液→铲除灌浆系统凸出平面部分→建造环氧胶泥密封层→清洁处理基面→验收。3.2管片拼缝渗漏:清洗缝口→处理施工基面→筑造压力灌浆系统→压注超细水泥浆→铲除灌浆系统凸出平面部分→清洁处理基面→验收。4.施工步骤:4.1.管片点状渗漏处理:4.1.
4、1搭设施工活动脚手架,预留通道,保证隧道内运输车的正常运作。4.1.2清除积水,检查渗漏源,标上记号。4.1.3化学处理施工砼面。要求无油污、无积水、无杂物。4.1.4筑造压力注浆系统,,用TS-9速硬微膨胀水泥封闭,12小时后,将高压灌浆管道连接到灌浆机上,试压后待下一工序施工。4.1.5灌浆堵漏:经压力测试密封合格后,将改性环氧浆液按配比配好,配合比为A型环氧树脂:乙二胺=10:1。放入灌浆机的容器中,渐进加压。直至空腔内充满堵漏浆液,或相邻灌浆咀冒浆方可结束该入浆孔。并迅速将高压灌浆胶管屈折结扎。
5、以防止浆液外溢,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将所有灌浆系统灌完灌满。待12小时固化后,整体检查堵漏效果。4.1.6建造环氧胶泥密封层,环氧胶泥的配合比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乙二胺:二丙酯:丙酮:砂=1000::80:100:100:2500。配制胶料要求搅拌均匀,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为佳。4.1.7清洁处理基面,整体检查、验收。4.1.8验收标准:不渗不漏,施工场地干净为合格。4.2.管片拼缝渗漏处理:4.2.1搭设施工活动脚手架,预留通道,保证隧道内运输车的正常运作。4.2.2使用钢丝刷刷洗拼缝,清除其中的尘土污物
6、,要求缝内干净。4.2.3在缝内涂涮界面处理剂。4.2.4用TS-9速硬微膨胀水泥埋设灌浆管及封堵拼缝,管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50㎝左右,渗水小时,管间距可适当远些,但不宜超过1米,拼缝渗水较大处,铝管间距30cm左右。封缝要呈圆弧形,且表面要光滑,接近原构件颜色。4.2.6筑造压力注浆系统,要先压注超细水泥浆,观看注浆止水的效果,注浆压力控制在0.30~0.40Mpa左右,如仍有渗漏再埋管压注改性环氧浆液,配合比为A型环氧树脂:乙二胺=10:1。止住水后,可将注浆管切除。4.2.7清洁处理基面,
7、整体检查、验收。4.2.8验收标准:不渗不漏,施工场地干净为合格。4.3.灌浆堵漏示意图:注浆情况如图1所示:图1注浆示意图四、施工进度计划可根据总体施工工期进行调整人员和设备设置,综合利用掘进停机时间,以不影响掘进又能充分利用时间为前提。单组工班连续施工按100m计算,施工进度见表1:表1单班施工进度表序号天数项目36912151搭设施工操作平台2化学处理施工基面3筑造压力灌浆堵漏系统4压力灌浆补漏5建造环氧树脂胶泥封闭处理6修复饰面7检查验收五、施工人员配备计划人员配备(按施工进度计划预算)如表2
8、:表2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数量班次备注1质检工程师112试验工程师113施工员114抹灰工62六、质量保证措施6.1质量保证组织措施6.1.1贯彻质量目标责任制: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领导核心的质量责任保证体系,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状态;6.1.2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进场人员必须经质量教育,施工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操作人员保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进行施工操作;6.1.3执行“三检制”:坚持“自检、交接检、专检”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